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县域信息化研究

时间:2022-06-05 01:47:49

【摘要】1.内蒙古县域信息化总体水平与内蒙古信息化总体水平相吻合,略低于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根据《2006年中国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报告》,2005年内蒙古信息化水平评价总指数为49.38,...

内蒙古县域信息化研究

当前内蒙古县域信息化建设正处在起步阶段,通过开展县域信息化研究,可以及时、准确掌握内蒙古各旗县(区)信息化“家底”,为各旗县(区)级政府规范和引导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科学的决策依据,使信息化建设能更好地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内蒙古县域信息化水平分析

(一)总体水平分析

根据测评结果,内蒙古县域信息化水平测评总分值为4667.5,平均分值为46.21。其中,信息化保障环境得分746.6,平均分值为7.39;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分718.4,平均分值7.11;经济信息化得分854.7,平均分值8.46;政务信息化得分789.7, 平均分值7.82;文化信息化得分783,平均分值7.75;社会信息化得分775.1,平均分值7.67。根据各项指标实现率计算,可得出各领域信息化水平位次。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

1.内蒙古县域信息化总体水平与内蒙古信息化总体水平相吻合,略低于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根据《2006年中国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报告》,2005年内蒙古信息化水平评价总指数为49.38,在全国各省市排19位,属中游偏下位置,与本次内蒙古县域信息化测评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2.从县域信息化6大领域来看,社会信息化、文化信息化和信息化保障环境分别居前3位,信息化基础设施排名最后,这表明经过“十五”时期的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信息化、信息化保障环境有了长足的发展,政务信息化、经济信息化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依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内蒙古县域经济不发达,经济信息化总体水平偏低。本次测评按指标实现率排名,经济信息化排名第5,这反映出内蒙古目前县域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多数旗县(区)主要以农牧业为主,工业、特色产业发展缓慢,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经济信息化基本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融合还没有实现。

(二)差异性分析

根据测评结果,内蒙古县域信息化水平排位前10名的旗县(区)见表2:

从表2所示,我们可以得出,全区县域信息化前20名共有24个旗县(区),覆盖了全区12个盟市及2个计划单列市的8个盟市和2个计划单列市,盟市覆盖率为71.42%,旗县(区)覆盖率为23.76%。除阿拉善盟、乌兰察布市、兴安盟、赤峰市4盟市没有入围外,其余各盟市均有旗县(区)入围。其中,呼伦贝尔市有6个旗县(区),包头市有5个旗县(区),通辽市有4个旗县(区),锡林郭勒盟有3个旗县(区)、鄂尔多斯市和呼和浩特市各有2个旗县(区),巴彦淖尔市和乌海市各1个旗县(区)。

全区县域信息化测评平均值为46.21,测评分值在均值以上的旗县(区)48个,所占比重47.52%;测评分值在均值以下的旗县(区)53个,所占比重52.48%。最高分值78.4,最低分值为13.55,最高分值是最低分值的5.79倍。表明内蒙古县域信息化总体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从六大领域分析,信息化保障环境最高分值13.75,平均分值为7.39,值差为6.36。均值以上的旗县(区)占全部旗县(区)的47.52%;信息化基础设施领域最高分值18.2,平均分值为7.11,值差为11.09。均值以上的旗县(区)占48.51%;经济信息化领域最高分值为17,平均分值为8.46,值差为8.54。均值以上的旗县(区)占49.50%;政务信息化领域最高分值为12.8,平均分值为7.82,值差为4.98。均值以上的旗县(区)占58.42%,;文化信息化领域最高分值为14.3,平均值为7.75,值差为6.55 。均值以上的旗县(区)占44.55%;社会信息化领域最高分值为13.35,平均值为7.67,值差为5.68 ,均值以上的旗县(区)占55.45%。

从以上分析得出,目前内蒙古县域各领域信息化发展不够平衡,主要表现为各旗县(区)信息化基础设施、经济信息化发展极度不平衡,峰值与均值相差1倍以上;各旗县(区)政务信息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小,峰值与均值仅差4.98,是六大领域中发展水平差异最小的。

