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时间:2022-08-15 04:43:11

浅析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当代宋词专家夏承焘先生曾说:“在婉约派这一词派中,她的词应该说是成就最高的,她是整个北宋婉约派中最恰当的代表人。”能得到这么高评价的,唯有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李清照是一位旷世才女,她的词作委婉含蓄、情意绵绵,可谓“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她才调绝伦,诗词创作及书画艺术作品皆斐然可观。李清照以自成一格的词作,异军突起,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她既是宋词的大家,又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女作家之一。本文就李清照词中的情感内容和女性形象描写进行探析。

一、李清照词中的情感内容前后期有着明显的不同

李清照的词被称为“易安体”,被推崇为“无一首不工”(清・李调元)。从优裕走向苦难的现实生活,酿就了李清照一颗千回百转的词心。她的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前后期有着明显的不同。随着她生活的发展与变化,其词作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南渡以前,其作品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对离愁别绪的抒写,风格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南渡以后,词风有了改变,以抒发亡国之痛为基调,既写个人的悲苦,又表现时代的悲剧;既悲伤于自己的身世和失去的幸福,又忧伤民族灾难的深重。故而后期词作伤时感世,悼亡思乡,无论是思想的深度,还是艺术概括的强度,都比前期词作有很大的提高。

(一)前期词中的情感表达偏重于哀愁、感伤。

前期,李清照过着优裕的生活,作品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对离愁别绪的抒写。李清照的前期词,大部分反映的是她少女、时期的闺阁家园生活,表达出她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生的追求,洋溢着青春生命的活力。词人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渗透到一切客观事物,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从而更深层次地表达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给人以美感的细致经验。例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昨夜雨疏风骤”)这两首热情歌颂自然的小令,用明白晓畅的语言,轻松的笔调真实地现出一位活泼率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形象。后一首(“昨夜雨疏风骤”)尤为传神地表达出寂寞深闺中惜春怜花的无比惆怅的细腻感情。

李清照前期词中还有不少是抒写离愁别绪的。在李清照生命的前期,曾有二十六年美满的夫妇生活。赵明诚曾经两次异地为官,李清照未随同赴任,小别轻分促使李清照写了不少传诵千古的佳作,因而李清照前期词更多的是表达闺阁之情的相思闲愁,这种前期“愁”是以幸福美满为前提的,是充满着憧憬的“愁”,生动地体现出他们夫妻之间真挚、深厚、缠绵的伉俪之情。例如她的名篇《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首词,便以花、以水作比,吐露了思念离人的相思之苦,体现出词人对丈夫的真挚感情。即使是眼前的一点点欢乐使愁眉稍解,也不能颂臾忘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将愁思具体化,让人理解到了词人内心难以排解的别离苦闷,这是对内心情感和变化的灵动、巧妙、细腻的瞬间捕捉,可见她的一往情深和对爱情的真挚、执著。又如《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在亲人远离时寂寞愁苦的心境。“人比黄花瘦”这一创造性的形象比喻,将人与黄花相比,写出了一个愁损离肠的女子瘦弱不堪的形象,把词人在重阳佳节销魂荡魄的相思之苦非常贴切地表达出来。由此可见词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多深啊。后来的陈廷烽《白雨斋词话》评此词:“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又如《凤凰台上忆吹箫》塑造了一个终日凝眸独对楼前流水等归舟的思好形象。词人不直说没有人了解自己的思念深情,而说:“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把无意识的流水拟人化,成了词人的知音,通过写流水的多情来反衬词人的多情与孤独。相思闲愁本是词史上的传统题材,李清照的独特就在于写来不同凡响,耐人寻味,与浮浅庸俗的相思之作不同,它不仅表现了词人超群的艺术才能,而且表达出她对爱情真挚执著的态度和情感。

李清照的这些词,以女性的身份来大胆地表达对爱情的追求,这比“男子作闺音”的词作要更为真切自然。李清照作为一个敏感的女词人,最为可贵的特点或许就是她敢爱敢恨,敢抒女性的深挚情怀,敢写内心世界,始终没有使自己丰富的情感衰退,始终保持着女性极为深挚强烈的情感感受。而且在宋代程朱理学流行的年代里,崭露锋芒,情感泉涌,在词中唱出了自己的内心,细腻地表现出词人性格的温柔、深挚、内在的一面。她在《一剪梅》中大胆地倾吐内心的苦闷、强烈的情感和扑不灭的欲望:“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强烈的爱情思念,委婉动人的情感呼欲望的火焰,一般说来都是密不告人的,尤其是对封建社会的女性而言。可是在李清照的词中却对时常含蓄地燃烧:“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齐。“(《蝶恋花・春怀》)这里的入、月、花、梦,都娟娟含情,道尽了女性思念爱人的九回情肠,颇有典雅、凝重的闺秀风度。然而王灼在他的《碧鸡漫志》里却对李清照前期词的这种缠绵、真实、复杂的相思闲愁作出了批评:“闻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夸张笔墨,无所羞畏。”不过这些批评倒也在一定程度上说出李清照前期词对封建礼教挑战的积极意义。

