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总体经济运行状况及经济发展趋势

时间:2022-08-15 10:07:00

近年来内蒙古总体经济运行状况及经济发展趋势

一、近几年我区经济发展状况

(一)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总量在全国的位次由第24位跃居到第16位,人均生产总值步入全国前列

2001年至2007年,内蒙古生产总值由1713.81亿元增加到6091.12亿元, 6年间增长1.82倍,年均增长18.9%,不仅快于同期全国8.1个百分点,而且比改革开放以来年平均增长11.7%的增速高出7.2个百分点。生产总值在全国各省区市的位次由2001年的第24位前移到2007年的第16位,前移8位。人均GDP翻了一番多,步入全国前列。继2002年我区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美元,达到1016美元,2005年超过2000美元,达到2024美元,2006年又登上2500美元的台阶,达到2514美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04美元,2007年达到3339美元,自2004年开始我区人均GDP已经连续四年居全国第10位。城乡居民收入连年保持快速增长,人民群众从改革和发展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1年的5536元增加到2007年的12378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12%,快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1.6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1973元增加到2007年的3953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9%,快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在全国各省区市的位次由2001年的第23位和第20位迅速提高到2007年的第10位和第15位。这标志着内蒙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经济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地区、城乡和产业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出现了积极变化。呼包鄂三市率先发展,对全区经济的贡献明显增强。2007年,呼包鄂三市经济总量达到3526.83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53.2%,比上年增长21.2%,增速快于全区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07年,东部盟市生产总值达到2114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31.9%,比上年增长18.3%。城乡经济在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中趋向协调发展。2007年,我区城镇化率达到50.2%,比2001年的43.5%上升6.7个百分点,年均上升1.1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区三次结构比例由19.3:38.9:41.8调整为12.5:51.8:35.7。2007年,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7%、65.9%和31.4%。

(三)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持续大幅增加,节能减排取得初步成效

全区财政总收入由2001年的167.74亿元增加到1018.14亿元,占GDP的比重由9.8%提高到16.7%,增长5.07倍,年均增长35.1%,增速快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4.1个百分点。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052元,居全国各省区市的第8位。企业利润连续6年保持大幅度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比2001年增长32倍,年均增长79%。单位GDP能耗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下降,2006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2.8%,2005年比2004年下降1.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增速放慢。2006年,全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38.36万吨,比2005年增长6.8%,比2003―2005年平均增长32.3%的速度放慢25.5个百分点。2006年,工业粉尘排放总量26.98万吨,比2005年下降40.8%,增速明显减慢。2007年,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首次出现“双降”,全区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上年同期下降2.26%、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0.57%,进入全国“减排”第一序列。

(四)农牧业结构调整明显,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壮大

2007年,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达762.1亿元,比2001年增长44.5%,年均增长6.3%。特别是自2004年中央和自治区出台“两减免”、“三补贴”等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惠农政策后,充分调动起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区粮食播种面积扭转了连续五年减少的局面,全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350亿斤水平以上。2007年全区肉类总产量达到205万吨,比2001年增长37%。畜牧业产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由2001年的38.9%上升到2007年的43.8%,其中农区的畜牧业已占到了70%。全区奶牛、羊肉、羊绒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培植和壮大了一批具有发展优势的产业集群,实现了全区工业经济从工业化初期阶段跨入工业化中期加速阶段的历史性跨越。2001年至2007年全区工业增加值由541.02亿元增加到2007年2742.67亿元,年均增长25.9%,占GDP的比重由2001年的31.6%提高到2007年的45%,提高13.4百分点。

(五)第三产业发展逐渐加快,外向型经济不断扩大

近年以来,全区第三产业在优化产业结构、吸纳就业人员、方便人民生产和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01年的699.24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174.46亿元,增长1.55倍,年均增长16.9%,增幅明显快于同期全国第三产业10.6%的平均水平。2007年,全区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达1904.1亿元,比2001年增长1.73倍,年均增长18.3%,比全国平均水平快5.4百分点。2001年以来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达290.22亿美元,增长2.04倍,年均增长20.4%。其中,外贸出口总额累计达116.47亿美元,年均增长17.1%。2002―2007年全区外商直接投资额累计达62.98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18.7倍,年均增长64.4%,成为自治区历史上利用外资最多的时期。

(六)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自主增长机制开始形成

2002 ―2007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达14232.39亿元,年均增长43.9%,比全国平均水平快19.6个百分点。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积极推进,投资渠道不断拓宽,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显现,投资自主增长机制逐步形成。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贯穿自治区东西的铁路、高等级公路和电网“三大通道”基本建成。2002―2007年,全区第一产业累计投资734.3亿元,年均增长29%;第二产业累计投资7195.07亿元,年均增长56.5%,其中工业累计投资702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1%,年均增长58%。截至2007年底,全区原煤生产能力达到3.5亿吨,电力装机容量累计达到4200多万千瓦,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13.86万公里。

