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安装与施工技术

时间:2022-08-14 04:29:50

浅谈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安装与施工技术

摘要:本文笔者根据工作经验阐述了建筑工程管线布置原则,并就给排水系统安装与施工技术工艺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expounds the principle of layout engineering pipeline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work experience, and discusses to the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of drainage system installation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Key words: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L3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给排水工程日趋向新材料、新工艺、高参数的方向迅猛发展。因此,对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维修和运行管理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给排水工程是该建筑工程的基础设施。要想使管网达到优质、高效、低能耗运行的目的。除要有合理的设计方案外,给、排水系统材料的选定及安装质量的优劣将会对日后的使用产生极大的影响。为确保该建筑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安全稳定、高效的作用。该建筑工程给、排水系统在材料选定、安装、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极其重要。

2.给排水系统的安装及施工工艺

2.1室内管线的布置原则

由于某工程管道众多、安装复杂。考虑管道的正确排列是管路安装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于室内管道。由于管道设备多,加上地温中央空调管道、生活热水管道。使问题尤为突出。为避免管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相互打架的情况,尤其在机房与通风管交叉施工,规定了管道排列避让的基本原则:

(1)通风管路排列在上,液体管理排列在下;

(2)热水管路排列在上,冷水管路排列在下;

(3)保温管路排列在上,不保温管路排列在下;

(4)热水管路排列在右,冷水管路排列在左;

(5)分支管路让主干管路:

(6)小口径管路让大口径管路;

(7)有压力管路让无压力管路;

(8)常温管路让高温或低温管路。

管线的间距以利于对管子、阀门及保温层进行安装和检修为原则。由于室内空间较小,其间距不宜过大,对于管子的外壁、法兰边缘及热绝缘层外壁等管路最突出部位距墙壁或柱边的净距不应小于100mm。对于并排管路上的并列阀门的手轮,其净距约100mm。

2.2管材的确定

材料的好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给、排水工程的成功与否。为此,管材的确定至关重要。对于该工程管材要求如下:

(1)生活冷水管、生活热水管、人防给水管:采用内衬聚乙烯钢管;

(2)消防、自动喷淋管: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

(3)生活排水管及雨水管:采用卡箍式柔性接口铸铁排水管:

(4)人防排水管:采用焊接钢管;

(5)地温中央空调管道:DN100以下采用焊接钢管,DN100以上采用无缝钢管。

2.3给水设备的安装

室内给水系统是由下列各部分组成:引入管、水表节点、供水设备(水泵)、水平主干管、立管、分支管及阀门器件。水泵房内的水泵、阀门等是用水枢纽,良好的安装质量,将能使工程的供水系统运作更可靠,人身及设备的安全使用寿命也更有保障,故对其安装提出如下要求:

(1)设备安装前应对其有关资料和文件合格证进行核对检查。

(2)设备不应有缺件、损坏和锈蚀,而转动部分应灵活无阻滞、卡住现象和异常声音。

(3)对设备机组的安装是根据已经确定的水泵机组型号、机组的台数和机组的长度尺寸合理地规划其在水泵房中的安装位置和纵横排列形式。机组布置应使管线最短,弯头最少,管路便于连接和留有一定的走道和空间,以便于管理、操作和维修。

(4)引入管与其他管道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如与室内污水排出管平行敷设,其外壁水平间距不小于1.0m,如与电缆平行敷设,其间距小于0.75m。

2.4给水管道的安装

(1)管道安装之前需复测管道地沟,支架是否符合管道安装的标高、坡度和坡向。支架间距是否符合图纸和有关规范的要求。考虑到放空和管道运行的工艺需要。

(2)法兰焊缝及其他连接件的设置应便于复检,并不得紧贴墙壁、楼板或管架。

(3)管道安装施工过程中及完工后,应及时填写各种施工技术资料表格并经签证记录,埋地铺设的管道,应办理隐蔽工程验收,填写隐蔽工程记录并及时回填,这些施工技术资料均应整理存档。

(4)穿过楼板、墙壁、基础、屋面的管道,均应加装套管进行保护,在套管内不得有管道接口。穿过屋面的管道应有防水层(或土建泛水)和防水帽,管道和套管之间的间隙宜用不燃材料填塞。

