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对宏观金融过程的影响机制分析

时间:2022-08-15 01:47:38

银行理财产品对宏观金融过程的影响机制分析

作者简介:张昶(1986.1-),男,汉,吉林,江门融和农村商业银行,中级经济师,研究生,银行理财。

许璇儿(1982.5-),女,汉,广东汕头,广州市佩升前研市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研究总监,研究生,汽车金融。

摘 要:随着银行理财产品的飞速发展,因其利率高、受益高等特点逐渐替代了人民币存款,更为利率市场化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宏观金融过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致使传统的宏观金融理论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银行理财产品发展情况。本文就当前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就银行理财产品对宏观金融监管过程的影响展开探讨,并就银行理财产品宏观金融过程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银行;理财产品;宏观金融过程;影响机制

一、前言

所谓银行理财产品就是商业银行对潜在目标客户群体的分析研究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指定并销售的资金投资与管理计划。近几年来,随着银行理财产品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宏观金融理论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情况,银行理财产品已经对宏观金融过程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下文就分析近几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情况做研究就银行理财产品对宏观金融过程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二、近几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展情况

自2004年以来,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就开始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2004-2005年的初创期到2006年的快速发展期再到2011年的全省时期,目前,已形成的保本型理财产品比例逐渐下降、非保本型产品比例不断上升。截至2012年11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余额达到7.61万亿元,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自2005年开办以来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2011年,商业银行共发行8.91万款理财产品,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甚至达到4.59万亿元。

而在银行资产负债上,对于不同的银行理财产品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最终影响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果也是不同的。不管是保本固定型还是保本浮动型的产品,最终都要进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而实际上,非保本型的理财产品在法律上是可以不进入资产负债表的。但就银行实际的资产负债表出现的扩张与收缩现象来看,保本型理财产品对于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小,而不计入的影响较大。

三、银行理财产品对宏观金融监管过程的影响

1、货币信贷数据可比性下降

众所周知,丰富的理财产品发展使得人民群众的选择更多,更促进了多样化金融资产的发展,拓宽了融资渠道,而这也给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使得货币信贷数据的可比性下降,同时也为评判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于货币供应来讲,M2同比增长较大,导致银行资产债务表紧缩政策逐渐显露出其作用,要考虑银行理财产品简介接触转化为直接融资产品,这种情况会导致银行部分存量货币消失,而一些货币则呈现增加的趋势,这种增长速度应明显低于金融结构保持不变情况下的货币增长速度。信贷政策紧缩时期,使得银行理财产品成为了银行面对信贷紧缩,保证自身效益的利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紧缩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

2、存款准备金政策退化为常规性工具

从传统宏观金融的角度来看,受到货币信贷扩张和搜索政策的影响,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就成为三大货币政策中的实现银行效益的关键途径。对于市场经济较成熟的国家而言,使用存款准备金率的情况较少,但就如今我国的形势来看,存款准备金政策退化已经成为常规性工具运用到银行理财产品中。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长时间的外汇净流入国、对冲外汇占款等,存款准备金与公开市场操作存在很大的替代性。另一方面,因银行资产负债表收缩,使得缴纳准备金的存款基数降低,这样的情况下就会进一步导致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但实际上却削弱了上调存款准备金的银行可用资金。此外,任何银行理财产品都会有到期的时间,银行理财产品一到期,用户账户上的资金就会流向私人账户,从而造成银行可用资金收缩。而为避免这样的情况,银行往往会通过开发多个理财产品,以保证资金的合理运转。这样一来,银行不断发行理财产品却有不断的产品到期,这就造成了货币市场不必要的大幅度波动,给货币市场的正常运行带来扰动。

3、存贷比时点考核指标真实性存在问题

存货比是控制商业银行信用扩张的最后一道屏障,为是完成银行存货比考核指标,大部分银行会通过人为安排和操作理财产品的发行期、到期时间等行为,来保证银行自身的资产以及存款基数。而在发行安排上,很多银行会选择横跨月末、季末等时间点,将其他银行的存款吸引过来,使其成为银行理财产品时点存款。一般来说,用户投资的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资金流向往往会滞后,资金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停留在银行账户上,短时间内可以保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保证考核达标。但显然,这种人为操作的方式可以改变银行的存款调节,保障资产负债表。但用户如果购买的理财产品资金全部来自银行存款,最终这种人为的安排和操作行为只会增加发行银行的存款而不会增加银行体系的存款。但事实上,通过这种人为的操纵,短期内是可以起到冲高银行体系存款的作用,但过时后存款则会明显的下降。

四、对银行理财产品宏观金融过程的一些建议

1、扩展M2统计口径,保障其连续性

对于银行理财产品对宏观金融过程的影响,我们要进一步扩展M2口径,保持其数据的连续性和可比性。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逐步将社会融资总量当作中介目标,对国内银行目前的表外理财产品进行归入,以拓宽M2统计口径。而考虑到其对M2数据的影响经常性与必然性,一旦错过合适的替代指标,短期内还是可以进行M2统计口径扩展,以保障其连续性。除此之外,为能够完美适应金融结构,进一步反映金融体系创造的流动性,以为银行提供资金支持,我们还可以通过完善社会融资总量的统计方法,实现提高统计频率的目标。

2、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发挥利率配置金融资源能力

为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发挥利率配置金融资源的能力,对于存货款利率上下限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同时,随着银行类上市公司的利润占比不断上升,其呈现出集中的趋势,而对于资金偏紧的情况,实行必要的存款利率上下限管理,是对有限的金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关键。因此,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发挥利率配置金融资源能力,是提高资金使用率的重要途径。银行理财产品对于宏观金融过程具有很大的影响,银行体系的稳步增强,差异就在于信贷资产证券化通过特殊的载体和一系列的结构安排,使得银行基础资产彻底的破产隔离,而这对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将是永久性的。因此,为提高银行体系的抗风险能力,要在总结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基础上,重组信贷资产证券化工作,转变当前局势,建立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双向扩容机制。

结束语:总之,银行理财产品对于宏观金融过程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要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扩展M2统计口径,保障其连续性,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发挥利率配置金融资源能力,提高资金使用率。同时,重组信贷资产证券化,保障银行抗风险能力,通过建立信贷资产证券化双向扩容机制予以解决。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 魏海滨.银行理财产品的功能演化及其监管[J].新金融,2010,(9):54-56.

[2] 陈育红.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与风险的调查与思考――以吉林省吉林市为例[J].吉林金融研究,2013,(1):64-65.

[3] 段福印,李方.银行理财产品对宏观金融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J].上海金融,2012,(4):20-25.

[4] 周麟.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有效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5] 王瑞林.对忻州市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华北金融,2012,(1):36-38.

[6] 王冰.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定价影响因素和银行定价权分析[D].山东大学,2014.

上一篇:商业健康保险公司介入社会医疗保险的模式及可... 下一篇:改造环境下城中村金融借贷的风险分析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