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治疗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

时间:2022-08-15 04:22:37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治疗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

【关键词】 微创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康复指导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4-0526-02 中图分类号:R 473.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4.070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开颅手术治疗创伤大, 并发症多, 病死率和致残率高, 根据我国心脑血管病研究机构的资料统计结果, 脑出血的死亡率为35%~45%[1]。 自上世纪70年代末Backlund 等应用立体定向清除脑出血以来, 世界各国开展了多种微创治疗脑出血的研究, 其预后得到明显改善[1]。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取决于多方面因素, 其中精心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在疗效和预后方面起重要作用。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微创清除术治疗126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就其护理方面的经验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神经外科住院的患者126例,男86例(68.25%),女40例(31.75%);年龄41~78岁;小脑出血9例(7.14%), 脑叶出血18例(14.29%), 脑室出血21例(16.67%),基底核区出血78例(61.90%);头痛110例(87.30%),呕吐86例(68.25%),呼吸不规则55例(43.65%), 昏迷19 例(15.08%),意识清醒12 例(9.52%);肢体偏瘫46 例(36.51%),失语32 例(25.39%);一侧瞳孔散大28 例(22.22%),双侧瞳孔散大15例(11.90%)。发生脑疝56例(44.44%),体温≥38.5℃ 71例(56.35%),有误吸病史12例(9.52%),所有的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200/110 mmHg 89 例(70.63%)。

2.治疗结果 本组126例均在5~7 d内拔除引流管, 血肿清除率为82%~95%, 住院期间肺部感染12例(9.52%), 泌尿系统感染5例(3.96%),无压疮发生。

护理措施1.术前准备 ①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详尽说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意义、优点及配合要点,取得理解及信任,解除恐惧、疑虑、悲观等情绪;②常规进行CT检查,并做好穿刺标记;③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检查;④药品和器械的准备(药品有液化剂如肝素、尿激酶、局麻药、血肿冲洗液即0~4 ℃生理盐水肾上腺素液等;器械如穿刺针、电钻、引流袋等);⑤术前常规备皮。

2.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24 h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呼吸、脉搏、心率、心律的变化往往早于意识、瞳孔和血压的变化, 颅内压增高时脉搏缓慢有力,呼吸慢而深大、血压上升, 此时应视病情给予脱水剂以防止脑水肿脑疝的形成; 脉搏浅快、血压偏低,表示血容量不足、颅内压可能偏低, 应适当调节输液速度。

(2)对微创引流管护理:应保持患者术后头部所留置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堵塞, 密切观察和准确记录引流液的数量、性状、颜色等;要在高于引流口开口处固定引流管的上端,以维持正常颅内压;搬动病人时, 要先固定好穿刺针,暂时夹闭引流管,以防引流管脱落及逆行感染; 为避免拔出引流管,对烦躁不安的患者要固定上肢,必要时予以使用镇静剂;密切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如不通畅,要及时查找原因,血块堵塞时可用尿激酶2 U溶于生理盐水20 ml注入引流管溶解,颅压降低可适当调整病人和高度,调整输液速度。

(3)对呼吸道的护理:常规呼吸功能监测,定期进行血气分析,对呼吸节律、频率及深浅度密切观察,保持呼吸道畅通,要勤翻身、叩背;对意识清醒病人鼓励其主动咳嗽; 对昏迷、吞咽困难进行鼻饲的患者注意防止发生误吸导致肺炎; 为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有效清除分泌物, 确保给氧有效,对痰多、咳嗽无力和呼吸不畅患者尽早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4)并发症观察:高血压脑出血可在发病后24 h内继续扩大30%, 血压过高可再出血使血肿增大,血压越高其病死率、致残率就越高[2]。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再次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致死的主要并发症[3],其病死率为10%,重度致残率显著高于首次出血的病例,预后极差[4]。因此,对脑出血急性期需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减少血压波动,保持血压稳定, 从而减少再出血发生的风险[5]。视病情每1~2 h测血压1次,一般要把血压控制在110~150/70~90 mmHg范围内,过低可导致脑血流灌注不足,有加重脑缺血、缺氧及脑水肿的可能。

(5)心理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有悲观、沮丧、忧郁或烦躁易怒等情绪, 应多与患者交流、沟通, 耐心进行病情解释, 使其了解病情,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治愈的实例,消除患者疑虑及上述不良情绪,多给予鼓励和安慰, 树立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 同时要多与家属沟通,让家属参与和配合,帮助病人康复锻炼。

(6)基础护理:①每日定时翻身叩背4~6次, 每次叩背10 min左右;②保证足够的水分供给和尿量,使尿路清洁, 保证会的干燥清洁,防止感染;③提供高热量、高蛋白、低脂、含丰富粗纤维的蔬菜、水果及足够水分等饮食,以防便秘(瘫痪病人多有便秘,用力排便可导致脑出血再次发生),必要时应用通便药物或给予灌肠;④瘫痪病人在骨骼突出处易发生压疮,应垫海绵垫,每2~3 h翻身1次,定时温水擦澡,注意保持床铺干燥。

康复指导根据各患者的病情,制订切实可行的康复锻炼方案,包括肢体功能锻炼、智能、语言训练等。对昏迷患者要早期按摩肢体、被动肢体活动, 保持瘫痪肢体处于功能位;对失语患者, 要根据不同失语方式进行, 先从从单音、单字开始或使用手势法或视觉逻辑法训练, 以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出院后按医嘱坚持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 随时与经治医生保持联系, 寻求指导,逐渐训练患者穿衣、洗漱、吃饭、如厕等日常生活动作, 由完全照顾逐渐过渡到协助照顾, 直至生活自理。

参考文献

[1]闫俊杰,曹丽华,崔志堂,等.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 (3):48-49.

[2]傅晓凤.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80例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4):55-56.

[3]郭成庆.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50例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08, 19(2):95.

[4]李 明, 蔡 杰,黄嘉瑜.精细降血压与传统降血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照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08,5(3):79-81.

[5]毕洪英,郑培玉.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72例术后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6):41-42.

(收稿日期:2011-05-19 修回日期:2011-07-12)

上一篇: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索 下一篇:胫骨开放性骨折55例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