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时间:2022-08-14 08:27:46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显著特点是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模式,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师生交流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当前,摆在广大化学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化学课堂中贯彻《标准》新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或者说怎样改革化学课堂教学才能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为此,笔者结合学习和教学实际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

以往的教学设计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这样很容易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整天处于一种被动的应付、机械的训练、死记硬背、简单的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那么,我们怎能想象和指望他会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生活的建设者,就要在教学设计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确定目标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参与目标设计。结合化学学科特点,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把教材变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以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立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科技及人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结合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在化学教学中关注三维目标的实现

新课程改革已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为化学课程目标,在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寻找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世界,并结合化学提供的丰富素材,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在“水的组成”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可设计如下基本思路:1.展示水资源的重要性,同时提出“水的组成”,自然地引入本课题的学习;2.质疑、猜想,让学生提出有关水的组成的猜想;3.学生分组动手实验探究,并记录现象和数据;4.数据处理,运用物理、数学的相关知识推算水分子的构成;5.运用分子、原子、元素等概念解释探究现象;6.讨论、交流、总结形成结论。实践证明这种设计效果非常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注重科学探究的设计和培养。

三、引导学生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教为学服务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的信息,而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事物的意义。”那么教育改革就要落实到学生学习行为上,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和学的全过程。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全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注重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结合化学教学的学科特点,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在“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这一课题的教学设计中,根据当地的情况(丙麻山区)分析,水污染这一内容学生较陌生,但水资源的缺乏学生体会很深刻,为此我设计了自主学习的课题:1.丙麻乡水资源的分布及质量调查;2.淡水资源短缺与我乡的经济发展;3.给乡政府的建议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4.给全校师生的倡议书:节约每一滴水。而对水污染则用讲座、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资料等方式进行。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四、贴近生活,优化化学课程资源

在教学中要尽量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及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并获取有关知识和经验,挖掘素材,优化化学课程资源,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最终上升为理论,再从理论回到生活,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1.(序言)收集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并加以比较有什么不同;2.(燃烧及缓慢氧化)探究燃烧条件?灭火的方法解释“天火”、“鬼火”等自然现象;3.(质量守恒定理)探究化学变化前后的质量变化解释木柴燃烧后剩余的灰烬比木柴的质量少;4.(甲烷)农村沼气的使用前景、西气东输、常见化学纤维的简单区分;5.(铁)现代工业的支柱――金属材料;6.(酸碱盐)胃酸病人用药调查、自制酸碱指示剂、水垢的成分及去除、化学肥料的合理使用。教学中多开发这样与生产生活贴近的资源,既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强化了人与自然环境共生共荣的意识。

五、教学中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人口、环境、能源、资源、健康等问题的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努力。化学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有很多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目的地设计一些跨学科的学习课题,使学生在已有各学科的基础上,对问题的认识尽可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1.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2.溶液与生命运动;3.土壤的简单分析;4.水资源的分布;5.赤潮和水华现象;6.水溶液的导电与金属的导电;7.新能源的开发使用;8.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及不良影响。这些课题的学习中,学生体会到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从多角度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决策能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要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贯彻《标准》新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就务必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这实质上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应不断反思总结,以适应新理念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上一篇:激活历史课堂实施细则 下一篇:几种初中化学教材的客观比较和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