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布局整合资源,励精图治稳步提高

时间:2022-08-15 03:44:46

合理布局整合资源,励精图治稳步提高

我贵州省惠水县长田乡地处惠水县北端,毗邻贵阳市青岩镇和马铃乡,是长田工业园区的主阵地。随着实现“两基”攻坚目标工作结束,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我乡中小学教学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一方面,各种教育法规得到规范和健全,教师队伍得到加强和改善,教师学历得到普遍提高;另一方面,多年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已经卓有成效,农村中小学适龄儿童和少年急剧减少。但是,相对于其它乡镇,我乡的教育教学质量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人们对学校和教育质量的不满以及广大教师的委屈之声常常萦绕耳际……我乡的教育已经走进了一个莫名的怪圈。教育教学质量离我们的期待值还相去甚远。严重的学生厌学和教师的职业懈怠现象令我们感到无比困惑,也成了我们每个教育者苦苦思索的课题。

在长田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8年,说实话,对我乡的教育现状也很憋屈:症结何在?我也作过一些观察和思考:

首先,由于学校布局的不合理,造成教师资源的浪费。近年来,由于我乡实行计划生育已经卓有成效,中小学适龄儿童和少年急剧减少,但学校的布局和班级的编制依然是“两基”前的状态,造成有的班级只有10-20名学生,却要1-2名老师去服务。多数学校依然聘请代课教师,多数教师依然感到工作负担过重。这样,沉重的工作负担加上极不满意的教育质量,也难怪老师们委屈。

其次,教师队伍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乡教师队伍的现状是:民转工教师和上世纪80年代工作的中老年教师依然存在比较大的比例,这些教师首先是观念陈旧、知识陈旧,多年的工作经历积累了些许经验但多数是零零碎碎没有提升到理论层次,反过来影响教师对新教育理念的接纳和学习。再加上知识的学习上多数已经失去进取心,后来的学历提高和中小继教也只是泡沫学历和泡沫技能,导致教育教学效果低下。同时,他们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和青年教师看齐的标杆。另外,我乡教师很少了解新课改。由于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教材换了,教师没换;教育理念换了,学校领导、教师的观念没换,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何其艰难。

第三,各学校校长管理观念和水平有待提高。如何办出自己学校的品位和特色,我相信很多学校领导都没有认真地去想过。我曾有过一些思考和尝试,但都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再就是多数校长思想保守、故步自封,与上级和兄弟学校的交流极少,得不到上级的学术倾斜和指导,得不到先进管理经验和优秀教学经验的滋润,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谈何容易。另外,如何改善办学条件、如何提高教育质量,许多校长没有将其纳入自己的职责范围。由于思想保守、故步自封,与上级和外界的交往少,所以只好“坐地等花开”,缺乏主动争取的意识,因而很难得到应有的项目和教研课题,就莫谈新课改了。

第四,教育思想保守,育人观念落后。我乡地处山区,交通和信息闭塞、居住分散、社会服务不周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严重束缚着农民对子女的教育培养观念,对社会发展趋势认识不清,对未来社会人才素质的较高要求缺乏了解,因此产生了对子女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正确的理想教育与行为导向,对孩子们全面发展缺乏必要的信念支持和监督引导(我曾听不少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读不好的话就去煤厂挖煤每天挣两三百;或者卖车跑一趟就是一两千。只要会算这个经济帐就行了)。这样造成大多数中小学生缺乏学习自信心、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持续学习的决心。由于大量短期经济利益(如外出打工、在当地煤矿企业就业、运输等),导致读书无用论的再次滋生。有的学生缺乏学习内动力,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甚至干脆过早放弃学习,外出打工或者就地挣钱。这样一来,学校教育在缺乏家长的理解与支持、社会的重视与认可等多方面不利因素的桎梏中,没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第五,评价体系不科学,激励机制不健全。应试教育思想深蒂固地束缚着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动机,人们对考试成绩的片面关注又迫使学校和家长对教师的考核和评价只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能力的评价。“以分数定优劣、凭成绩定奖惩”的传统评价方法迫使教师片面追求考试分数,从而忽略了学生的智力开发、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实践中,教师花了成倍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收到较好的效果。难怪许多教师经常感慨:现在的学生是一届不如一届了。另一方面,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和自学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训练和培养,综合能力没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形成了“重知轻能、重考轻练、重结果轻过程”的恶行循环,严重违背了现代教育的客观规律,偏离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全面要求,给学生继续学习、持续发展埋下了可怕的祸根。

要走出教育的困境,除了找出问题的所在,最重要的是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要抛弃我们陈旧的观念,针对上述症结进行调理改革。

首先,科学合理地调整乡各村学校的布局。充分发挥现有的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根据人口发展的趋势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对有的教学点和学校进行优化合并,形成东以乡中心校、西以冗普或双井为中心的布局,竭尽全力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发挥现有教师人力资源的潜力,办好这两所小学,逐步建成高质量的寄宿制小学,为全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首要的条件。

其次,大力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形成良好的教育风气,对教师的考核实行“师德”和“业绩”一票否决制。对不思进去、不求上进的、工作上高不成低不就拈轻怕重的进行惩治,形成一股讲敬业、乐奉献、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良好氛围,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师德优的教师队伍。

第三,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汪广仁教授说:“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可以采取先培养部分业务骨干带动其他教师、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将教师推到教学改革的前沿,了解教改的新观念,学习新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学校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依赖于现代教学手段的程度,这是众所周知的。设施简陋、手段落后、方法陈旧,是难以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因此,我建议一方面应该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各种措施,狠抓中青年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培养。在加强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提高的同时,努力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力争做到人人能够操作多媒体、个个能够运用现代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教育资源的积极作用。只有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有可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学校还应该充分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针对各学校教育教学的客观实际,开展深入广泛的教学研究。要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狠抓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遇到的各种问题,构建并形成具有农村教育特色的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体系,为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的目标。

第四,建立乡教育人才资料库。要充分了解全乡教师各自的特长,做到知人善用、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要建立教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核机制,提高教师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促使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学习新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常教常新。

第五,提高各学校校长的个人素质和管理水平。要多给校长提供学习和探讨的机会,使他们能够站在校长的角度,切实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校谋发展。要求他们根据各自学校的情况,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着眼于未来的有利于学校和学生长远发展的措施,办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第六,政府和学校必须想方设法提供学校、教师和家长沟通交流的机会。汪广仁教授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我们必须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要采取个别家访和召开家长会等形式,积极的做好家长和学生的思想工作,动员家长支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工作,绝不让自己的孩子拉后腿,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把教育好下一代作为各自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然,要改变当前的现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党委政府及同全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一道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从点点滴滴做起。这样,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赶上教育改革的潮流,为兴乡富民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研究 下一篇:铁路桥梁墩台身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