今年以来,我区经济发展总体保持平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宏观调控成效显著。初步预测,上半年全区生产总值预计比上年同期增长18%以上。今年全区农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预计比上年增长1.48%。其中粮食播种面积预计比上年增长1.08%。从粮食内部结构看,小麦种植面积预计比上年减少4.72%,市场前景看好的玉米播种面积增幅较大,预计增长3.88%;薯类播种面积预计比去年减少9.89%。粮食播种面积将呈增势的主要原因:一是惠农政策因素。随着粮食直补政策及农资综合补贴政策的落实到位,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稳步发展。二是市场供求因素。随着全球性粮、油等主要农产品市场供求矛盾的日益显现,我区主要农副产品也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广大粮农的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油料作物、蔬菜和瓜果类面积有所增加。预计今年全区油料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5.39%;蔬菜和瓜果类的面积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26%和5.85%。全区畜牧业生产总体上表现为健康平稳发展,畜种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势畜产品保持稳步增长。其特点表现在:大牲畜总量增加,肉牛、乳牛均保持增长势头;奶牛养殖步入理性发展,牛奶产量增速放缓;生态效益型畜牧业显现,羊存栏总量小幅下降。

前5个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146.4亿元,同比增长28%。具体特点有:重工业对全区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贡献突出,重工业增长对全区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2 %,带动全区工业快速增长。1-5月份,全区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44.7亿元,同比增长29.7%;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01.8亿元,增长20.9%。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前5个月,原煤产量1.7亿吨,同比增长21.8%;发电量827.8亿千瓦小时,增长16.3%;水泥953.02万吨,增长31.8%;平板玻璃648.8万重量箱,增长30.3%:电解铝52.1万吨,增长26%。重点行业生产运行状况良好。1-5月份,在我区37个工业大类行业中,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的行业有34个,占91.9%;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有20个行业,占54%。工业品出货值增长较快。1-5月份,全区完成工业品出货值72.8亿元,增长13.4%。分行业看,工业品出货值同比增长较快的行业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1.5%、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92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47倍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7.8%。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稳步提高。1-5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78.86亿元,同比增长45.6%;实现利润总额达248.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7%;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30.64,同比提高76.04点。在全区3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7个盈利的,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同比增长63.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利润增长2.9倍,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增长1.4倍,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利润增长7.6倍,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利润增长1.3倍,农副食品加工业利润同比增长85.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净增4.5亿元,上述七大行业实现利润158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63.5%。

前5个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27.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5%,增速比上月高1.2百分点,低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6百分点。前5个月,全区施工的投资项目3472个,比上年同期减少40个,下降1.1%,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2306个,比上年同期下降1.6%。在全部施工项目中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新开工的大项目仅有123个,比上年同期下降28.1%。前5个月全区第三产业投资402.23亿元,同比增长14.8%。

前5个月,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45.34亿元,同比增长59.3%。在全部商品房开发投资中,经济适用房建设投资9.72亿元,同比增长76.6%,经济适用房施工面积304.6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9.4%,本年新开工经济适用房面积156.2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5倍,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前5个月,受节假日等因素的影响,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88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6%。城市消费品市场比较活跃,消费品零售额增幅高于农村牧区市场。前5个月,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1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5%;县及县以下实现零售额270.3亿元,增长20.6%。批发业、餐饮业市场增势强劲,增幅并驾齐驱。前5个月,全区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6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4%。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的主要商品销售量来看,各类商品销售普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受食品价格影响,肉禽蛋类销售同比增长21.7%;服装类销售同比增长21.2%;化妆品增长18.4%;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5.0%;传统家电商品由于更新换代步伐加快,销售仍保持较高幅度的增长,家用电器类销售同比增长16.9%;汽车消费增长较快,私人购车明显上升,汽车类销售同比增长18.0%;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3.3%。

进出口在低位中保持平稳增长,出口增长开始加快。 前5个月,全区海关进出口总额达32.37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增速比前4个月略低0.2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11.83亿美元,同比增长11.6%;进口总额20.54亿美元,增长10.9%。截至5月底,全区实际利用外资金额4.1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主要是由于合作利用外资和外商独资企业资金的明显减少,导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从4月份开始增长出现下降。

