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时间:2022-08-14 10:30:03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摘 要: 学校、家庭、社会通过对小学生环境保护的教育,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保护环境,使他们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技能,懂得如何减少环境恶化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 环境教育 环保意识 渗透方式

每年几乎所有小学都会开运动会,搞一些演讲、集会等活动,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活动结束后,满校园都是塑料袋、饮料瓶等垃圾,这对小学校园的环境造成很大破坏。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大多数小学生环境知识较少,只是对日常生活型环境问题有所认识,而对环境污染的原因等问题没有深层次的认识,这表明,他们的环境意识尚处于浅层,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改变现状。

一、小学生环保意识淡薄的原因

小学没有统一的环境教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缺乏对环境教育应有的重视,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开设有关环境教育课程。大多数小学教师在环保知识、环境技能和环保法规方面未接受系统的培训,师资的缺乏已经影响到了环境教育工作的大范围开展。

学校所教学与社会现实所表现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如:老师教学生要集中处理或带到垃圾堆再扔垃圾,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给学生的示范却是随地可扔、随手可扔,并不会受到社会谴责或处罚。由此可见,全民环境意识不强,直接影响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进一步削弱本来就很薄弱、不系统的学校环境教育。家长的一言一行影响子女,正确的言传身教会起到榜样作用。如果父母做的与学校所教的不一样,则会削弱学校接受的环保意识教育。

二、在课堂教育中渗透环保教育

要想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首先就要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学生有使命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给出固定格式的结论,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通过收集、阅读文字资料、实地调查问题现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得出恰当的结论。教师要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讨论所得的合理性,通过组织学生学习有关环保知识,使学生牢固树立环保意识。

首先,从直观形象的环保知识入手,了解环保知识,进行环保教育。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观赏录像、看一些环保图片或者分发一些资料让学生阅读,适时组织学生主动研讨交流。比如:遇到课本中有不少是写动植物的文章,就让学生研讨:小动物们最需要什么?遇到写景的文章,就向学生宣传这么秀丽的风景,需要大家爱护等。

其次,加强学生的行为教育。要求学生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从最近做起,从小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电,收集废纸废铁,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身于环保事业。

再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是培养环保意识的重要环节,课外活动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我们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环境污染应采取的对策,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开展活动,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材料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丰富环保知识,从而进行一次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教育。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保护环境应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三、结合家庭社区,强化环保意识

学生的环保教育,学校是主渠道,每个家庭、社区或部门单位也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只有各方面协同努力,学校的环保教育成果才能巩固,即实现环保意识真正、持久地深入学生的心理。

学生的启蒙教育在家庭,家长的任何点滴环保活动和教育都能给子女留下最初的环保意识,如:不在公共场所吐痰、乱扔纸屑,不使用含磷洗衣粉,节约用水,不食用青蛙、蛇等野生动物,教育孩子不攀折小树,不随便摘花,不践踏草坪,等等。如果再经学校的积极引导,学生就很可能成为环保的积极分子。

四、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学校应加大对校园环境建设的投入,栽种一些园林风景树,搞好草坪建设,提高校园植被覆盖率。在加大校园大环境绿色化的同时,小环境同样重要,教室内,创造与环保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在墙饰中留有环保教育的一个版面,每周更换内容,家长园地开辟环保之窗栏目,向家长、学生宣传环保知识。小学生有强烈的环保意识,还要付诸行动,让学生把废旧物品带来,进行分类放置,并变废为宝,利用一些可改造垃圾让学生亲自制作玩具,提高小学生游戏的积极性。在校园内,还可以张贴积极向上的环保标语,时时刻刻提醒教师和家长为孩子树立榜样,强化环保意识。

总之,通过多方面的环保教育,不仅激发了小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而且增强了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从小知道,爱护地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大事,自觉保持环境卫生,爱护绿化,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尽力把环境教育工作做好,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这样我们生活的家园将会变得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世界将变得更美,人类社会将更协调、更和谐。

上一篇:探索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探究微课如何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