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调动和激励教师

时间:2022-08-15 06:26:54

运用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调动和激励教师

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心理学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组织激励机制,包括学校。马斯洛将人类的五个基本需求按照需求层次进行排列,由低级到高级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一旦其中一个需求被满足,另外一个更高层次的需求就会产生,并期望得到满足。而人在某一个时期往往有一种需求占主导地位,其余的则处于从属地位,占主导地位的需求叫优势需求。一旦优势需求得到满足,就会产生成功体验,并驱动其向更高层次需求作出努力,从而促进自身不断进取向上,进而促进群体发展进步。因此,学校领导应认真学习并巧妙运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升教师团队的士气。

一、满足教师“优势需求”,提升不同年龄层次教师士气

在教师团队中,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其优势需求往往是不同的。比如,青年教师刚刚参加工作,一般都有很高的工作热情,希望有业务进修的机会,自我实现的需求较中年教师更强烈。而中年教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们希望自己能做出成绩,并得到领导的认可,尊重需求就占优势。老年教师大多希望自己身体健康,家庭生活和子女学习、就业、婚嫁等问题能得到领导的关注与照顾,安全需求占优势。面对不同年龄层次教师的优势需求,校长应该尽量满足他们合理的主导性需求,从而激励他们。积极鼓励并创造机会,让青年教师参加业务进修,采取定目标、压担子等手段激发和满足青年教师的自我实现需求。为中年教师创造条件,尊重他们的专业自尊,支持他们从事教育、教学改革,支持他们外出学习、交流经验,积极推荐他们的论文得到发表,对于能力强、成绩突出的要提拔重用,从而激发和满足他们的尊重需求。对于老年教师在工作方面要给予一定的照顾,老教师生病或住院,学校领导应前往探望,老教师的家庭生活或子女学习、就业、婚嫁等问题应给予适当的关心、照顾,以满足老教师的安全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年龄层次的教师都保持高昂的士气。

二、满足教师“社交需求”,提升教师团队士气

当人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被满足时,人们有寻求归属感和希望被接受的需求,即社交需求,它直接影响着教师团队的士气。如果教师团队中消极的氛围到处弥漫,从办公室、休息室到教师餐厅,那么表现的和别人一致,就会使教师获得团队的归属感,这时你就会发现:包括平时本身并不是个消极的教师,此时也“牢骚满腹”。而如果教师团队中洋溢着积极的气氛,一些持有消极倾向的个体,此时也能和谐地融入团队群体之中,那么,学校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就会消除许多障碍。

首先,要发挥骨干力量(包括关键人物)的作用,带动教师团队士气。校长首先要有一双慧眼,识别教师团队中无形组织的无形领导者,让他们影响自己的无形组织并带动教师团队士气。其次,校长要知人善任,根据他们每个人的素质特点安排其合适的岗位,以求人尽其才。第三,校长要充分信任,让他们在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以求才尽其用。只有我们调动和激励他们的热情,他们才会带动整个教师团队的士气。例如年段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年段中既要有起影响作用的年段长、骨干教师,也要有一般教师甚至落后教师。在决定年段长、年段教师分配、办公室座位、教学时间安排等工作时,就要非常慎重:让有能力又能发挥无形领导作用的教师担任年段长,让尽量多的教师有更多机会接触那些积极向上的教师,这样就可以轻松地把好风气渗透到整个年段,提高年段的士气。

其次,要创设和谐、民主、向上的人际环境,提升教师团体士气,创建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校长首先要致力于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和比赛,增进教师之间的感情,尽量让每个教师处在团结、宽松的人际环境中,形成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创建积极向上的人际环境。要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和健康的群众舆论,利用暗示、表扬和批评等手段,给教师一种精神奋发、积极进取和不断完善心理品质的紧迫感,产生欢欣鼓舞和温暖愉悦的情感体验,使广大教师在积极融洽的人际关系中创造最佳的工作业绩,以最小的心理消耗求得心理潜能的最大发挥,创建民主人文的人际环境。学校管理者要保护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鼓励他们提供合理化建议,让教师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对领导干部进行必要监督。

三、满足教师“多层需求”,保持教师团队士气

我们在调动和激励教师时,要坚持“物质激励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物质激励,就是以奖金、实物等形式,来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的生理和安全需求,这是一种外在的奖励方式,它也意味着社会和集体对其工作成绩的肯定;精神激励即以表扬、颁发奖状、登光荣榜、评先评优、晋升职务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内在奖励方式,来满足教师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两者对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来说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学校应使激励既满足于教师的物质需要,又要满足于他们的精神需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的生活待遇有了一定的改善,不再单纯的满足于生理需求上的物质激励。因此,对那些工作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扎实工作的教师应更多的给予表扬鼓励,把工作表现、教学能力、教学质量与评先评优、入党、提干挂钩,使之精神上得到尊重和自我实现的满足,从而迸发出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上一篇:试析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的运用 下一篇:现代建筑幕墙技术及发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