前5个月,全区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409.06亿元,同比增长38.2%,增速较前4个月加快0.5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7.12亿元,增长39.3%,增速比前4个月加快1.5百分点。政府性基金收入达103.77亿元,同比增长49.9%。财政支出有所回落,支出结构更趋合理。前5个月,全区地方财政支出360.59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比前4个月回落0.7百分点;但一般公共服务、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涉及民生领域的公共财政支出增长均比前4个月明显加快。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各项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特别是农畜产品价格的上涨以及提高农资综合补贴等,使农牧业生产稳步提高,使得农牧民收入平稳增长;同时,各地积极落实对城镇职工及居民价格补贴政策,抓好自治区政府承诺的“八件实事”的落实,使城镇居民中工资性收入持续提高,预计上半年全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将达到6900元左右,增长15%左右,与去年同期增长17.8%相比,增速继续减缓。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增长15%以上。初步预计上半年,全区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将达到2865元左右,同比增长18.5%左右,与去年同期增长19.4%相比,增速有所回落。农牧民现金支出达到3097元左右,同比增长22%左右。

我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从3月份开始呈现减缓趋势,由2月份的同比上涨8.7%,3月份上涨8.4%,4月份上涨8.2%,到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3%,比上月回落0.9百分点,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百分点。从5月份统计的8个商品和服务大类中看,整体呈现涨幅趋缓的势头。其中,食品类本月上涨20.1%,涨幅比上月下降3百分点;衣着类同比下降0.2%;交通和通讯类同比下降1%;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同比下降0.2%。1-5月份,全区消费价格累计涨幅达到了8.1%,较前4个月涨幅回落0.2百分点,出现了开始调头向下的迹象。8个商品和服务大类中,前5个月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达到23.2%,居于类消费价格首位。居住、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幅度也相对较大,涨幅分别达到5.6%、2.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略涨,涨幅分别为0.7%、1.7%。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价格持平。

二、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牧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首先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尤其是饲料等价格涨幅明显。1-5月份,全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1.4%,继续呈现大幅上涨的态势。饲料、化学肥料和农药及农药械价格涨幅明显,分别达到16.0%、20.5%和7.5%。其次是农牧民收入增长较上年同期相比出现下滑。最后是部分农畜产品产量下降明显。今年一季度全区的牛奶产量同比增长8.9%,增速已由前些年的40%以上回落为10%以内。一季度,全区生猪存栏731.71万口,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51.2万口,减幅为6.5%;猪肉产量为16.46万吨,同比下降6.4%。

(二)能源、原材料以及动力和燃料价格的上涨对全区工业造成了一定不利影响

首先是工业原材料九大类价格全部呈现上涨态势。由于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国际化趋涨,我区基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幅度一直居高不下。今年1-5月份,全部原材料价格上涨9.5%,其中九大类价格全部显现上涨趋势,尤其是黑色金属材料类、化工、农副产品类等行业涨幅达两位数,对下游出厂价格以及消费品价格的传导影响比较明显。再次是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加快。今年以来,尤其受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传导,近九成行业的出厂价格呈现出上涨态势,再加上石油、钢铁、有色金属及农副产品价格反弹后大幅上涨的拉动,全区工业品价格前5个月涨幅达到10.6%,创下近年来的新高。由于能源、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使全区工业企业获利空间缩小,生产成本增大,生产经营出现困难。据1-5月份统计,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已达19.8%;在3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12个大类为净亏损。亏损企业亏损额达18亿元,同比增亏30.7%;企业“两金”已达790.72亿元,已占到规模以上企业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31.7%,比上年同期增长17.7%。

(三)物价涨幅不确定因素依旧存在,调控压力依然不小

目前,我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虽出现回落的迹象,但依旧存在反弹的压力,调控物价上涨的决心不可动摇、措施不可弱化、警惕不可消除。我们认为,近来物价出现回落迹象的原因主要是去年强烈翘尾因素影响的弱化,而供求关系和市场流通因素没发生多少变化。从目前看,完成全年物价调控目标的任务仍然不会轻松。

(四)一些新型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投资结构也不尽合理

今年以来,我区投资增速偏慢,且投资的结构也不尽合理,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之一,其增长的相对缓慢会对我区的经济发展后劲和潜力造成不利影响。受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我区今年工业投资项目个数特别是新开工项目大幅度减少。1-5月份,全区新开工采矿业项目232个,同比下降19.2%,新开工制造业项目509个,同比下降24.0%,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项目122个,同比下降6.2%。特别是电力投资继续下滑。虽然有大量的风电建设,但由于火电投资的快速下滑,使我区电力投资继续保持下降趋势,前5个月全区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69.88亿元,同比下降3.99%。其中火电投资57.87亿元,同比下降44.89%;以风能为主的其他能源发电67.98亿元,同比增长73.10%。虽然今年以来风电投资额超过火电,但仍不能够改变电力总体投资继续下滑的势头。

(五)能耗形势日趋严峻,完成节能任务依然艰巨

从目前的数据看,我区的能源消耗增速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1-4月份全区年耗能万吨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长15.7 %。重化工业是重点能耗行业,其综合能源消费量占全部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96.96%。煤炭、冶金、有色、化工、电力能源消费比重较高,占全部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的90.38%,这5个行业的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分别增长13.60%、20.83%、21.07%、21.74%、9.22%。地区间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也存在不平衡性。1-4月份,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和鄂尔多斯市4个耗能大市综合能源消费量占全区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62.51%。