(二)后期词中的情感表达偏重于悲怆、沉郁。

如果说李清照前期词作偏重于从女性的角度来表达对人生、对个性、对爱情的强烈欲求,表现出敏感女性既具有的精神苦闷和爱情心理的话,那么她后期词作则偏重于爱国主义思想情绪的歌唱,以民族情绪和爱国情为主题,在前期词哀愁感伤的基调上更趋悲怆、沉郁,情感的忧郁也更加深刻化,乃至变前期的“终日凝眸”为后期的“欲语泪先流”,由前期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对狭窄小园的厌腻转到后期对“中州盛月”的故国之情和对国破家亡夫死的创巨痛恨。这种心理的转折是深刻的,因而在情感的表达上便具有很大的不同。

“靖康之乱”导致北宋王朝迅速崩溃,在这次战乱中,李清照亲身经历了颠沛流离的乱世生活,亲眼目睹了哀鸿遍野的惨痛现实。残酷的社会现实、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使词人的思想开始震荡。她这时已离开深闺,置身流亡路上,生活发生了急邃的变化。词人此时也不再只唱前期那种个性苦闷和相思闲愁的歌了,而是转到比这个思想要求更为动心、更为牵魂的爱国主义情绪上来。这在后期的作品《永遇乐》、《菩萨蛮》(风柔月薄春犹早)中表现突出。《永遇乐・元宵》一词十分悲怆、沉郁,读之令人鼻酸。这首词通过个人今昔的变化及今日临安(杭州)与昔日汴京(开封)的元宵盛况的对比,把深切的故国之思与强烈的个人身世之悲融合在一起,既表现出她个人的不幸,又体现出当时的时代特点。元宵佳节,人们都在诗酒庆贺,女词人此时心中却有着愈发难言的痛苦。友伴来相召,一一被词人委婉谢绝。词人此时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及时行乐,不是醉生梦死地寻求解脱,而是国破家亡、身世飘零,不能不思念“中州盛月”、金瓯无缺的旧时盛况。词中写的临安庆赏元宵的盛况,则是对在万方多难、大敌当前的形势下,“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词中“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等句,是对南宋统治者发出的警告,表现出她对偏安江南的不满,对政治风雨中的南方的忧心。李清照绝不是《套中人》中的别里科夫,晴天忧下雨。这首词曾深深地感动了南宋末年的许多爱国词人,刘展翁读此词时就“为之涕下”,“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须溪词》)。可见李清照后期词国主义情感之深沉动人。

