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的探究

时间:2022-08-15 03:40:43

基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的探究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执行者,是保证日常教学管理、学生安全稳定、日常学生事务顺利开展的重要力量,他们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成长,是稳定校园和谐的保障力量。因此,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是我国高等院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必然之路,更是我国未来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所在。如何应对困难,立足当下,推进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进步,应值得每一所高校、每一位领导、每一位辅导员深思和探讨。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探究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一职业必备的本领,是成功从事特定职业工作必须具备的一系列稳定性与综合性的心理特征。而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有其独特内涵,将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分为知识技能和人格特质两部分,辅导员职业能力包含思想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三方面。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三个方面;认为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应包括思想政治素养、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科研及创新能力四大部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划分了初、中、高三个能力级别,分别对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九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丰富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涵。

二、高职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首先,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当今意识形态的多元化,网络的全球化,各地区发生的事情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学生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其次,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由于高校逐年扩招,入学人数激增,对于学生思想引导,交流沟通,解惑引路,素质提升等重要环节,更需要职业化的专职辅导员来完成,提升专职辅导员职业能力刻不容缓。再次,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需要。当前大学生学习及就业压力大,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比例呈上升趋势,民主意识空前高涨,对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十分敏感,学生在学习、思想、生活、择业等方面的疑惑和问题非常多,易发生群体性等悲剧性事件。这些都需要专职辅导员为其进行更专业、细致的引导和关怀,而前提是提升专职辅导员职业能力,才能保障高职院校和谐稳定的发展。最后,是专职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需要。一是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整体素质,把辅导员培养成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管理工作、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专家。二是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减少辅导员队伍非淘汰性的人力资源流失,加强队伍的稳定性发展。三是建设高水平辅导员队伍的需要。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在学历上,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知识结构五花八门,有学文的,学理的,学工的,学农的,却很少有学教育管理和心理学的;有编内的也有编外的;岗位职责模糊,分管的内容繁杂,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学生党建、公寓卫生、内勤、档案、心理和科研等方面。第二,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高职院校的部分辅导员缺乏对自身工作地位和重要性的认同,在工作中缺乏热情,只是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个阶段性工作,并不打算在这个工作上有所建树,从而导致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第三,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高职院校对辅导员的工作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干多干少、干好干差一个样,在薪酬和待遇上没有任何体现,这会严重挫伤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积极性,制约育人工作的良性进展。

四、高校辅导员提升职业能力的路径

(一)精准的职业自我定位是具备敬业精神的基础。有学者根据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范围、责任分工、工作目标等,将辅导员分为四类:一是职业型,即把担任辅导员工作当成一种谋生手段;二是学者型,用知识武装自己,有兴趣和能力使自己成为“任教时间最长、课程最多”的老师;三是事业型,就是把担任辅导员当成体现自己生命价值的事业,把培养学生成才视为生命价值的体现;四是教育家型,这是辅导员包括所有教师的最高层次,我们的辅导员和所有教师应有这样的要求,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能够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人才标准培养学生成才。

(二)清晰的工作思路是合作共赢的前提。清晰的思路来自于对某项工作的前中后了解到位,包括该项工作的国家、省部级、学校、二级院系级相关政策,经过认真研读相关内容,做好提前沟通工作,沟通工作包括上级领导、其他岗位的辅导员、班主任、各级学生干部、普通学生等,待确定方案之后,通过学习会议、专项培训、信息进行广而告之的环节,同时告知反馈信息的明确时间与地点以及要求。在信息的反馈阶段,要严格按照广而告之的要求执行。久而久之,不仅培养了学生干部等良好的职业习惯,同时还建立了辅导员的工作形象。这种形象是继续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三)乐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基本要求。辅导员是倾听学生内心世界的心里导师,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解决学生的问题。因此,乐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是辅导员的基本要求。辅导员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为学生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同时自己的沟通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辅导员必须深入实践,同时,辅导员应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和目的,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敢于创新,终身学习,保持职业能力发展性。首先,高校辅导员要与时俱进,一是创新思想观念,工作中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以使自己的思想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二是创新工作模式,摸清当前学生的特点,摆脱思维定势的条条框框,认真分析当前大学生的新想法、新兴趣、新行为等,在处理问题的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三是创新工作方式,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理念,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保驾护航的作用。其次,辅导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一是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自身的心理教育能力;二是善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调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使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自我教育,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坚强的意志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等。

(五)设置辅导员职级岗位,建立培训体制机制。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重大,在引导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制定的基础上,为增加其工作归属感和成就感,可设置辅导员职级岗位。设立职级制,可根据辅导员工作业绩,设立科员级、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正处级辅导员管理岗位,并与学校其他管理岗位同职级同等待遇,通过此方式来提高和明确辅导员在高校系统中的地位,提升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科学地建立培训内容体系,力争通过培训解决辅导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把培训学习常态化,既包括入职前的岗培、在职培训、网络培训、假期培训,又包括社会实践、外出考察等形式多样的培训,力争通过培训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总之,高校还需要完善相应的设施,在能力培养模式上获得突破,最终为我国的高校建设贡献价值力量。

参考文献:

[1]常睿.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体系构建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1(4).

[2]王习胜.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探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04

[3]朱 霞.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0).

上一篇: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 下一篇:改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深化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