(六)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就业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国有和集体单位从业人员逐年减少;从总量上看,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突出,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我区投资倾斜于能源、电力及基础设施,而对服务业的投资比重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就业人员的增加;传统服务业已基本饱和,新型的服务业尚在起步阶段,且多数受准入条件的限制,发展缓慢影响就业;民营、私营企业等非国有经济单位法律意识薄弱,导致企业从业人员的稳定性较差。

三、全年经济运行走势及对策建议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发展是硬道理,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依然是做好今后全区经济工作的根本着眼点。目前,我区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期,总体发展势头良好。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尽量拉长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这就要求我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大企业资源整合力度,把扩大增量与盘活存量结合起来,重点扶持一批企业做大做强,尽快进入大企业行列,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和拉动力。优化生产力布局,着力打造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群,加快建设大项目施工进度,确保投产项目尽快发挥效益,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要密切关注国家主体功能区的规划,要全力争取使内蒙古进入全国重点开发区域,确保内蒙古经济社会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合理调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推进建筑业加快发展

对于我区而言,投资的增幅直接影响经济的增幅。应积极做好与国家产业政策的对接,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大项目,培植大项目,各级政府应进一步采取措施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者进入,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适度增长。我们在保持投资增长的同时,也要合理控制投资规模,着力调整投资结构,注重提高投资效益,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根据不同行业情况,将适当提高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在土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把好新上项目的市场准入关。要按照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加强薄弱环节、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要求,切实用好管好建设投资,运用补助、贴息、税收、价格等经济手段和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促进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服务业、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建筑业发展要落实好自治区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积极引导和支持建筑企业合并重组,尽快培育一批专业特色突出,技术实力雄厚、行业竞争力强的大型建筑企业。要加大对建筑业的支持力度,在招投标、劳动用工及资质评价等方面,认真落实自治区出台的扶持措施,促进我区建筑业健康发展。

(三)高度重视能源生产和外运工作

当前,由于受到四川地震的影响和电力迎峰保夏和奥运会的临近,对我区的煤电生产和外运提出了更大的需求。我区要积极配合,做好煤电油和天然气的调度工作,精心组织生产外运,充分发挥、挖掘运输潜能,提高运输能力,努力增加煤电外运量。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和战略需求,服务大局,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贡献力量。

(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控制物价涨幅

从国内看,首先要想方设法缓解全国物价上涨对我区市场的冲击。要努力增加生活必需品特别是食品的供应,建立从区外进入我区的食品“绿色通道”,扩大对运输食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减免养路费的范围和品种等。要防止全国生产资料价格的较高上涨造成中下游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对我区企业的影响。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努力增加市场供应,控制住一些基本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的上涨幅度,特别是要统筹煤、电价格、产量和运能,为企业生产创造便利条件,不断提高其经济效益。我区要优化出口商品和服务的形式和结构,提高企业商品的出口竞争力,积极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要扩大经济交往贸易对象,在保证与俄蒙贸易优势的同时,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往来,分散发达国家进口需求减弱对我区出口的影响。还要防范全球物价普遍上涨对我区物价的传导作用。我区要努力增加农产品进口,为全区抑制物价上涨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五)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千方百计完成确定的能耗下降任务

完成今年的能耗下降任务,事关全年经济工作的全局,是坚持“好字优先”的重要内容。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坚决遏制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充分发挥市场的杠杆作用,抓紧理顺资源价格关系,彻底改变资源低价和环境无价的状况,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运用经济手段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作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使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努力在重大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要认真落实国家出台的节能减排的各种目标责任制,抓紧建立落实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把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工作认真落到实处,防止走形式。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努力形成节约型消费方式,共建美好家园。

(六)切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将解决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努力推进经济增长与职工收入增长相协调。要继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城乡居民收入,适当扩大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例与份额,增大居民收入分配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今年特别是后半年应适时出台一些职工增资政策,确保职工平均工资的适度增长。今后要逐步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行业平均工资指导线,加强工会组织在企业中的作用,建立职工薪酬以及其合理增长要由劳资双方协商决定的制度,改变劳方在用人单位中的弱势地位局面,要求企业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更加注重社会的公平正义,把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作为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来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对垄断性行业收入分配监管,健全国有资本收益、国有企业利润分配调节机制,逐步缩小行业收入差距。加快廉租住房建设,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政府财政要加大对改善民生投入的力度,确保把今年政府承诺办好的“八件实事”落实到位。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

上一篇:管理会计创新与完善公司治理及管理 下一篇:内蒙古县域信息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