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博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时间:2022-08-15 07:38:41

论微博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摘 要】本文分析了全媒体运作下微博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运用,梳理了微博在消息来源、媒介技术、信息反馈、用户自主内容生产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电视新闻 微博 新闻生产

“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①微博的诞生和井喷式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传播产业结构和媒介竞争格局。微博,作为一种自媒体和社交媒体的代表,不仅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越来越多的运用于电视生产中。

BBC将社交媒体视为一个拓展内容的平台、一种新闻采编工具和一种聚合受众的新方法。据路透新闻研究所7月公布的2012年数字报告显示,在英国,社交媒体已占新闻入口市场的20%,在美国和英国,28%的新闻读者每周通过手机获取新闻,年轻人收看传统电视新闻的比例正在下降。

一、微博成为消息来源

消息来源,也称新闻源或信息源,是一则新闻中所涉及的事实和观点材料的出处。②传统媒体的消息来源一般包括记者采访、通讯社发稿、通讯员或线人提供线索、读者来信或群众爆料、内部文件等。新技术的使用使得记者与潜在采访对象的联系变得更加容易。如使用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社交网站、搜索引擎、网络视频等等。微博以其低门槛的特征吸引了大量“草根用户”,这些人都成为潜在的“公民记者”,他们随时随地记录生活中发生的新鲜事,其中蕴含着不少有价值的信息。欧美国家的媒体已经将Twitter视为重要的消息来源,他们设有专门的编辑监看Twitter资讯。

微博具有首发效应。微博传播的时效性、来源的多样化使得微博逐渐成为网民爆料的首选方式。特别是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微博在信源提供和信息收集上的优势已显现出来。2011年7月23日,新浪网友“袁小芫”发出微博:“D301在温州出事了”,比国内媒体在互联网上的第一条报道动车事故早了两个多小时,这条微博截图后来多次在电视媒体报道中被引用。2010年舆情热度靠前的50起重大舆情案例中,微博首发的有11起。如央视大楼着火、石首事件等众多热门新闻第一手信源均来自于微博。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的《2011中国微博年度报告》显示:2009、2010、2011年微博首次曝光的事件比例依次为0%、16%、22%,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微博率先披露,传统媒体而后跟进、关注成为全媒体时代突发性事件的报道模式。微博用户正在成为电视内容生产的贡献者。

除了首发效应外,微博在“议程设置”方面也崭露头角。2011年6月下旬,新浪微博上一个被认证为“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年轻女孩“郭美美baby”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她的炫富引发了一场中国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中央电视台调查栏目《新闻调查》和《东方时空》都播出此事。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博导沈阳教授负责的武汉大学ROST虚拟学习团队的《2011年2 季度网络舆情报告和微博问政报告》显示,在2011年4—6月发生的25件热点事件中,“郭美美事件”位列榜首,而“局长微博开房”、发于论坛而止于微博的“会理县悬浮照”也跻身前十。③

不可忽视的是,在微博传播中,由于网络“把关人”角色被弱化,信息的真实性大打折扣。从“金庸被去世”到“张国荣被复活”,一系列虚假信息不经核实的传播给受众带来了诸多困扰,增加了传播风险。因此,面对微博上的海量信息,记者们在寻找线索的同时还要学会核实信息、辨别真伪。

二、微博成为互动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播媒介的变化,大众传播媒介与受众之间的“远距离交互式沟通”正在成为现实,电视正向受众自主选择节目、甚至参与修改节目的方向发展。④微博就为这种“远距离交互式沟通”提供了平台。

交互性是微博最主要的特性之一。微博打破传统传播的时空限制,多样、便捷的终端使得微博能够“随时随地”,缩短了反馈时间,受众与电视台、电视记者能够在沟通过程中实现实时互动。另外,微博点对点、点对群、群对群的传播特点,让媒体与受众间的互动更加容易开展,针对性更强。借助微博与受众间的互动,可以培养受众的忠诚度,提升节目在受众间的影响力。⑤

微博与电视的互动能以“微博墙”的形式嵌入电视节目中,节目现场同步显示网友的微博内容,使场内外观众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和交流现场信息。《非常静距离》节目中,李静采访嘉宾时,现场的大屏幕会切出一面微博墙,摘录出网友们在微博上对嘉宾的提问,由嘉宾现场作答。这种互动形式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丰富了节目内容。现在很多综艺节目甚至新闻节目都引进了微博墙,与观众实时互动。

在电视节目播出后,微博互动也能对电视内容起到补充作用。2012年7月,浙江卫视音乐节目《中国好声音》热播,第二期节目结束后,7月24日,新浪微博组织当期的学员做客微访谈,畅聊自己的音乐之旅。一个小时的访谈互动不仅加深了粉丝对“好声音”学员们的了解,也宣传了《中国好声音》这个节目。学员们和节目组的粉丝量显著增长,提升了《中国好声音》的网络影响力。

