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导游语言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15 06:58:05

浅议导游语言能力的培养

摘要: 导游语言是导游从事导游职业的主要手段,语言能力对导游员来说尤其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导游的服务质量和接待效果。本文主要论述了导游语言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以及培养导游语言能力的注意点和提高导游的语言能力的途径。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最重要的媒介。导游语言是导游从事导游职业的主要手段,语言能力对导游员来说尤其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导游服务质量和接待效果。导游语言,从狭义的角度说,是导游人员对游客进行导游讲解、传播知识、实现沟通和交流思想的具有丰富表现力、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从广义的角度说,是导游人员在导游服务过程中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的含有一定意义并能实现沟通目的的交际符号。这里的“语言”,既包括口头语言,还包括态势语言、书面语言和副语言等;“含有一定意义”,是指能传递某种信息或表达某种思想感情;“交际符号”是指交流、沟通的媒介物。

现代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传递信息的一种符号。导游语言便是导游人员用来做好导游服务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导游服务效果的好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导游人员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导游人员掌握的语言知识越丰富,驾驭语言的能力就越强,游客就越容易领悟,信息传递的障碍就越小,所起的作用就越大。所以,导游人员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对做好导游服务工作、提高导游服务质量至关重要。每一位导游人员都应该练好导游语言这一基本功,并使其语言水平不断地提高。

一、导游语言能力的基本标准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导游,其语言能力应该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发音规范

导游不论用普通话、方言和外语,发音都要标准规范,语调自然。

2.口齿清楚

语言要清晰清楚,不打混。

3.声音洪亮

声音要纯正洪亮,既不是轻声细语,也不是噪声如雷。

4.用语恰当

语言词汇要丰富,用词要准确恰当。

5.语句流畅

语言要洗炼流畅,不哼哼哈哈;语速中等,语气诚恳。

6.态度和蔼

对旅游者真诚、热情、态度和蔼。

7.合乎礼仪

姿式得体,手势恰当,合乎社会礼仪。

8.无口头禅

导游员讲话不要有口吃、口头禅和不良习惯,注意语言美。

二、导游语言能力培养的注意点

在导游的语言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的科学性

导游员给旅游者介绍各景点都应该注重科学性,做到实事求是;即使是说故事、讲传说也不要胡编乱造,知识性的介绍不能虚假。

2.语言的针对性

旅游者来自不同地方,国家、民族、宗教、习惯、职业、年龄、文化程度和知识水平各有不同,导游员进行导游时要因人而异。导游语言应区别不同的旅游者使用恰当的语言,要注意针对性。

3.语言的生动性

导游员应努力学习语言,学会使用生动的语言。生动形象是导游语言美的魅力所在,是导游语言艺术性和趣味性的具体体现。语言的生动性不仅要考虑导游的内容,而且要考虑导游的表达方式,并要与自己的神态表情、手势动作和声调和谐相一致。语言要生动流畅,不仅要求导游员讲话音调正确优美,节奏适中,语法无误,用词恰当,还要求导游员思维清晰,内容明确,前后连贯,整体和谐,给旅游者以美的享受。

4.语言的趣味性

要想在旅游过程中让旅游者保持浓厚的兴趣,导游员的语言应注意趣味性,努力使情景与语言交融,激发旅游者浓郁的游兴。要多用风趣谈谐的语言,多用恰当的比喻,使旅游者倍感亲切。

5.语言的幽默性

幽默的语言是导游员文化水平和修养的表现,是一个人聪明才智的标志。幽默总会有喜剧因素,或使听者轻松愉快,面带欢笑,使气氛活跃,增添游兴;或使旅游者遇到问题时,稳定情绪,保持乐观,忘记忧愁和烦恼;或启迪旅游者;或通过诙谐风趣的语言,委婉地提醒旅游者;或委婉地讽刺某种现象,消除人际关系的龃龉。

