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时间:2022-08-14 09:33:20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学科教学注重创新的同时,学校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像我们初中教师,面对的是心理极不稳定的学生,他们模仿性强,可塑性大,作为语文教师应把法制教育作为项教学内容,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该培养他们懂规则、守礼仪,具有初步的法律意识,教育他们把个人的需求与权利和义务结合起来,与社会责任感紧密联系起来,逐渐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没有固定的时间,我们可以在所要讲授的内容中努力寻找法律知识的切入点和渗透点,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将法律知识有机地融入教学中。现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一、充分认识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在教学中落实好这一工作

当今时代科技发达,人的一生只有不停地学习知识和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现代教育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追求“人的终生发展”。培养的目的不是以知识为标准,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符合社会发展,能够生存于社会的人,而不是纯粹知识堆砌的无实用的“人才”。受教育选拔功效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偏离了这一思想,去一味的追求知识,而忽视了人的社会面的培养和教育。其结果是只灌输知识,忽视或不愿去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其他教育――包括法制教育。尤其是语文老师,他们认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政治老师的事,是司法工作者的事,实际上,语文教学是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项活动,生活中的许多与法制相关的事例都可以用于语文教育教学活动。

二、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教师要成为学生遵纪守法的榜样,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即做教师工作的人,必须要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以自己的言为学生之师以自己的行为学生之范。在学校中,教师是学生的模仿、学习和相处的主要对象,教师自身的素质特别是职业道德素质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持续性的影响作用。学生会模仿教师说话的强调、走路姿势、甚至写字的字体。因此,教师不但要言教,而且要身教,为学生做遵纪守法的模范。正如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指南中的分析的那样,他希望引导别人走正确的道路,激发别人对真和善的渴求,使别人得素质和能力得到最高的发展,因此他应该首先发展他自身的优秀品质。孔子曾经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的这种社会作用是巨大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言教上教师必须身体力行才能使心悦诚服。教师是学生生命中重要的他人,教师的表率也就成了学生社会化最具影响力的因素。教师不仅要讲职责权利、重职责权利,更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以此来不断的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懂得如何使自己与社会和谐相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教师要做遵纪守法的楷模,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比如,为了上好一堂语文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语文中,有很多课文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语文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法制教育

法制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语文活动课。例如,利用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进行校园周边环境的清理,在捡拾垃圾时向学生讲解《环境保护法》,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知识,又懂得了如何保护环境。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法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者单位:盘县刘官镇中学 553500)

上一篇:中国智造突围:没有夕阳行业 只有夕阳产品 下一篇:七年级语文《散步》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