(5)管道安装工作如有间断,应及时封闭敞开的管口。

(6)管道连接时,不得用强力对口,也不得用加热管子及加偏垫等方法来消除接口端面的空隙偏差、错口或不同心等缺陷。

(7)管子焊接时,直管段两环缝距不应小于100mm,焊缝距煨制弯头的起弯点不小于100mm,且均不小于管外径。

2.5排水管道的安装

由于卡箍式柔性接口铸铁排水管的接口为柔性连接。吊架的位置应考虑放到防止管道下凹的部位。另外,卡箍式接口的抗拔出性能略差,接口两端固定和不固定对整个管道系统的耐压能力有很大影响,应当在横管直管段适当位置加固定支架,以防管道水平方向位移,在弯头、三通、四通等配件处要加固定支架或支墩以防管道拔脱。立管在穿楼板处采用专用承重短管或采用磨擦夹紧式的固定支架以均分管道的重量,防止接口处滑脱。

除此而外,管道在安装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污水管道的坡度必须按设计或规范要求不能小于n=O.0012。

(2)在立管上应每隔一层设置一个检查口,但在最低层和有卫生器具的最高层必须设置检查口,其中心高度距操作地面为1m,允许偏差±20mm,检查口的朝向应便于检查在暗敷立管上的检查口应安装检查门。

(3)排水立管管轴线距墙面距离不应大于lOOmm。

(4)排水主干管及水平干管管道均应做通球试验。通球球径不小于排水管道管径的2、3,通球率必须达到100%。

(5)排水通气管不得与风道或烟道连接,安装应符合规范。

2.6管道支、吊、托架的安装

(1)管道支、吊、托架安装的标高、位置必须符合图纸设计和规范要求。

(2)支、吊、托架埋设应平整牢固,要保证管道中心离墙的距离符合图纸设计和规范要求。

(3)固定支架与管道接触应紧密,固定应牢固可靠。

(4)滑动支架应灵活,滑托与滑槽两侧问应留有3~5mm的间隙,纵向移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5)固定在建筑结构上的管道支、吊架不得影响结构的安全。钢管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应符合规定。

(6)采用金属制作的管道支架,应在管道与支架间加衬非金属垫或套管。

2.7管道接口应符合的要求

(1)管道采用粘接口,管端插入承口的深度的规定

(2)熔接连接管道的结合应有一均匀的熔接圈,不得出现局部熔瘤或熔接凹凸不匀现象。

(3)采用橡胶圈接口的管道,允许沿曲线敷设,每个接口为最大偏转角不得超过2°。

(4)法兰连接时衬垫不得凸入管内,以其外边缘接近螺栓孔为宜,不得安放双垫或偏垫。

(5)连接法兰的螺栓直径的长度应符合标准,拧紧后突出螺母的长度不应小于螺杆直径的1/2.

(6)螺纹连接管道安装后的管螺纹根部应有2扣~3扣的外露螺纹,多余的麻丝应清理干净并做防腐处理。

(7)卡箍(套)式连接两管口端应平整,无缝隙沟槽应均匀,卡紧螺栓后管道应平直,卡箍(套)安装方向应一致。

2.8管道系统交付使用前必须进行水压试验记录

各种承压管道系统和设备应做水压试验,非承压管道系统和设备应做灌水试验。室内给水管道的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各种材料的给水管道系统试验压力均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检验方法:金属及复合给水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观测10min,压力降时不应小于0.02MPa,然后降到工作压力进行检查应不渗不漏,塑料管给水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h,压力降不得超过0.05MPa,同时检查各连接处不得有渗漏。

3.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建筑工程给排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说建筑工程给排水只是主体建筑的配套设施,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促进了安装施工工艺的进一步提高,优质的施工安装质量和严谨的管理是保障管网系统高效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而且也可以改进和弥补设计施工中的某些不足。

参考文献:

[1]刘西平.谈建筑物的管线综合设计[J] 山西建筑,2005,31(5):115―116

[2]《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CECS57:9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李公藩编著《塑料管道施工》,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浅谈城市生态河道整治存在问题及措施 下一篇:软弱流变围岩中坑道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