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因需支持,七大机制助推学校优质发展

时间:2022-08-15 11:02:28

首都师范大学:因需支持,七大机制助推学校优质发展

在高校支持中小学发展项目中,首都师范大学承担了支持丰台区首师大附属云岗中学和附属云岗小学、石景山区首师大附属苹果园中学、房山区首师大附属房山中学和附属房山小学、通州区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六所学校优质发展的任务,遵循“校长牵头、‘两院’统筹、立足需求、协同通透”的实施策略,全力推进项目实施。

从支持的6所学校的实际状况看,首师大面临着与其他高校不同的挑战。一是支持学校数量多,二是支持学校地域跨度大,三是支持学校差异大,这对大学的资源调配、工作开展的数量与质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体现大学支持学校发展的针对性和引领性,首师大_定由初等教育学院和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分别对接附小和附中,全面设计和开展支持行动。回顾三年历程,首师大面向4区6所普通中小学校,因校制宜,建立起7大联动机制。

驻校联系人制。首师大6名博士和教授分别以发展顾问、副校长、咨询专家等身份进驻到对口支持学校,长期深入学校,整体协调、策划学校发展支持活动。

项目推动制。通过成立学校文化建设项目组、青年教师研修项目组、教师发展项目组、课程研发项目组等,调动各校内部多方人员的主动性,让提升质量获得现实的行动载体。

校际联动制。首师大基教院与初教院分别组建起附中合作共同体与附小发展联盟,开展中学四校学科教研联动、小学学科专家工作室联动等活动,以增进教研互助共享、校际合作。

校长联席会制。定期举办校长和学校干部参与的项目联席会议,针对校本化项目运行、学校资源特色以及发展策略与方式等进行研讨,让项目在相互理解、合作研究中有序展开。

课题研究制。2016年,首师大以“课程年”为主题,针对课程教学、校本课程建设中等研究热点,面向附属学校开展课程研究选题征集、申报与论证活动,以课题研究带动各校教科研发展,指导学校特色课程建设。

动态调研制。走进学校开展经常性调查与分析、课堂与教研观察、教师与学生访谈等,已经成为首师大项目组每学期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入手点,确保了专业支持的精准落实和主动调节。

“U-D-S”联动制。立足区域教育发展定位与布局调整,在全区整体改革的基础上做实大学(U)对于区域(D)内学校(S)发展的适切支持帮助,注重大学与区域的对话沟通。

围绕项目运行,首师大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提升办学理念,定位学校优质发展。首师大的专家团队先后组成多个专题小组,分别走进6所学校进行全方位调研,在充分了解学校发展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将制定学校办学规划和发展目标、干部教师明晰学校教育价值并投身学校建设作为合作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开发特色课程,整体构建课程方案。首师大组织数十名课程专家、学科课程标准研制专家走进附属学校,先后以专题讲座、专题论证、专题论坛等方式与附校干部、教师开展交流,共同研究学校的课程目标与实施策略。

推进学科建设,挖掘学科育人功能。首师大支持中小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全面走进课堂,立足课堂教学,让质量在课堂上显现。2016年春季学期到4所附中指导的学科专家总人次超过100次。

深化教学研究,夯实校本教研实效。首师大以本校专家团队为主体,邀请各方专业力量参与,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合作和行动改进能力。

助力师资培养,搭建多样教师研修平台。首师大项目组结合各校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采取集中联动、校本培训等方式分层分类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教师培训。

上一篇:大手拉小手,一起向前走 下一篇:联想:搭建生活与数学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