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产品开发与创新政策保障

时间:2022-08-14 01:56:51

企业产品开发与创新政策保障

产品研究开发与创新的战略地位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而且被认为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企业产品研究开发与创新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单纯的靠企业个体去探求产品研究开发与创新之路,会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甚至容易引发企业间的不良竞争,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当今社会下,我们又无法向计划经济时代那样去为每个企业制定产品研究开发与创新的方向与标准,所以,政府的某些职能部门应当加快建立企业产品研究开发与创新的政策保障体系,以便确保企业产品研究开发与创新管理的顺利和有效地进行。

结合各种情况,本人认为国家应当主动适应新形势,切实立足于国内外两个市场,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加快以企业为中心的产品研究开发与创新的政策保障体系建立,大力提高企业研究开发与创新能力,增强竞争力,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加快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部署、规范实施、规范运作的既定战略目标,建立相应级别的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尽力达到资源共享,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坚强专业力量,扩大覆盖范围,形成一个具有社会效应、较强服务能力、较高专业水平经济效益显著的创新服务体系。

2、加快各行业的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根据国家《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面向行业的技术开发基地的意见》这一文件的总体部署,首先,国家应该进一步促进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严格按照市场规律办事,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产品研究开发与创新中心,能够承担企业技术开发的任务以利于企业自身发展;其次,在一定行政区划内使同一行业的各企业在目标统一的情况下建立企业产品研究开发与创新联合中心,加强同一行业内各企业之间的合作,弥补各自技术上的劣势,从不同方面增强各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加强行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集成能力,形成资源共享,利益公平;另外,国家还应深入推进“产学研”联合发展,积极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密切合作,共同建立各种形式的研究开发机构和经营实体。使企业与科研机构能够各尽所能,发挥各自优势,联合攻关、开发一批适用的关键性、前沿性核心技术。在这一方面,国家重点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就率先迈出了这一步,已经建立了以学校党政领导为主要负责人的“校企合作委员会”,与几十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国家还应当建立确保知识和资金投入的风险保障体制,为企业成功地进行技术创新提供必要前提。然而,风险保障体系能否发挥预期的作用,还取决于企业能否正确地处理以下问题:

(1)技术创新风险保障体制应当体现行业特点。行业不同,技术创新的进程便可能有所不同。例如,食品行业的产品附加值主要源于产品研究开发与创新、设计和营销,因而调动和保护科研人员、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在食品行业非常重要。在机械制造行业,产品附加值的高低取决于整个生产装配部门的效率,因而机械制造业应当将提高广大职工的技术水平作为技术创新风险保障的重要内容。

(2)技术创新风险保障体制应当体现环境特点。技术创新指研制质优价廉的新产品,因而技术创新活动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以竞争对手的技术创新活动作为参照系数。竞争环境发生变化,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保障体制也相应变化,在某一特定条件下有效的技术创新风险保障体系,可能在另一条件下并不适用。

(3)技术创新风险保障体系自身也需要不断适应客观条件的变化。技术创新风险保障体系建立后,如社会经济大环境发生变化,则技术创新保障体系也需要相应变化。一般而言,企业自身在建立和适应某一技术创新体系后,通常不愿轻易对之进行修改。但是,如果来自外部的竞争已经危及到企业的生存,而这一竞争威胁又主要源于对手在技术创新体制方面的优势,企业管理决策层就必须对其技术创新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与发展,以便应付来自外部的挑战。除了国家加快建立企业产品研究开发与创新的政策保障体系外,企业内部也应当建立健全的政策保障体系。由于企业技术创新的集体协作性,使技术创新人员面临着个人贡献难以明确评估,其本身所具有的专业知识、技能有可能大幅度贬值等风险。为了鼓励科技创新人员将其聪明才智贡献给企业,许多企业现在实行允许科研创新人员以其技术入股的政策,有些企业还对技术人员参加在职培训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如果培训、进修的技能属社会通用性质,则技术人员必须负担部分培训费用,如培训技能属企业专有性质,企业不但负担全部费用,而且还给予受培训人员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

目前,从全球范围看,不仅在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而且在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也在改变长期以来的不干预政策,采取更为积极地对企业科技创新给予制度变革的支持和政策性干预。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民用研究开发投入的份额,加强对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的力度。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同样亟待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提供部门体制及其网络之间的协调和政策支持。如,科技创新面临的人才、资金、信息等一系列问题,诸如部门之间在稳定和留住人才的制度化建设与政策协调;以风险投资解决科技创新资金短缺的体制创新等问题。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在我国买方市场已颇具雏形的今天,企业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对企业产品进行可持续的研究开发与创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与创新,也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以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但是作为一个企业,其本身在进行生产、研究开发与创新、经营等活动时,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与困难,所以说,作为政府,应当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产品研究开发与创新的政策保障体系,从制度、政策上去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以使企业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产活动之中去。从根本上说,企业进行产品研究开发与创新的同时政府进行制度创新,建立保障体系,实质上就是在解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经过阵痛与磨合之后,将会高效地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并产生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绝不是仅指社会上任何一个局部的创新,其实质上是一种创造先进社会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制度应当是一种不断创新的制度,应该具有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旺盛的创新能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产品研究开发与创新的政策保障体系这一巨大的系统工程将会造成一些比西方制度更加优越的形式,形成更为完备、更为科学、更为先进的制度体系,以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社会、人类的进步。

上一篇: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战略分析 下一篇:构建我国信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