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时间:2022-08-15 07:51:25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不断产生。创新教育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随着社会发展、科技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和运用。小学音乐学科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如果能充分发挥这门学科的特点,再紧密配合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富于幻想,思维定势较少,无框框制约,可塑性强,求知欲高等重要的心理因素,将会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赞成学生的“不标准”答案,发展学生的思维

“音乐不寻求统一答案”。尤其对于小学生,他们可以把白纸上的一个黑点看成小石子、小虫子、小蝌蚪等,这些都是想象的萌芽,大人都不得不叹服他们的自由思维。因此,在感受音乐时,我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把答案“引”到我的轨道上来,而是多以“还有补充吗?”“有没有更好的?”“思路再开阔一些!”等方式启发学生更丰富的联想。即使要板书资料中的所谓“标准答案”,这只是很多答案中较为合理的一种。“比如欣赏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学生在闭目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之后,我让他们说说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时,课堂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场面:他们有的说“幽静的树林里射进了第一缕霞光,小鸟在霞光里鸣唱”;有的说“小动物们在晨曦中醒来了,他们看到一切都那么清新,伸伸懒腰,小跑几步,心情舒畅极了”;有的说“我仿佛听到了姑娘们清脆的笑声,看到了阳光般的笑脸”……这样的情景,显然已经没有我“标准答案”的容身之所了。我高兴地对他们说:“美妙的音乐可以带给我们丰富多彩的想象。”这正所谓——“课堂教学不结束真理”。甚至在音乐课中,我不反对学生表示不喜欢某首歌曲,或认为某首乐曲“不好听”的想法。确实,教材中有些乐曲由于教学的需要,过于追求知识性、民族性或某种“教育意义”而不能投学生所“好”。碰到这样的情况,我头一件事就是请他们陈述理由(事实上,这个过程既让学生从某种角度评价了音乐,又说出了真实的感受,可以让我“对症下药”),然后通过欣赏、讨论、挖掘,发现乐曲的美感和欣赏价值,达到喜爱的目的。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应着重培养、提高人的音乐感受力,而人的感受应该是自由的。因此,不该规范的地方不予以规范,放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由畅想,这正是学生“心理自由”的需要。

二、运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

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把自已的理解、感受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创设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如讲故事、观看绘画和音像资料、即兴表演、运用电脑多媒体等,只要灵活运用,定能营造美好的创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

三、运用想象法创造学生的思维

想象力是人在过去知觉基础上构建新形象的创造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的源泉。”“音乐想象”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音乐抽象听觉到形象感受的一座桥梁。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塑造音乐中的“形象”,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想象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核心,富有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教育的音乐作品,常能有效地唤起学生深刻的情感,展开想象的翅膀。

例如在教学歌曲《云》的练声环节设计中,运用启发性的语言:“闭上眼睛,想象自已变成云,身体越来越轻,往天上飘去……”引导学生运用想象进入身临其境的云海之中。接着,让学生选用象声词“呜”“啦”“哒”来表现不同情景下的云,一位学生用轻柔的“呜”声来唱月光下的云,另一位学生说,阳光下的云很亮丽,云的周围金边环绕,用明亮、流畅的“啦”唱比较好;还有许多学生赞成表现乌云的小雨点应该用短促、有弹力的“哒”声来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尝试了小小的创意之后,表现出来的是无比快乐的心情。

四、运用联想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联想是大脑的一种跳跃式的信息检索方式,是从一个事物的现象、特征与变化想到另一个事物的现象、特征与变化,而这两个事物之间并不一定有逻辑联系。联想思维作为一种十分有用的非逻辑思维形式,可以在创造活动中帮助我们从众多的事物信息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发,并借以解决问题。小学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这是培养音乐联想能力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我们应该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他们的音乐联想力。

1、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

对音乐的联想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要在大脑中贮存大量的信息,这样才能在接触音乐时,及时准确地提取相应的联想信号。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听了蜀僧睿公弹琴后,写下了“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的佳句。这与他在森林中曾有过听松涛声的生活体验是分不开的。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还刚刚开始,这就需要建立和充实联想的信息库。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认识社会;通过日常生活接触到具体、鲜明、生动的客观事物,对自已构成情感体验;通过各种学习增加知识积累。平时注意聆听各种自然界的音响,注意观察景物的形状和动态,观赏影视节目,阅读文艺作品等,都有助于扩大和深化学生的认识领域,促使音乐联想力的发展。

2、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是感知音乐的基础,对于音乐美的感受和表现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缺乏生活经验,因此他们初始阶段的情感内容比较单薄。在小学低年级只适宜演唱一些轻快活泼、悠扬柔美的歌曲。随着年龄的增长、情感内容的不断丰富,可以逐步扩大到雄壮的、优美的、抒情的歌曲,以后进而扩展到情感有变化、较复杂乐曲的欣赏。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把自身的生活体验与情感表达结合起来,使他们能逐步从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中,丰富地储存不同的情感与相应音调对应的“内在图式”。例如知道上行音调多表现兴奋昂扬的情绪,而下行的音调则常与悲哀、痛苦相联系等。这些音乐的表情形式的把握,必须依赖丰富的情感体验。

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启迪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想象,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兴趣与创造力的种子。

上一篇: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激趣方法 下一篇:初中地理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