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时间:2022-08-15 02:10:53

父母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了解情绪的导火线

第一个导火线—完美主义

在我的第一个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我读过一本书以后,便马上把书中的方法按部就班地用在我的孩子身上,却发现我的孩子怎么这么异类,跟书上写的都不一样?我什么招都用不了,因为我对孩子的要求和对自己的要求过高。我的完美主义成为了我生命中制造焦虑的主角。

第二个导火线—攀比

我们从小就置身于一个攀比的文化中,现在虽然规定老师不能公布学生的成绩了,但老师还是会把孩子的考试分数偷偷地拿纸条告诉家长,让家长发现孩子的成绩怎么样,处于班里什么位置,该如何跟其他的孩子相比。

我们要时刻相互地提醒,不要跟别人攀比,而是学会跟自己比较。美国的作家海明威讲过一句话: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帮助孩子改正一个习惯,可以这样说:“你这个礼拜比上个礼拜有很大的进步,妈妈很高兴。”纵向比,避免横向比。

第三个导火线—欲望

有的人,看到别人的孩子好,就会想自己的孩子怎么样,看到别人的房子大,就会想自己何时能有这样大的房子……欲望越多,越容易焦虑。“人,要富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增加自己拥有的,第二种方法是降低自己的欲望。”

其实我们要快乐地生活,不需要太多外在的东西,下次想要一个东西以前可以先问自己:“这是我的需要还是欲望?”

欲望、攀比这些都不是人生快乐的秘诀,跟家人的关系好才会很快乐,所以如果能降低自己的欲望,也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第四个导火线—压力

如今的人生活节奏非常快,压力也很大,父母自己有没有抗压机制和管理压力的机制,传递给孩子,还是只会教给孩子说:“你不要那么急”,其实自己比孩子还急?

所以,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压方式,比如运动、听音乐、看书、散步。我们都要有自己的抗压机制,这样当孩子要考试了,有压力的时候,你才能帮助他找到减轻压力的方式。

第五个导火线—社会的急功近利

我们在育儿的过程中会不会很容易跟跑?周围的人都在报这个班,报那个班,上早教、学英语……我们就觉得如果我们没有跟上,我们就会变得很落后,但我们没有想这个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

我们常常会只盯着目标,却忘记了过程让我们成长了很多,让我们学会了很多。我们要拒绝这种拔苗助长的行为和心态,我们要尊重生命的规律,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而不是去抢跑。

管理情绪,实现自我成长

情绪无好坏,但是如何管理情绪,而不受其左右,尤其是面对孩子的问题,确实需要父母通过自我成长成为情绪的主人。

愤怒情绪

记得有一次,我的儿子凯安在楼上对着沙发椅唱生日歌,忽然传来阿姨的叫声。我赶快上楼去看,发现沙发椅的下面已被烧掉了一大半。凯安点燃蜡烛,放在沙发椅旁,在一边唱歌的他却没想到烛火点燃了沙发椅下面的布料,我们赶紧扑灭了火。我很生气,但是我知道儿子不是故意的。于是,我就对孩子说:“对不起,妈妈这个时候很生气,我不能处理这个事情,你可不可以给我5分钟或10分钟的时间,让我冷静一下。”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在情绪失控的时候,很容易把情绪发泄在孩子的身上。

当父母在愤怒的时候,绝对不能管教孩子,因为很可能是在发泄情绪,这会导致以后孩子观察父母的脸色做事情,而不是按照规矩来做事情。所以管教孩子时,首先是要管理我们自己的情绪,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焦虑情绪

北美有个调查,学历越高的女性,她的孩子能力越低,因为妈妈包办太多了。

我在训练我家老二洗碗的时候,发现他洗完的盘子下面全是泡泡。我只能等大家走了之后,再全部偷偷重洗一次。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我成了孩子的拯救者,他没有办法自己学习怎样做事情。

所以,对付焦虑的第一步,就是拒绝成为孩子的拯救者,学会弱化自己,给孩子强大自己的空间。这样我们就不是在拯救,而是在建造孩子。事业上越成功的女性就越需要克服这种包办拯救的心态而让孩子来通过自己的失败成长。拯救者的心态是焦虑,但是建造者的心态是信心。

有的父母很爱比较,认为别人的孩子怎么那样优秀,我家的孩子怎么什么都不会,从而心生焦虑。处理这样的焦虑问题,我觉得感恩是最大的解药,父母要学习和锻炼感恩的习惯,用感恩的眼光来看待一切。多多地欣赏孩子的亮点,而不是常常拿他的缺点和别人相比,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允许和接纳孩子不完美的品质。

哭泣

父母要管理自己的情绪,也包括学会分辨孩子的哭泣,别让他们用眼泪来管理和训练我们。

做父母的,很容易被哭闹的孩子打动,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分辨孩子的哭泣。有时候孩子哭不是因为受伤,而是要拒绝父母的要求和设定的界线,用有效的哭声来训练大人按他的要求做。所以,父母知道了孩子哭是为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要想办法改掉他的这种表达方式。

在我家有个计时器,孩子一哭,我就会说:对不起,我听不懂这个哭声,我给你3分钟的时间哭泣,然后请你用正确的方式跟我要求。”(那就是心平气和地用尊重的语气说“请给我……,好吗?”来要求。)坚持几次,他就会马上用正确的方法来要求。

自责情绪

有一次凯文跟我说,他的耳朵痛,我以为他发烧了,就带他去医院看医生。医生问:“凯文,你有玩沙吗?”凯文点点头:“yes.”然后,医生又说:“那你要不要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凯文说:“我在沙堆玩的时候,就把沙子塞进我的两个耳朵里面,然后我就跳,看能不能摇出来,但我发现我摇不出来,所以我就拿了牙签把他挖出来。”

我听到之后,第一个感受是自责,我似乎听到了这样两个声音:一个来自我的母亲:“佩蓉,你是怎么样做妈妈的。”第二个声音是来自我的老公:“你做一个全职妈妈,你的心思放在哪里去了?”可能很多妈妈都听到过这种声音。我们需要管理我们内心的声音,事情要是发生了之后,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去责备自己,赶快去处理事情,因为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只要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即可。

上一篇:我的孩子为何如此叛逆 下一篇:兴趣班要不要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