(三)地区性分析

1.盟市排名基本情况

分析得出,在前6名排位中,东、西各占3位。东部盟市信息化均值为46分, 西部盟市信息化均值为46.35分,西部盟市信息化总体发展水平略高于东部盟市。以盟市为单位,本次测评最高分为包头市,得53.37分,最低分为乌兰察布市,得34.90分, 仅相当于最高分的65.39%,差距十分明显。

2.东部盟市排名情况

东部盟市信息化测评平均分值为46分,其中,排名第一的是通辽市,得50.85分;排名最后的是兴安盟,得38.38分,分差为12.47分。从东部各盟市旗县(区)测评值与平均值比较看,东部盟市51个旗县(区)中,均值以上的旗县(区)26个,占50.98%。

3.西部盟市排名情况

西部盟市信息化测评平均分值为46.35分,排名第1位的是包头市,得53.37分;排名最后的是乌兰察布市,得34.90分 ,分差为18.47分;从西部各盟市旗县(区)测评值与平均值比较看,西部盟市50个旗县(区),均值以上的旗县(区) 23 个,占西部盟市比重46%。

从全区东、西部县域信息化水平测评得分看,西部盟市比东部盟市高0.35分;均值以上旗县(区)所占比例,东部盟市比西部盟市高4.98个百分。这表明,内蒙古县域信息化水平西部盟市略高于东部盟市,但从均衡发展的角度看,东部各旗县(区)之间的信息化水平差异小于西部各旗县(区),这一现象也正好印证了内蒙古目前在经济发展上西高东低,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近年来,随着西部金三角地区的迅速崛起,在带动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客观上也拉大了西部各旗县(区)之间经济发展以及信息化水平的差距。

(四)经济类型分析

内蒙古东西狭长,地域特点突出,经济类型呈多样性,主要包括城镇、农区、牧区、半农半牧区等经济类型。由于各经济类型存在较大差异,我们按其不同特点,分别予以评测。

1.城镇型旗县(区)信息化水平分领域比较

2.农业型旗县(区)信息化水平分领域比较

3.牧业型旗县(区)信息化水平分领域比较

4.半农半牧区型旗县(区)信息化水平分领域分析

5.各类型县域信息化水平比较

在本次县域信息化测评中,城镇型旗县(区)的信息化水平最高,平均分值为52.09;其次是半农半牧型旗县(区)平均分值44.84;第三是牧业型旗县(区)平均分值43.94;第四是农业型旗县(区)平均分值43.01。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城镇型旗县(区)的信息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其中,信息化基础设施领域差距最大,最高的城镇型旗县(区)得分比最低的半农半牧型旗县(区)高1倍;文化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领域差距最小。这正反映出我区多数半农半牧旗县(区)地处老少边穷地区,地广人稀,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客观事实。

(五)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信息化投资与信息化水平的相关度分析

1.内蒙古县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基本情况

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内蒙古县域信息化投入增长幅度较大。由2004年的2794.71万元增加到2006年7247万元,增长了1.6倍,其中,信息化专项投入由2004年的1041万元增加到2006年1938.7万元,增长了86.23%;信息化配套资金投入由2004年的620.96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1221.6万元,增长了96.73%。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内蒙古县域信息化建设总体上与当地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发展趋势。投资规模正在逐年加大。

二、当前内蒙古县域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县域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各领域存在较大差异

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内蒙古县域信息化建设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一是城乡差别较为突出,二是各盟市发展不够平衡, 本次测评最高分为包头市,得53.37分,最低分为乌兰察布市,得34.90分。仅相当于最高分的65.39%。三是信息化各领域发展不协调,部分旗县(区)在信息化单项指标测评中得分较低,影响了整体信息化水平。

(二)旗县(区)信息化机构建设亟待加强

目前,内蒙古旗县(区)政府信息化机构健全的旗县(区)仅占16%,基本健全的占60%,还有24%的旗县(区)信息化工作没有专职机构负责。这也是造成内蒙古县域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三)领导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从本次测评的结果看,在全区101个旗县(区)中仅有23个旗县(区)编制实施了信息化专项规划,占全区旗县(区)22.8%。其中,14.9%的旗县(区)是以旗县(区)政府文件正式下发的,18.8%的旗县(区)是以信息化主管部门文件下发。两项相加所占比例仅为30%强。而60%以上的旗县(区)尚未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由此可见,大多数旗县(区)领导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认知程度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四)县域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投融资渠道不畅

