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

时间:2022-08-14 09:37:04

创建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

【摘要】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如果在课堂上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教师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就能保证学生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的学习才能成为有效的学习

【关键词】教学改革 有效性教学 宽松和谐 教学环境

关于有效性课堂,近年来,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已经从各个学科、多角度、全方位地做了探讨、研究并已结出累累硕果。

有的研究者从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学生只要做到了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后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实实在在地体验学习过程,就能做到有效地学习。也有研究者则从教的角度出发,认为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备课中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努力可能达到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手段等去达成这一目标。

但笔者认为,无论从教的角度出发抑或从学的角度出发去探讨该课题,如果不能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心理环境为前提,以上所做的一切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宽松和谐的教学心理环境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宽松和谐的教学心理氛围指的是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充满愉悦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天赋的能力,大胆表达自己,不会因为出错或给出不合标准的答案而受到老师或严厉或冷漠或讥讽的指责、批评,也不会因为丑陋、贫穷、愚笨而受到老师的冷眼相待、同学的孤立欺侮;学生会因为感受到同学、老师的善意宽容而轻松愉快并同样将善意回报给对方;学生敢于出错、敢于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暴露出来,因为他们知道,同学、老师接纳原本的自己。

二、如何创设宽松的教学心理环境创设这样的教学环境需要教师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在和学生相处中,教师应当是真诚的、平等的、富有人情味的。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学生真诚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因为,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但是,这种情感不是装模做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

教师平等地对待学生体现了基础教育界近年来流行一句话:“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我认为这句话不仅适用低龄儿童,同样也适用于中职学生,句中“蹲下来”的本意不是主要指“肢体的蹲下”,而是“心灵的蹲下”,即要求教师要在心灵深处平视学生。

有的教师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这并不是真心爱学生,他所“爱”的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成了他的私有物,因而这种爱是自私的,与师德是格格不入的;还有的教师对待自己班的学生“宠爱有加”,对外班的学生则轻视甚至敌视。要知道,任何不负责任的粗暴,同样会在本班学生中损害自己的形象,降低自己的威望。

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用爱心感染学生,用真情换取信任,真正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让学生从你的课堂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的生活。”

三、宽容不等于不负责任的迁就

宽容并不是迁就学生,更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我认为,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

我们的学生多数来乡镇,且大多数是当下问题较多的留守儿童,这部分学生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正确的引导,负责照顾他们日常生活的年老祖父母出于溺爱或补偿的心理,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忽略了甚至完全不知有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这一需要,使得很多学生出现了诸如厌学、网瘾、不顾家庭经济条件进行物质攀比、享受以及由此引发的迟到旷课、上课睡觉、玩手机甚至偷盗他人财物等问题。

作为社会人,不遵循起码的公共规则与秩序是很难与人交往的。同时,在一个集体中,一个人违纪必然妨碍其他更多的人。这样,为了尊重多数人的权利,应给予违纪者必要的惩罚。凡是离开了严格要求,迁就和纵容学生的“爱”,绝不是我们所提倡的真爱。学生只有在宽严相济的环境中才能知道自己言行的边界、避免误越雷池,才会有真正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如果在课堂上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教师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就能保证学生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

上一篇:“生本理念”下初中政治作业有效性初探 下一篇: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