6.语言的情感性

导游员在旅游者进入审美观照状态的前后,往往需要对景观进行介绍,这种介绍不是抽象的,程式化的,而是形象生动,富有感彩的。因此,导游的语言要有情感性,要眼神、手势、面部表情展现出来。语言的情感性表现为导游要随景而动,喜游乐导,动之以情,以情感打动游客。

三、克服不良口语习惯,提高导游水平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又是一种个体的活动。每个人的先天素质不一样,所处的环境不一样,会形成不同的语言表达习惯。“言为心声”,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一个人说话的形式和内容体现着他的气质、情操及精神境界。在每个人的口语习惯中,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对导游人员来说,更要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克服不良习惯;因为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导游是一个“说”的职业。导游人员应该克服如下一些不良的口语习惯。

1.习惯性口头禅

习惯是一种在无意识中养成的比较固定的动作倾向。习惯有好坏之分,口语表达中的习惯性口头禅显然是不好的习惯,比如不分场合、无休止地用“这个,这个”、“嗯”、“啊”、“就是说”、“所以呢”等,妨碍了讲解内容的连贯性,使人听起来着急、不安,影响旅游者对真实内容的了解,也影响旅游者的好心情。

造成不良口语习惯的原因,主要是思维出现空白,即思维跟不上语言,大脑出现短路,不自觉地用“这个”、“嗯”、“啊”等无意义的字眼来重复,用以延长时间。而造成思维出现空白的原因,大多是紧张、对所讲内容不熟悉,或是思维不敏捷等。导游人员平时应注意对自己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锻炼,做到讲解时思路清晰、口齿伶俐,避免这些习惯性口头禅在口语中出现。

2.口头语言书面化

刚参加工作的导游人员,往往为讲解词先拟出文字草稿。这种细致的工作作风是值得肯定的,但在执笔时一定要想到,这个草稿是用以讲解的,要尽可能口语化,特别在使用一些现成的资料或引用一些冷僻的文字时,更要注意。如“沿亭后新辟山径,可攀松林峰”,这句话作为书面语言,简洁凝练,庄重典雅,但在实地讲解中,就应改为口头语言:“沿着亭子后面新开辟的山问小路,可以登上松林峰。”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表达上是不同的。口头语言有声,可以用高低、快慢不同的声音来表情达意,而书面语无声;口头语言在表达时一般要加上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可以简略,可以不严格遵守语法规则。只要旅游者能听懂即可,而书面语相对来说,显得正规、庄重。

口头语言书面化,往往给人以背诵的感觉,表演痕迹过重,使人觉得不自然,不随和,书卷气过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缺乏经验,心情紧张,另一方面忽略了口头语言的特性,把它和书面语混为一谈,在材料选择和表达方式上不加区别。

3.含糊不清

口语中的含糊不清,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上的含糊不清,主要是导游人员对所讲的内容不熟悉、不理解,甚至产生误解。有的导游人员在讲解或回答旅游者问题时,常用诸如“大概”、“可能”、“也许”、“好像”这类模糊的词汇,使旅游者很不满意。对旅游者来说,导游人员就是知识的传播者,就是难题的解答者,旅游者希望得到的是肯定的、明确的解答,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应付性的话语。导游人员对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内容,千万不要自以为是,不懂装懂。二是表达上的含糊不清,主要指导游讲解时的琐碎,对一个意思反反复复地解释,东拉西扯,言不大义。

在口语表达上,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个人习惯,导游人员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锤炼语言,使自己逐渐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总之,导游语言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短期培训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靠导游自己在实践中长期不懈的努力,靠平时多积累,多训练,多总结,多提高。对于从事国际旅游业的导游员必须熟练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而对于中文导游还可以学习一些地方语言,语言知识的丰富有利于把导游工作做得更加出色。

参考文献:

[1]吕宛青,仇学琴.旅游导游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

[2]国家旅游局.导游业务[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9.

上一篇:汽车企业召回逆向物流对策分析 下一篇:价值工程理论在箱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