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师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时间:2022-08-14 10:10:44

关于高师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文件中指出:要“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提升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高等师范院校是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重要基地,在推进我国教育的信息化的进程中,加强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信息化刻不容缓。

一、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高等学校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大多始于90年代。其过程大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90年代初到1995年,重点是建立学校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教学管理系统、办公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等,信息化水平低,基本没有涉及教学信息化;第二阶段,从1996年到2001年,高等教育信息化走向网络化阶段,重点是校园网建设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同时包括教学管理、办公自动化、资料查询和多媒体教学等;第三阶段,2002年以后,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始“软件”建设阶段,集中在远程教育、VOD视频资料共享、电子图书馆等。我国的国家政策为高校信息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在政策导向性、组织领导以及资金方面对高校的信息化建设都有明显倾斜。在政策上,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对高校信息化规划目标确定,到2005年全部高校均要实现接入CERNET。在组织领导上,2002年3月5日,教育部重新组建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大多数省(市)也相应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机构,保证了教育信息化的持续稳定发展。据统计,截至2003年底,全国已经有超过80%的高等院校建立了不同层次、规模的校园网,约占总数15%的高校校园网采取千兆以上大网技术。

有调查显示,2004年我国高校教师办公室联网率已达到76.6%,学生宿舍联网率已达到49.4%,教室联网率达到48.2%,安装有固定投影设备教室的平均比例也达到31.2%。同时,目前已经有13.7%的高校建成了无线局域网。在高校信息化中,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速度快于教学信息化。2004年有41.7%的高校目前已开始使用网络教学系统,但同时平均有58.3%的高校已使用校园管理信息系统,但只有65.2%的高校专门设立了“教育技术中心”或“电教中心”等机构。在网络教学方面,只有8%的高校制订了关于承认本校学生通过INTERNET在国内外高校所获得的学分的政策。上述情况说明,高校的教学信息化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具体表现为:

1.不能满足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需求。教育部非常重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引导信息技术教育持续升温。相对而言,我国现有师范院校中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薄弱,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尚未普及,师范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不够强,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地域发展不平衡。当前的师范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上是各地分割建设,各主管部门缺乏统一的组织、规划、协调,各自为战,标准不一,导致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的差距。

3.软硬件建设发展不协调。近几年,各高等师范院校在教育信息化的硬件环境建设上投入了许多经费,如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但在软件的建设上投入不多。由于师资技术力量的相对单薄和经费不足以及观念上的认识不足等多种因素,很少有学校自己开发出适应教师备课的多媒体制作平台或教育资源库。

二、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办学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存在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和教师队伍水平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要求等问题,而高教信息化提供了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利用,通过资源来源渠道的多样化,在较短的时间里既可缩短我国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又可缩短我国东西部地区间的差距,真正实现国际化的、名校名师共享的教学模式。

2.建立服务体系,提高管理水平。信息化给高等教育现行的运行体系与管理机制提出挑战,推动其变革。这种变革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信息化带来传统教学科研模式的变化;另一个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校务管理,把信息资源整合的过程作为管理创新的过程,带动工作过程的集成化、数字化、智能化、电子化和网络化,促进管理方式、工作方式、表现方式的变革,提高工作效率。

3.提高教研水平,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校园网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为高校教师了解学科前沿、准备教学实验提供了极大便利。作为探究高深学问、培养高级人才的高等师范院校,在新的数字革命下,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是动态更新的。各学科之间、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之间、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逐渐由分离状态向公开化、协同化、综合化发展。这种变化趋势将间接引导广大教师通过科研带动教学实现社会服务,使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内容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化,对高校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发挥着促进作用。

三、加强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信息化的方法

1.认清形势、稳步推进。高等师范院校应从实现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抓住师范教育发展的机遇,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一要转变观念,将信息技术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大力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开创新时期师范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二要制订远程教育设计方案,发挥高等师范院校的师资优势,为基础教育提供优质服务。三要做好高校教育信息化规划,明确教育信息化建设内容、进程、实施步骤等,采取切实措施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四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发展多层次、交互式网络教育培训体系,创新继续教育方法。五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2.发挥优势,打造品牌。加强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信息化,就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和孕育教育信息化的品牌,大力推进教育技术现代化、信息化和实用化。一是开展以科研课题组方式的研究性、创造性学习;二是开发和推广实用性的多媒体课件;三是课程整合,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

3.营造环境,数字先行。新一代校园网所形成的校园将是一个全新的育人环境,它的出现,将深刻地改变着人们受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直至整个校园生活方式。加强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合力创设教育信息化的环境,创建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校园。数字校园工程将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学校信息资源,建立电子校务、电子教务、远程教育保障等信息系统及信息化班级,最终形成一个体系完善、功能健全、组织有序的数字信息体系。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项目编号为05cb43)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

上一篇:“会话含意”理论在求职面试中的运用 下一篇:对地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