工作枯竭会引发焦虑抑郁等

时间:2022-08-15 05:20:50

工作枯竭会引发焦虑抑郁等

“工作枯竭”有哪些表现

工作枯竭(jobbumout)这个词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于美国的服务业中,并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专家Maslach针对工作枯竭做过系列的研究。她认为工作枯竭的主要表现有身心疲惫、愤世嫉俗、低工作效率,无成就感等。工作枯竭首先影响人们在工作中的表现:一些原本就想离职的人就会旷工、辞职;不想离职的人工作效率下降、工作满意度降低、对公司的忠诚和认可下降。其次是影响工作者的身心健康,身体会感觉不适、生病,并会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如焦虑、抑郁和自尊下降等等。

年轻人更容易出现工作枯竭

研究发现,工作枯竭感在不同的人群中出现的几率是不同的。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出现工作枯竭的几率要比三四十岁的人高一些;未婚者比已婚者工作枯竭感更高一些,但是比那些离婚的人要低一些;教育水平高的人工作枯竭感更强。

从性格上看,耐力不够、缺乏内控力和遇到问题就喜欢回避的人会更多地出现工作枯竭感。工作枯竭感的出现与神经质人格有较强的相关性。神经质人格特点易出现焦虑、抑郁、烦躁、自我意识比较敏感、情感脆弱,也就是说经常存在情绪不稳定的表现。研究还表明,感性的人(出现问题易发泄情绪)的人,相对于理性(面对问题能冷静处理)的人会更多地感受到工作枯竭。

从工作态度上看,对自己的工作期望值较高的人一般都会努力甚至超量工作,他们更容易出现疲惫和倦怠。如果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也容易导致他们愤世嫉俗,并产生更多的抱怨,因此出现工作枯竭的可能性也更大。

教师医生易出现工作枯竭

体力劳动者,如工作量过大的人;或者脑力劳动者,如有角色冲突和角色定位不明确的人更容易产生工作枯竭。

科学家对工作枯竭的研究是从服务业和教育界开始的,直到现在,这两个行业的人仍是研究的重点。耗费情感和心神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更容易产生工作枯竭,如教育、社会服务、医药、心理健康、法律等。很多研究表明,教师是最容易产生工作枯竭的职业,其次是医生。

其他因素也可以产生工作枯竭,如工作量越大,人越容易感到疲倦;自己的工作较多,但是领导又不放权,导致力不从心;工作多收入少,自己的努力被忽视,不被别人认同等;和同事的关系比较差,没有集体感和归属感;在工作中经历了太多不公平的待遇;本身就不认同自己的工作,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或者是和上司及公司的文化价值观有冲突,也会加重职业倦怠的感觉。(据《当代健康报》)

怎样驱散心理明霾

尽管焦虑抑郁这些名词已经越来越为普通老百姓所熟知,遗憾的是,很多以躯体症状为表现的焦虑症、抑郁症,抑或是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抑郁远未得到准确识别和有效治疗。

以焦虑为例,它是最常见的一种情绪状态。轻度的焦虑,也称为生理性焦虑,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但是,当焦虑的严重程度和客观事件或处境明显不符,或者持续时间过长时,就变成了病理性焦虑,即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疾患或合并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表明,人群中焦虑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3.6%-28.8%,而住院患者合并焦虑情绪更高达31.2%,主要见于心内科、肿瘤科、消化科、呼吸科等。其中,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最为密切。焦虑症常见的躯体症状是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的表现,像心慌、气短、口干、出汗、颤抖、面色潮红等。有时还会有濒死感,心里面难受极了,觉得自己就要死掉了,严重时还会有失控感。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人们对于广泛性焦虑的识别越来越深入,但对于急性焦虑发作不能有效识别,即使是临床非精神科医生也不能正确识别。研究发现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胸痛患者中,仅23%有明显冠心病,相比之下,61%的患者无明显冠心病。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中,最多见的精神科诊断是焦虑症。

还有一种躯体化障碍,是以多种反复出现、经常变化的躯体不适合和疼痛为主的一类综合征。据统计,躯体化障碍女性的患病率为男性的10倍,其终身患病率在女性为1.2%-2%,男性低于0.2%。研究表明,大约25%-50%的躯体化障碍患者伴有严重的抑郁症状。本病的躯体症状可涉及多个系统器官,包括疼痛系统、呼吸循环系统、胃肠道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但各种医学检查不能证明有任何的器质性病变,即使存在某些躯体异常结果也不能解释病人症状的性质或程度,反复就诊于各大综合性医院,临床非精神科医生对此病识别率不高,常被误诊为某些躯体疾病。相当一部分躯体化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因躯体症状的掩盖而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处理。

对抗焦虑专家支招:1、增加自信。2、自我松弛。3、自我反省。4、自我刺激。5、自我催眠。6、自我懈怠。7、心理疏导。8、临床治疗。(据《新闻晚报》)

上一篇:燃机服务市场争夺战 下一篇:探路风电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