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保障企业的人才资源

时间:2022-08-15 12:32:04

如何有效保障企业的人才资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资源的短缺已经尤为突出,有效地解决人才资源问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人才资源的供不应求,本文从人才资源短缺、人才流失原因、人才流失影响的因素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关键词:人才资源 人才流失 资源管理

在我国,经济和知识的发展应当是并驾齐驱的,在进行经济发展时,也应当同时重视对知识的建设。人才对于每一个公司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于公司人才体系的建设,需要受到管理层的高度重视,而人力资源就是保障公司遴选、甄别人才的基础。发展、留下人才,是保证公司健康发展、保持竞争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国企业人才资源的普遍现状

我国经济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在各行业、各领域的人才需求量都越来越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成为目前最受欢迎的三种。可是,目前这三种人才还极度缺乏,不能满足公司对于人才的需要,我们要采取措施、完善体制,以各种方式留住人才,完善人才储备体系。

二、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

1.因人才流失而产生的影响。人才的流失必然会导致职位的空缺,为了找到新的适合岗位的人才,公司必定要花费大量的财力与时间。即使找到这种人才,也要去对人员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这样,整个公司正常的运营秩序会被打乱。

2.大面积人才流失对公司的影响。人才流失必然会导致公司的亏损。管理人员的流失,会对企业的管理体制带来深层次的影响,企业各岗位的员工安排不到位,企业无法正常运营;销售人员的离职会使公司保存的客户资料被泄露,甚至失去了市场竞争优势;技术人员的离职,会使企业核心技术被泄露,或者说重点研究的项目突然中断,企业的生产或运营直接陷入瘫痪状态。如果流失的人才进入了同行企业,那么,这种损失对于公司来说更是不可估量的。所以,人才流失的情况必须受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要保证不仅能寻求到人才,更能留住人才,这样的话,企业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

3.对员工情绪和工作环境的影响。大量的人才流失,会影响在职员工的情绪,使整体运营陷入混乱。有可能引起更多员工集体离职,严重影响公司的稳定性。

三、导致人才流失的根本因素

一是无法给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和成长环境,企业制度比较混乱。二是员工的价值得不到尊重,工资不按时发放。三是企业最高管理人员往往任凭自己的性格处理事情,导致员工高度不满。四是企业同岗人员相互间的权势倾轧。

四、如何避免人才流失

第一,不断探索,完善企业制度,建立一条良好的用人制度,严格执行,决不懈怠,不断地吸收新鲜血液,招募优秀人才,在年龄、知识层次上形成有效的梯队建设。第二,对员工要多培养、多培训,多创造出实践性人才,不断充足人才储备库,使公司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来源。第三,建立合理的工资体系,为员工提供优厚的待遇、适当的激励政策,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公平、公正的考核体系,促进员工在工作中不断地成长与进步,为人事晋升和公平奖惩提供客观依据。第四,保持有效沟通。善于与员工沟通,真正了解下属的需要与工作中的困难,通过沟通改善人际关系、鼓舞士气,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第五,注重管理层与下属之间的超越。搞好管理层和下属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上级贬损下级现象的出现。第六,对于高素质的人才,要给予好的晋升机会。给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提供充分的晋升空间,将人才长期留在企业中。第七,管理层应当不断地探索,以求把企业的管理体制设定得越来越完善,从而保证人才不会流失。

五、减少人才流失的主要方法——合理招聘

第一,首先要明确企业所需要的新职位要求,制定好招聘人员要求,因为这个要求将是员工能够顺利上岗的首要条件,也会减少后期培训的费用。第二,运用专业的知识挑选合适的招聘对象,使招聘工作全面、到位。第三,对应聘的人员应该做到全面的考察,要注意被招聘者的自身修养和素质,工作经历以及学习过程等各方面都必须考查,这也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减少人才流失。

人才流失是由多种原因所导致的,要留住人才,防止人才流失现象的出现,企业必须进行相应的制度改革。一位理智的管理人员,会从自身缺陷考虑,积极总结公司的缺陷和弊端,不以自己的性格来应对事情,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人才,给人才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不能刚愎自用,强调引进人才的重要性,将公司的制度逐步完善,从而吸取更多的人才。如此,企业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上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2006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通知.上虞市劳动保障网,2007,5,8

[2]杨硕.管人三十六计.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8,4

[3]中石.三分管人七分用人.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8,1

[4]杨付怀.人力资源经理案头工作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1

上一篇:日立咨询(中国研发中心)人力资本开发与管理 下一篇:临床科主任关键目标责任考评的做法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