李清照后期还有许多怀念故国旧家的词作,这些词作虽然还是抒写个人生活的感觉,但和前期写的离愁别绪相比,无论是思想深度还是内容和情感的表达都有了明显的进展。在这些作品中,既有流离飘零之愁,又有国破家亡之痛;既有个身世之悲,又有惨遭兵荒马乱之苦,感叹沦荡,悼亡怀乡,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时代的真实,词作社会意义较强,词中的主人公形象也不再是昔日因离愁而“人比黄花瘦”的深闺,而是国破家亡、饱经忧患的暮年寡妇了,流露出较多的哀愁、怨叹及苦恨。这些都非她前期的闺阁闲愁所能比,故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李清照这时期的“愁”正是她作为社会的一个清醒者的可贵标志。深刻的思想痛苦远比浅薄的欢乐更有人生价值,更有思想意义。李清照生活的那个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最缺乏英雄气质,最无所作为,奴性十足的悲剧性时代,南宋统治集团在那“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的醉生梦死之中花天酒地,而李清照则痛心国破家亡,始终为此而愁思郁郁,不肯去追欢取乐。她是那个一摊烂醉的社会中忧郁、思考的灵魂。这个灵魂始终在敏锐地感受,深沉地思索,暗暗地流着她的哀国之泪。生在那样的一个时代,别说是一个国破家亡、孤身飘零的落难敏感女性,就连辛弃疾这样的硬汉子,都难免荡下悲怆之泪:“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李清照本是一个有才华与身份的贵族女子,只要愿意,她完全有可能踏入达官贵人的圈子,谑浪于桂堂上,醉生梦死。但她没有这样做,而是持着严肃的人生态度,在那个灯红酒绿的生活氛围里独自一人忧郁着,寻觅着……她心灵固然有些空虚,但这是探索者找不到人生道路的一种迷惘,完全不同于纸醉金迷者的灵魂空白。在人生道路和内心历程上,李清照冷冷清清地寻觅着自己严肃、独特却显得孤独的道路: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李清照后期词中的杰作――《声声慢》。在这里,词人以精练的语言概括而集中地反映了南渡以后自己的生活特征和精神面貌。在短短九十七个字中,她运用了惊人的描腕,展示了自己寻觅时曲折复杂的内心世界。虽然是“竟日愁情,满纸呜咽”,调子凄苦,但无一处不是她饱经忧患后的低沉的倾诉,无一处不是她历尽折磨后的急促的忧叹,是的,一切都消逝了:那烹茶猜书、笑声洋溢的日子,繁花压枝,把玩古人真迹的春晚……但是,中原故土的沦丧,丈夫的病逝,流落江湖的凄凉暮年……这些郁积在心头的创痕和阴影,却是难以排除的。在凄风苦雨的秋月黄昏,她若有所寻,如有所觅。……乍暖还寒的时节,晚来的寒风,雁儿南来,黄花憔悴,处处都在触动着词人的满怀愁绪。她深知,她必须突破重重困难,独自在漫长崎岖的人生道路上继续前进。但接着来的梧桐更兼细雨,像是洒不完的遥伤心泪,又引起她无限的愁。郁积在心头的坎坷沦荡的忧思,正随着点点滴滴的雨声翻腾着。“愁”,是李清照晚年生活的一个核心,是支配着她的思想生活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里不仅集中鲜明地点出了题旨,又显得很突兀。戛然而止,给人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全词在情感的表达上有感人至深而又含蓄隽和的艺术效果,生动地体现出李清照词在艺术上“善于言情”的显著特色。可以说,李清照的词没有一首言情,没有一首不言细腻动人之情。无论是写景,咏物,抒写离愁别绪还是悼亡怀乡之作。皆在“短幅中藏无数曲折”发出真挚、深厚、婉曲之情,读起使人感到言外之味、弦外之响。就具体作品中的表现而言,无论是“绿肥红瘦”之类的“词眼”,或者是“人比黄花瘦”之类的比喻,“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之类的描写,“欲说还休”之类的内心活动的揭示,以至于“我抱路长嗟日暮”的用典,等等,无不渗透着动人之情。李清照之所以如此善于言情,和她的修养,对生活的深刻感受,以及女性特有的敏锐观察力和敢写、敢爱、敢恨的性格是分不开的。此外,词人为了表达她深切的情感,还常常调用一切独特的艺术手段,从侧面着笔,运用烘托对此手法,化抽象为具体。例如写于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词人流落浙江金华时的《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个“载”字,写活了沉甸甸的哀愁,更用虚拟的手法将抽象的愁情化为有实体有重量的形象,真可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媲美。

李清照不但是一位言情能手,而且是一位语言大师,其词往往能“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以故为新,以俗为雅”。李清照特别善于用许多“寻常语”既用自然而和谐地表达思想,抒感,读起来既朴素自然,又富于声调美。《醉花阴》、《声声慢》、《武陵春》诸篇,有哪一首不易读,哪一首不好懂,哪一首表达的意思不新鲜?《声声慢》口语,又有叠字、唇齿音、舌音等出奇的创意,更是词家的空前了。

总的来说,李清照后期词作与南渡前的词相比,内容和情感表达上都有着显著不同。纵观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我不禁想到李调元《雨村词话》中的一句话:“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把这句话拿来形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女作家、宋词的大家李清照,一点也不为过。

