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08-15 07:55:52

浅谈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为了适应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我们中职教育必须要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一是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二是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三是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四是要优化学习方式。

【关键词】中职数学 有效性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来改变目前职业教育的现状,学校的教学设施得到了巨大的改变,很好地提升了教学的硬件实力。为了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我们中职教育必须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大量中职学生初中阶段的数学基础较差, 概念模糊,常用公式、定理、性质记不清楚,更谈不上理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中专阶段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学习中不断地遭受打击,家长和老师的指责批评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和放弃的心理。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差,信心不足,兴趣不浓,因而很多教师感觉教学压力不大,放松了对数学课堂的管理,教学只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作为一名中职数学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提高教学有效性,促使学生数学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是中职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树立先进教学理念

长期以来,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相当程度的存在着重“传递”轻“引导”,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工具理性主义。这样的话,很难谈得上创新精神的培养,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有时候很难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要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提倡为了每个人的发展,势必要改变这种状况,而课程理念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教育教学的宗旨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以学论教是现代教学科学观的主要内容。中职数学的教学并非教师简单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深入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自身的认知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去探索,将枯燥无味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为他们专业学习服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再是课堂的控制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改变师生的定位,真正融入学生中,让学生亲近你、靠近你、信任你,并及时地为学生的进步赞扬、喝彩,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端正学生态度,明白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二、创设教学情境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学生经常会说:“我对这个感兴趣,我才学得特别好!”“我觉得有意思我就愿意去学!”从学生的反应可以看出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造各种条件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中学学科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巧妙地从生活中挖掘数学的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离我们的生活如此的近。教学导入时就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浓厚的学习兴趣,选择最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能极大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如一件商品采取怎样的营销策略才能占有市场而带来较高的收益,洗衣机怎么操作才能省电省时等,将生活中的小事引入中职数学课堂的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能让数学课堂富有生活的气息,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其次,适时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数学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将数学的趣味性、鲜活性的一面展现给学生,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画面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也让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而教师幽默的语言、优雅的谈吐能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

三、优化教学方法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此话揭示了一个道理:无论学习什么,都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学进、学好、学透的目的。因而中职数学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应当时刻关注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迎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一方面要把良好的学习方法有意识地融进教学方法中,把自己的学习体会融进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从而使学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高超的教学技巧,流畅且幽默的语言表达,机智且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以及对教材独到的理解都能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学习气氛,使教师和学生双边的积极性都受到激发。

优化教学方法,必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立足于教学实际,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创建的场所,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殿堂。

四、优化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大力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中职教育同样适用。

自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我决定的自觉能动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一种学习理论和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经历自己探究的过程,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学习的团队、足够复杂的任务、明确的责任分工、积极承担个人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对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集体反思。探究学习即是指教师和学生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上一篇:浅议如何实现初中生物高效课堂 下一篇:陕南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