三、微博提供信息反馈

受众反馈越来越被视为网络新闻生产的重要一环。网络媒体最具特色的特征是可以接触到很多受众,并将他们的反馈整合进新闻采集的环节中,这些是传统新闻媒体所不具备的。⑥微博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汇集大量网友的反馈意见,即时、直观地反映观众对电视节目的看法,节目的优点或缺点能够得到展现,引发讨论和互动的高潮。

目前,国内许多卫视、电视节目组都在各大微博网站开设微博并获得认证,他们通常以节目预告、节目看点等形式来吸引粉丝,塑造品牌。有的甚至在微博上对电视热播的节目进行“图文直播”。观众可以边看电视边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浏览其他用户的评论,展开交流,节目组可以根据用户的意见设置话题或发起投票,引导观众参与,进行良性互动。江苏卫视婚恋节目《非诚勿扰》在微博上利用节目内容经常制造话题,如“你认为年龄差距和地域距离是爱情的屏障吗?”这种现实生活中经常遇见的情感问题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引发大家的讨论。从讨论中可以看出受众的婚恋观,从而完善节目策划,使节目内容与受众关注点保持一致。

四、 微博聚合UGC之力

“自媒体”时代,用户可以主动参与到新闻的生产中,“人人都可成为记者”。这种模式又被称为参与式新闻(participatory journalism)或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参与式新闻依赖用户对其周围发生的事物主动报道和传送,即“用户生产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简称UGC)。

UGC是Web2.0时代的核心特征之一。从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上看,用户不再只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受者”,而是可以自己信息、主动生产内容,成为“传者”。随着博客、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出现,个人互联网时代到来,草根阶层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微博让“沉默的大多数”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这导致大量原创内容被爆发性地生产出来。⑦用户自己上传的视频和照片等等都可以成为“内容”。

微博充分体现了UGC的聚合力量。2011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于建嵘在微博上发起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活动引起全国网友、各地公安部门的关注。“随手拍”官方微博开通5天就有1万余人关注,300多条乞讨儿童信息其上。网友们纷纷将乞讨儿童照片上传至微博,希望家中有孩子失踪的父母能借此信息找到自己被拐的孩子。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到各地方电视台都对此事予以报道。

不过,学术界不乏有对UGC的批评声音。首先,它可能会导致网络上虚假信息的泛滥。其次,一些用户没经过专业训练,对消息的处理比较粗糙,观点难以深入,会造成新闻质量的降低。

结语

本文以微博为分析对象,尝试在繁多混杂的信息中找到微博是如何改变传统电视的内容生产的。借助新闻生产社会学的视角,初步探讨了微博在电视内容生产中的运用。

研究结果显示,微博作为一个开放的交互式平台,提供让人们展示、分享和交流信息的空间。它的出现改变了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内容:从传播者上看,从专业班底制作到“人人皆为报道者”;从传播对象上看,用户从被动接收信息到主动分享信息;从传播内容上看,从系统的专题内容到碎片化的填充;从传播模式上看,受众成为渠道,终端更加多样,这些都影响了内容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化。

微博上处于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进行信息的传播和观点的交流“链接了整个社会的神经末梢”。电视作为主流传统媒体也受到微博的影响并作出改变,以电视台、电视栏目的名义进驻微博平台,获取最新资讯、寻找新闻线索、加强粉丝互动、监测舆情反馈、树立品牌形象。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未来电视和微博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微博与电视的互动将拓宽传播渠道,重新设置内容。为了更好地抓住机会,电视媒体必须找到与观众互动的切入点,打造吸引观众的电视内容,在新一轮的媒介融合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①保罗·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27-30

②马颖,《浅谈消息来源》[J].《新闻世界》,2011(10)

③王腾,《“博”斗·合作·融合——浅谈微博与传统媒体的关系》[J].《新闻世界》,2011(9):151

④尹德刚:《新传媒与新闻传播观念变革》[G].《传媒·思考·新世纪:首届京沪新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同心出版社,2000:394

⑤求剑锋、管妍敏,《电视新闻栏目融合微博之我见》[J].《视听纵横》,2012(2):126

⑥曹洵,刘兢,《“采制分离”与“记者角色转型”:当代西方网络新闻生产的新变化》[J].《新闻界》,2011(1):99

⑦李淮芝、蔡元:《新媒体的数字化生存与发展》[M].北京:中国测绘出版社,2011(5):19

(作者:均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编:周蕾

上一篇:敦煌文化的对外传播 下一篇:从网络视频广告倒计时作假看媒体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