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教美术教育

时间:2022-08-14 04:59:52

浅谈职教美术教育

[摘要]时代的发展呼唤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作为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和服务人员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凸显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职业教育中的美术教育以其特殊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良好审美素养的同时也对学生的人格健全起着积极意义,能帮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职业观,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职业教育;美术教育;职业特点

[中图分类号]J5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0-0127-02

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沟通,是知识的渗透,更是情感的交融。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教育在经济社会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不断壮大发展,尤其是美术教育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美术教育以其特殊的教学内容,承担着人才培育的特殊任务。我们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含义,从而提高艺术修养,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道德品格,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人生观和职业观。

美术教育给每个人带来的财富,给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文明的进步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已被无数的奇迹证实: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推动了意大利、欧洲乃至世界的进步;《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追求真善美的人民。美术是民族的,更是社会的,是思想的火花更是智慧的结晶,如何让美术的无尽财富服务于以就业为目的的职业教育便是我们的实质目标。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思想、思维和情感较之普高学生更丰富、更复杂、更多面。职业学校美术教育必须与职业教育实际情况及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相互结合进行精心设计,在教学中要求创新、求实效、求特色。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并与他们一起领略美术作品的迷人风采,更重要的是培养同学们热爱生活的热情,追求进步不懈努力的精神,建设学生的美丽心灵。下面笔者就职校美术教育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把握职校学生特点,美术教育要体现人文性

美术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结合职校学生特点,体现出美术的人文性,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把美术作为一种文化来学习,实现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一定的文化素质、审美素养的教学目的。在职业学校中,各不同类别的专业都可开设美术课,课时的多少则可以根据专业来确定,这不是为了要培养专业美术家、书法家,而是为了让职校中的每个学生都能接受美的熏陶,能具有一双欣赏美的眼睛,从而提高他们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艺术的教化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在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天地中增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和未来生活质量的提高奠定美术基础。

另外,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欣赏过程中,反复观赏品位,由表及里地感受艺术品的丰富内涵;画中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和色调,不仅能使观赏者得到视觉上的,而且可以从其内容上体验到作品中内在的情绪和思想感情,使学生情感上产生共鸣,并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对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唤起学生热爱生活与创造生活的意念与激情。如我们在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时,当学生看到画中人物形象的那一刻,就会无意识地与自己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进行对比,对其心灵的那种触动与感怀是不言而喻的,这种触景生情、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也是对学生一次很好的人文教育。

2提高职校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素质,美术教育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做人要讲人品、德行和操守,这是人类社会在个人修身方面的最高规范。我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说过:“才者,德之益也;德者,才之师也。”我国古代自孔夫子办学起,就制定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教学内容,历代统治阶级都非常重视美术教育的价值。古代东汉王延寿就认为,美术“恶以诫也,善以示后”。鲁迅先生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作为职校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通过美术教育提高其鉴赏能力及对美的感受能力,而且也要通过伟大的美术作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艺术教育在完善人的思想品质和伦理道德方面的作用并不弱于说教,这是因为艺术靠形象的感染,而艺术形象的塑造是艺术家费劲心血在灵魂上的升华,当复杂的人生与纷繁的社会浓缩在艺术作品中的时候,便容易看出是非曲直,进而悟到为人处世的道理。就如我们能从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等作品中,感受到人民对人类社会中美好事物的热爱、对进步的信仰、对真理的渴望。而古希腊的雕塑《维纳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等作品能唤起人们对生命的崇敬、对苦难的同情、对罪恶的仇恨。因此,美术充分运用了视觉手段,把难以言传的东西形象化,寓教于乐,调动审美感受,潜移默化的起到培养人的道德修养的目的。

人是社会的人,而对生活、社会、自然应具有欣赏、感受美的能力,才有生命的意义。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有一种魅力,使人欣赏时能够完全沉醉其中,整个心情、精神都非常的愉快和满足。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美感能力,而美感教育的最先途径是先培养人的审美的“眼光”。而要把普通人的眼睛训练成艺术家的眼睛,其重要途径就是美术教育,职校生在接受美术教育时,通过对客观形式的比较协调、对称、均衡、节奏和韵律等研究,从而获得对形式美的把握,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丰富审美感受力和创造力,从而提升其精神境界。审美能力,是人的素质发展的核心,对于职校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和职业潜力的发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美术教学内容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有所侧重,体现职校特色,为学生日后走上社会立业、创业服务

职业学校的性质决定了其对于教学的要求与普通中学不同,职业学校更加侧重于学生能否掌握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因此,美术课的教学内容也要相对的有所改变,在内容和深度上应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合理调整安排,使美术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中又渗透美术知识,两者既互补又融合。例如:机电专业学生可多学些造型知识,对其机械制图这门专业课会很有帮助;汽车美容专业学生可多放在图案和色彩教学上,提高其对色彩的把握能力;财会专业学生需要心静,着重放在书法课上,可重在多练习楷书、行书。这样,既符合了职校美术教学和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相结合的特点,也令学生能一专多能,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接受良好的美术教育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将来立业创业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美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大众的创造性思维和生活工作的应变能力。在已就业的职校生中,经常会发现,曾接受过良好的美术教育的人往往思维活跃,有自己的审美态度并能灵活地、创造性地去完成任务。相反,没有受过良好美术教育的人,虽然工作认真踏实,但却循规蹈矩,缺乏创意。许多著名的美术教育家都指出:艺术教育并非造就专业艺术家或进行一种职业训练,而是帮助学生在各个方面发展他的认知与智力,特别是每个人都具有的独创能力。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培养创新精神的主要手段就是视觉的训练,通过视觉的训练,去建立感官与外界的和谐与习惯的关系,构筑一个系统的人格魅力。通过对大众实施美术教育,加强视觉能力训练,并着重意象训练,不仅提高了观察客观世界的深度,更是提高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日后的立业创业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4美术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以此激发职校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我们的社会总在不断地发展进步着,美术教学也应要如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要注重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根据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就能领悟到美术的独特价值。比如,教师可以把课堂大胆地搬到大自然中、生活中去,也可以把生活、文学、古诗词等联系到美术课堂里来,采用多种形式的美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对各种事件或意境进行表现尝试。同时,对于一些学习美术兴趣不大的学生,可先从学校里的环境布置、广告宣传到出黑板报、班级小报等方面的美化工作入手,让学生感觉到美术使用的广泛性,发现它的作用,将学生引到丰富多彩的美术世界中,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5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来实施美育,创造一种积极向上、宽松和谐、静谧优美的审美文化

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文化,是形成整体性审美教育氛围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实施美育不可忽视的途径。校园环境包括操场绿化、标语、景点、塑像、长廊、教室等诸多方面。学生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学校里,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浸入学生心灵的美育。我们应当深刻认识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熏陶、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其潜在的美育功能。作为求学求知场所的校园环境应当追求洁净、井然、宁静、典雅的格调,彰显学校文化理念。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鼓舞意志、振奋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良好的文明形象。

总之,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审美教育,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恢复自尊,有效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及创新和适应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良好的发展,且在具有立业、创业能力的同时也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李强职业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我国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风险及其对策分析 下一篇:软床硬床大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