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农村学前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8-15 05:07:55

西部地区农村学前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西部相当多的农村地区还处于封闭、落后和贫困的状态。由于诸多外部因素的限制,学前班仍是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国家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办好幼儿学前班的意见》中指出:“在我国各地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在大部分地区幼儿教育发展不够发达的情况下,举办学前班是现阶段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发展农村学前班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农村学校解决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普及学前教育、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然而,目前很大一部分农村学前班教育存在严重问题,笔者就如何改变农村学前班教育的现状谈几点看法。

一、农村家长对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愿望不迫切

就农村学前教育的总体情况来看,农村的幼儿入班率都比较低,家长不送幼儿入班的原因有:一是自然地理原因,由于幼儿居住较为分散、偏僻,学前班无法独立成班,因此农村家长也没地方可送小孩子入学前班;二是经济原因,有些农村家庭家境确实比较贫穷,无力送小孩入班;三是思想认识原因,一些父母对小孩接受学前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不清楚为什么小孩要接受学前教育,更有甚者错误地认为,过早送小孩进学校,小孩小时学得越多,以后会越来越笨。

农村学前教育的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观念落后造成的,因此转变落后的观念,因地制宜,采用多种形式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极为重要。有条件的地方应采取小学布局调整出的校舍村与村联办、走读制转寄宿制、半日制转日托制等形式,尽可能地发挥正规教育模式的优势。没有条件的山区农村应举办假日班、单人流动教育点、巡回辅导站、周末游戏小组、大带小活动、家庭辅导站、母子活动指导中心等形式,为更多的农村儿童提供受教育机会。同时以农村学前班为基地,多种形式开展家长的科学育儿指导,提高广大家长的育儿能力。

二、农村基层领导对农村学前教育不甚重视

农村基层领导对学前教育不够重视,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由于我国的学前教育一直划归妇联主管,直到1988年才划归教育部门主管,才真正把学前教育作为一种初级教育形式,因而不少农村基层领导没有“学前教育”这一观念,更不知道具体如何抓学前教育。有的地方领导就简单地把农村学前班的入学率作为衡量农村学前教育开展得好不好的唯一标准。二是学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没有固定财政拨款,靠社会力量办学,靠自筹资金,农村基层领导把农村学前教育放在次要的位置,而没有从教育这一宏观角度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因此在农村,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主要责任在县、乡政府。县、乡两级政府在制定辖区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规划,举办学前班,以及幼教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责任重大。基层农村要依托村民自治委员会举办多种形式的村办班,创造条件为农村幼儿提供早期教育机会,努力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幼教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网络。

三、农村学前教育经费难以得到保障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经费的投入,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乡(镇)政府没有把学前教育纳入财政预算,使得学前教育经费没有稳定来源。虽然乡、镇政府会拨一点,但是并不是固定的。学前教育虽然不是义务教育,但是教育毕竟是政府行为,需要靠政府来办,因此学前教育也应该纳入政府预算。二是学前班附属小学教育,虽然走的是自我发展道路,但是学前班收取的经费并不能做到专款专用,大多数都是放在小学里统筹使用,统筹的结果,学前班获得的经费自然很少。对一些学校来说,学前班本来就是无足轻重,只是把办学前班作为一种创收的手段而已。

针对资金匮乏、设备短缺这一致命的弱点。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充分利用农村优势,认识大自然对孩子的影响力,让农村孩子回归自然,是发挥农村学前教育优势的重要途径。比如,田野是农村孩子最好的游戏天地,在田野里玩泥巴、放风筝、抓泥鳅、捉蚂蚱、打土仗,在田埂上跑步等,这些活动非常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思维发展,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教师也可以在空旷的田野里固定几根木柱让幼儿练习攀登,刚开始可设脚瞪,随着幼儿能力的发展,可逐渐取消脚蹬,类似爬树,这种运动有利于发展幼儿的体能。教师还可让幼儿参与简单的劳动,如捡麦穗,给菜浇水,分捡地瓜、土豆等,这样既能培养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意识、能力,体验劳动的乐趣,又能使孩子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另外,农村的孩子可以自己饲养小动物,如小兔、小鸡、小狗等,很多农村孩子都养过蚕,观察过蚕的生长变化过程。这样,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会关心、爱护小动物,这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促进其情感的发展。

2.要调整教学方法,农村学前班的一个现实任务就是为孩子入小学做准备,因此很多学前班都开设了拼音、汉字和算术课程。如何采用生动活泼的方法,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做到“幼儿化”而不是“小学化”,是当前农村学前班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教师可利用方便易得的资源,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拼音、汉字和算术。如:拼音教学中的“软丝教学法”,即利用废旧软皮线制成各种拼音字母,幼儿通过制作教具可加深印象;算术教学中的“教学法”,即利用小木块或废纸盒制作棋盘、棋子,幼儿通过“下棋”来学习计算;学习汉字可采用儿歌形式,也可以用树枝、软皮线等材料进行拼字游戏。这样,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3.要发挥传统游戏的价值,教学设备与教学质量之间并不呈正比,农村学前班游戏设备的匮乏并不能成为无法开展游戏的理由。面对现实,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传统游戏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传统游戏中的打口袋、跳房子、挤人、捉迷藏、丢手绢、大风吹等游戏是培养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极好途径。没有现成的玩具,幼儿也可以玩“过家家”等角色游戏,没有必要非得用逼真的玩具进行游戏。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树枝、布片等材料,让幼儿自制玩具,并充分发挥自制玩具的作用,使幼儿在制作和运用自制玩具的过程中,发展想像力,培养动手能力,体验创造的快乐。

总之,农村学前班教育的发展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只要我们积极利用农村的自然环境和社区资源,扬长避短,农村学前班教育的现状一定会有所改变。

上一篇:论中职学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下一篇:浅论农村普通高中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