从测评结果分析,尽管内蒙古近几年来信息化投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投资规模小和投资渠道单一的问题仍很突出,2006年内蒙古旗县(区)信息化投资约为1.2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近1倍,但仅相当于当年全区旗县(区)财政收入的0.44 %。

(五)整体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

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内蒙古县域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一是目前全区县域政务信息化达到优秀水平的旗县(区)仅占全区旗县(区)总数的1%;达到良好水平的占26.7%,部分旗县(区)政府的办公自动化虽已建成,但真正运转起来的却少之又少;二是目前内蒙古乡镇政府信息化正处于建设阶段,有的信息化工程刚刚建成或正在建设,信息化应用还未成为工作重点;三是多数乡镇政府门户网站功能单一,服务简单,仅能起到简单宣传作用,政务信息综合管理软件尚处于试点示范阶段;四是由于经济不发达,旗县(区)工业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致使内蒙古旗县(区)经济信息化应用水平整体不高,计算机辅助设计、财务软件等信息化应用在旗县(区)企业中尚未普及。

三、政策与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机构建设

县域信息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推进县域信息化有利于实现城乡经济资源的优化化配置,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的整体竞争能力,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因此,各级领导要切实提高对农村牧区信息化工作的认识,把信息化工作纳入到各地区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信息化领导机构建设是确保县域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从目前内蒙古实际情况看,机构建设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信息化机构尚未成立的旗县(区),一定要尽快解决机构问题,以保证县域信息化健康发展。

(二)完善体系建设,抓好服务应用

县域信息化在内蒙古尚处刚刚起步阶段,因此,建设一个体系完整、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农村牧区信息化综合服务体系是当前县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全区的农牧业信息采集、传递、接收、处理和的服务系统,建立专兼职农牧业信息员队伍,同时要加强农牧民信息化素质教育以及信息化知识的普及工作。及时准确地向广大农牧民提供农副产品信息、生产资料信息、种养科技信息、技能培训信息、农牧业气象信息等。县域信息化重心在基层,重点在服务。抓好县域信息化应用,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实行“多网合一、一网多用、三电合一”等多种形式实现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彻底解决好信息化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加大县域信息化投资力度,继续发挥政府在县域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目前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信息化建设欠账现象严重,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县域信息化投资力度,特别是自治区财政每年应适当加大对县域信息化的扶持力度。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县域信息化建设的新模式,在继续发挥政府在县域信息化建设中主导地位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扩大信息化建设投融资渠道。

(四)整合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首先要统筹规划,整合各类涉农网络系统、信息资源和科技服务体系,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实现互联互通,避免新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五)发挥社会力量,鼓励社会力量向县域信息化领域渗透

县域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启动和培育民间信息需求。要利用好现有民间社团机构和协会组织,启动和扩大民间信息需求,充分发挥民间中介组织的信息传播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培育和发展农牧业信息企业,并依托龙头信息企业,满足广大农牧民对信息的渴望。

(六)加强县域信息基础建设,充分发挥网络的信息、农技推广以及网上交易作用

测评结果表明,当前内蒙古县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欠账很大。因此今后一个时期里,内蒙古县域信息化的首要任务依然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县域信息化纵深发展夯实基础,搭好平台。依托目前比较普及的广播电视网和电话网,充分利用其普及率高、覆盖面广的特点,同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搭建多形式的信息服务平台,加大信息传输网络的覆盖力度,提高传统信息传播媒体利用率,在经济较发达地区要积极发展计算机网络,同时以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建设为辅,逐步实现以标准统一的宽带网络为主,多媒体技术为主导、互联互通的完整的旗县(区)、乡镇(苏木)、行政村(嘎查)三级县域信息网络,加强网络的信息、农技推广以及网上交易等,充分发挥互联网对农牧业发展、新农村牧区建设的融合和带动作用。

(执笔:祖刚)

上一篇:管理会计创新与完善公司治理及管理 下一篇:内蒙古企业信息化发展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