二、李清照词中生动、婉媚秀逸的女性形象

李清照作为女性词人,词中表露出的女性感情,既热烈又恬静,既微妙又直率,描写的女性形象更是生动、婉媚秀逸。

(一)前期词中描写活泼天真的少女形象和对爱情的大胆追求、感情真挚缠绵、多情的形象。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游玩晚归的少女形象活泼可爱、清新动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惜春怜花的妙龄女子形象楚楚动人;《庆清朝慢》中“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雨晚妆新。妖娆艳态,妒风笑月”,塑造了一位清淡高洁,没有经历世俗风尘的天真聪慧少女形象。《双调忆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这是一首秋游之作,也是较早的一首反弹,这首词既无高情别绪,又不伤时叹世,纯真无邪的京师官宦小姐还没有品尝到人生的艰辛。虽说莲老荷枯,再似往日的风姿绰约,然而蓝天碧水,一望无垠,潋滟湖水,点翠秋岚,清廓的山秀水,让李清照的心胸开阔得如同浩瀚的万里晴空,一位少女不知愁滋味弹出了一首轻松爽朗的心曲。《点绛唇》则是一首反映待字少女心态的传神之作。“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体现一位少女的害羞,无处可逃的憨态,“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位调皮可爱,毫无大家闺秀之感的美丽少女那种好奇、大胆的神态表露无遗。

《小鱼山》中独守闺房的虽然心中充满怒气,但“旧来也,著意过今春”体现了对丈夫的谅解,也体现了对爱情渴望而又真挚的内心情感。《满庭芳》更借典故,以“何逊”所写诗篇的人物“陈皇后、卓文”自喻,来体现与古人同病相怜,无法言表的难言之隐,以残梅自喻“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夫妻深情。《醉花阴》的离恨别愁,更让读者看到一位重阳独守空闺,深感寂寞的女子,在佳节之时,不能与亲人团聚,只能在梦中寄情相托,半夜中睡梦惊醒,深秋寒夜更突出女子寂寞凄凉的心情。结拍以花拟人,含思婉转,倾诉了自己对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一剪梅》是体现主人公真情流露的佳作,是初遇的闺人内心的忧虑之感,让我们感受到一位真情女子对纯洁、正常的爱情生活的渴望,以及内心相思之情,无法排除的痛苦无奈愁闷。这些恋情词表达的是一种极为细腻的儿女柔情,那就是爱情至上。

(二)后期词中描写了在乱世中饱受颠簸流浪之苦,又不失个人情怀抱负的才女形象。

李清照后期词中既有凄婉悲伤的哀调,又有风流倜傥的大夫之气,表现出在乱世中饱受颠簸流浪之苦,又不失个人情怀抱负的才女形象。

面对南宋王朝的偏安一隅,李清照挥笔怒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巾帼不让须眉之气浩然生起,此时若词人是男子,必是执鞭上马、纵横沙场,绝不做贪生怕死、误国殃民之奸佞,而在亡夫、被骗的双重打击下,流传千古的名篇《武陵春》中一位遭受党争株连、兵燹战乱、丧偶流寓、“颁金”之诬、再嫁离异、诉讼系狱等人生忧患的悲苦女子站在读者面前。一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让人不堪人生重负,不禁泪流满面。《声声慢》叙述作者晚年时期一天从早到晚的所见所闻、亲身感受,让我们看到词人伫立在萧瑟的秋风之中,面对憔悴的黄花,飘零的梧桐,在“滴滴答答”的雨声中孤守的衰败凄清情景,满纸呜咽,字字含泪,如泣如诉地倾吐了泪人内心深处难以言状的愁苦悲伤之情,从而形象地反映出词人遭到时代风雨无情摧残的凄惨处境。

婉约词派创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婉约风格最大的特色就是抒发女性的个人情感,以别致精巧的言语谱写多愁善感的内心和细腻微妙的感情世界。但三大家对此有不同的方式,柳永善用直率明白的语言来表达对追求和理解,秦观善用情景相融、含蓄蕴藉的言语来表露内心世界,而李清照则善用女性身份直接抒写爱情生活。虽较为直接,但不同于柳永的直浅从俗、坦陈胸臆,表现得极为真挚缠绵。含蓄歌咏爱情的闺情诗与秦观的袅袅婷婷、幽约曼妙也有不同,表现了女性特有的既热烈又恬静,既微妙又真率的性格。更重要的是李清照少女时期的作品绰约轻倩、自然妩媚,表现了年轻女性的活泼天真,这非男作家可以流淌的心迹,形成了李清照独特的抒情方式。李清照塑造的女性形象,是以我笔画我形,更深刻、逼真地活现女性形象,这一点男性词人无法比及。

参考文献:

[1]刘伟明主编.李清照词选.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0.6,第一版.

[2]李清照集校・注后记.中华书局出版,1986.2,第一版.

[3]李清照研究论文集.中华书局出版,1984.5,第一版.

上一篇:寻求心灵的安慰 下一篇:民办高职院校《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