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净化“三圈”

时间:2022-08-15 12:01:13

再谈净化“三圈”

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必然与客观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就产生了所谓的“三圈”,即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同样,广大党员干部包括青年干部都有自己的“三圈”,作为执掌国家公器之人,他们的“三圈”事关党的形象和人民利益。它可以是弘扬清廉的丰碑,亦可以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因此,党员干部要守住“第一次”需从净化“三圈”做起。

一是规矩“工作圈”。同志强调“领导干部要做讲规矩的模范”,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少数党员干部存在不守规矩的问题,他们信奉权大于法、权大于理,讲面子不讲规矩、讲关系不讲原则。规矩“工作圈”,说到底就是规矩“权力观”的问题。党员干部首要的就是要树立“一切权力来自人民、一切权力为了人民”的权力观,这是党员干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认识清楚这个问题,党员干部才不至于自我陶醉成老百姓痛恨的“土皇帝”、“官老爷”。再就是要做到规矩用权。党员干部须秉持“权力用在为民服务上是天职,用在立党为公上是尽职,用在碌碌无为上是失职,用在谋取私利上是渎职”的理念,切实做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法律、、道德的约束下运行,在人民的监督下运行。

二是净化“生活圈”。党员干部个人生活、个人利益、个人亲情和社会关系全部浓缩于“生活圈”之中,“生活圈”中的私事、私利、私情往往是党员干部精神堡垒的最薄弱环节,一旦私心作祟私欲膨胀,则更容易演变成的源头。因此,党员干部要“慎欲”。《党建研究内参》曾对86名违法犯罪的原领导干部反省材料进行分析,这些犯罪分子中,认为自己犯罪源于私欲膨胀的,占到100%。古人云“一念之欲不制,而祸流于滔天”。党员干部要耐得住工作的辛苦、生活的清苦,不为贪欲所俘,不为邪气所催,在追求高雅情趣中永葆精神家园不受污染。其次要“慎家”。家属、子女、身边人员是党员干部生活中却之不去的关节,容易成为腐败渗透的“催化剂”,重教严管就能成为抵御腐败的屏障,否则,就会成为滋生腐败的土壤。据有关部门统计,在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中,有38%以上与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有关。同志在处理亲情问题上坚持“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同志担任领导干部后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党和国家领导人这种深明大义的高尚情怀已经为我们在处理小家和“大家”的关系上树立了光辉典范。

三是纯洁“社交圈”。党员干部掌握着公共权力,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绝不仅仅是个人生活小节问题,而是关系党性党风的大问题,反映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道德品行。“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社会上一些心术不正、趋炎附势之徒,藏着“大树底下好乘凉”的不良动机,处心积虑地结交领导干部,看上的是领导的权力,谋划的是自己的利益。巨贪到临死的时候才恍然大悟:“交朋友糟蹋了我的一生,毁掉了我的前程,真是万分悔恨。”正是他所信任的“大款朋友”、“酒肉朋友”为他挖掘了通向死亡的坟墓。“与奸佞人交,如雪入墨池,虽融为水,其色愈污;与端方人处,如炭入熏炉,虽化为灰,其香不灭”。因此,领导干部在交友上要坚持“先择而后交”,以德为据,以信为基,分良莠,辨忠奸,择善而交。要坚持群众路线,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在为他们服务、向他们学习的过程中自觉锤炼党性,陶冶情操,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很多腐败获罪的党员干部都是没有把握住“第一次”最终走向了违法犯罪的不归路。因此,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戒非分之想,自重自省自警,在净化“三圈”中坚决守住“第一次”。

上一篇:宁波共青团:唱响网络好声音 下一篇:山西高校教师薪酬激励制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