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分制”评价模式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尝试

时间:2022-08-14 05:37:51

“考核分制”评价模式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尝试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考核分制 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A-0018-02

科学合理的评价,是实现课程标准的重要保障。怎样评价才能更关注教师的心理需求,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笔者认为,“考核分制”评价模式是有效的方法。

一、“考核分制”评价模式的操作方式

(一)重视教师的个体差异,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

由于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教育教学风格和不同的职业素养,因此,我们不能把评价的标准定得太死,而是根据差异有针对性地对每位教师提出不同的评价,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例如,有的老师擅长上音乐课,数学课就上得不是很好,有的老师舞蹈跳得很好可是唱歌不好。那么在评价的时候就要尊重教师的差异,区别对待。

(二)精心安排园本培训课程,实行分组学习

挖掘教师的潜能,发挥教师的特长,以教师的专业技能强弱来分组,让教师拟订个人五年成长计划,形成个人成长档案。如我园每周四、周五都是集体学习时间,每天学习不同的内容,分别有舞蹈组、唱歌组、绘画组、上课组,请特长教师进行授课。从今年开始,每位教师都为自己制订了五年个人成长档案,按计划提升自己。园本培训的关键任务是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矛盾,致力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针对教师的不同需求,我们力求体现“以人为本、以过程为本、以质效为本”,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园本培训的模式。

1.师徒结对。青年教师在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中,还缺乏一定的经验。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参考和学习资深教师、专业人员的经验,是提高其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我园拥有一批市级骨干教师和园级骨干教师,我园聘这些骨干教师为师傅,让她们带徒弟,将她们的专长或经验传授给年轻的教师。年轻教师则在师傅传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思考,给自己的实践注入新的内涵。师徒带教,使年轻教师的精神风貌和专业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2.学习型小组。骨干教师根据各自不同的教学经历、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分别开设一个学习型小组(或专题沙龙),并根据每个人的特长确定各个学习型小组的学习内容,以“菜单”的形式提供给年轻教师。教师则根据各自的不同需求,自主选择、参与各个学习型小组。各个学习型小组定期开展各类活动。在学习型小组活动中,教师既是参与者又是“投资者”,同时还是获益者。教师间的交流,使个人的经验和思考成为一种共享的资源。

3.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指以案例为教材,在培训者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受训者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受训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由于它不同于传统的讲解式教学,主要是运用案例来激发教师思考和探讨,因而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4.微格教学。传统的培训手段落后,教师在被动接受的情况下,有的服从、有的抵触。对此,我们借用美国斯坦福大学提出的微格教学来培训教师。微格教学的核心就是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即利用录像摄取教师的教学实况,随后播放录像及时反馈,使受训者直接地、具体地观察到自己的形象,并从各种不同的视觉进行分析评价,指导训练,以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

(三)《教师手册》的利用

《教师手册》是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教师自评体系,不是用来约束教师的行为,更多的是给教师提供一种专业支持;不是对教师的工作设置条条框框,而是提供一个促使教师反思的自评体系;不是设计一条流水线式的操作流程,而是提供一个个生长点,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发展出很多属于自己的东西;不是用来被动地执行,而是开放的,可以互动交流的平台,使教师成为评价的主人。我园针对本园实际和教师情况,也制订了具有本园特色的《教师手册》。该手册共设十篇,里面汇集了我们幼儿园群体的经验和智慧。有了手册的指导,我园的保教常规工作更系统化、动态化。如《班级保教工作计划》篇,我们将“关注孩子的现有发展水平、把握本学期重点保教工作、增强课程的平衡意识”作为制订计划的总要求。另外根据幼儿园市、区级重点课题计划安排了本学期的专题研究内容,把相关的四个课题分解到各个班组进行深入研究。《周日计划》篇“生活、运动、游戏、学习、家长工作”等栏目又概括、梳理了上学期教师们的优秀经验和方法。“生成”“观察与调整”这两个教师较难填写的栏目,则结合实例分析讲解等。

(四)明确“考核分制”评价之考核量表

我们从职业道德、履行职责、保育工作、教育工作、家长工作五个方面制订教师月工作考核表。通过考核量化标准,教师们更加明确了方向和目标,也乐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自己相应的考核分(考核表略)。

二、“考核分制”评价的内容

笔者试以各种活动为例来阐述“考核分制”评价,以及如何开展评价。

(一)优质课展评

在优质课中,让教师们自选评价内容,以“亮点展示”作为评价考核内容。教师在上报评价内容时,都会选择自己所擅长的课程。有时幼儿园也会统一主题,让教师在展示活动过程中不只是展示者,还是观摩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观摩其他教师的展示活动,并共同参与讨论和评价。优质课展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可进行0.5~1.5分的考核奖励。

(二)阶段性测试评价以抽查测评幼儿的学习情况为主

在实施过程性评价后,我们一般会以中期幼儿的测查评价结果作为参考依据。测试是教师教学情况的“小结”,但绝不是“总结”。通过测评教师的教学情况可以反映出,有的教师每节课都认真教学,有的教师滥竽充数,所以这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评价方式。我们再根据幼儿的测评内容和掌握程度,给予相应的学分奖励。如每班各抽取10名幼儿,让每位幼儿念两首儿歌,讲一个故事,唱两首歌,看其掌握程度,好的可以得3分,中等的得2分,差一点的得1分。

(三)家长参与评价

1.让家长填写《家长满意度调查》。《家长满意度调查》由园部统一制订,重点关注教师的整体发展水平,以不记名制方式让家长填写,如各班在放学前将《家长满意度调查》发给每个家长,家长们第二天早上将表格投入门口的箱子里。由于不经过教师的手,而且是不记名式的,家长们可以有话直说。然后教师根据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并在下一次的《家长满意度调查》中了解改进情况。家长满意度达90%可获得2分,80%以上的可获得1分,60%以下的不得分。

2.家长开放日。家长都想了解幼儿在园的课堂学习情况,对此,我们开展了家长开放日活动。活动中家长可以听教师如何上课。教师们有时也可以借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告知本学期班级工作和家长应该配合的工作。从家长的支持程度可以看出教师的班级工作是否做到位,由此评出1~3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家长的水平和所持教育理念有差异,其提出班级意见时也可能带有自己的主观性和局限性,这就需要评价者有客观的判断力。

(四)期末考评

终结性评价是一种对教师的教育思想、能力水平、工作态度、工作绩效的全面性的价值判断。这种评价是对教师的横向评估,能使教师在幼儿园整体中找到自己的相应位置,并与教师利益分配有着直接的联系。无疑,这对教师也能产生一种推动力,是行政管理中不可缺少的评价方式。期末考评教师的整个学期工作,我们的做法是:先是教师自评,然后园务领导评价,算出本学期最后获得的考核分,并根据平时考核的分数进行扣分或加分。比如,考核中,有的教师考核分超过100分,而有的教师考核分还不达80分,说明这两个教师的工作态度不一样,就可以看出谁的业务水平较高。

总之,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现实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它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大胆尝试和探索“考核分制”评价模式能够代替传统评价,进一步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

(责编 黎雪娟)

上一篇:例谈在语文教学中巧设疑问的方法 下一篇:思品课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