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之殇 第11期

时间:2022-08-14 01:48:23

货币之殇 第11期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是近来大众议论的热点话题之一。莫言自20世纪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由于其作品充满着“怀乡”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诺贝尔委员会给莫言的颁奖理由为:“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寻根”二字不由得使我们联想到金融理财之根——货币。我们对货币,也摆脱不了“怀”、“怨”情感:“怀”的是它可以让我们很方便地获得所取所欲之物;“怨”的是它经常让我们受到“名义价值”的愚弄。

货币的产生已有5000多年,几乎与人类文明史一样悠久。提及货币,我们几乎无时无刻不与其打交道。然而,要把货币的事情彻底搞清楚,却未必那么容易。一位英国国会议员曾说:“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没有因钻研货币本质而受愚弄的人多。”

货币对人类的伟大贡献无需解释。没有货币的“”,人类社会谈不上文明进步。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自从进入信用货币时代,由于无节制的货币超发,人们也深受货币之苦,恶性通胀让人们对货币曾屡屡产生信用危机。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政府并没有废除作为官方货币的卢布,但当时的莫斯科民众在商品交换中却更愿意用香烟作为交易媒介,可见“法定”货币也难言具备无限法偿效力。今年9月,美国推出QE3,引起众多国家的批评,也说明了对美元这种全球货币信用的质疑。据统计,历史上从没有任何纸币脱离本位支撑能够持续超过42年。有趣的是,从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后,到2013年将达到42年。美元,会继续“自由自在”吗?

做投资理财,从货币职能的意义上讲,就是对货币资产的价值储藏功能不信任,进而寻求其他更具保值增值效力的资产作为货币的替代。法国经济学家Jacques Rueff曾说,“明天,为了拯救人类,我们需要给他们真实的货币”。投资理财,起点缘于货币,终点止于货币,期望由此带来货币量的增加,或者说至少不缩水,以得到“真实”的货币。投资理财的这一过程,正如18世纪美国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富兰克林所述:“切记,金钱具有孳生繁衍性。金钱可以生金钱,孳生的金钱又可再生,如此生生不已。”

本期封面报道《出国留学的金融解决方案》探讨出国留学的金融方案准备问题,为选择留洋镀金的家庭提供几种筹措数量可观的“留学货币”的解决途径。

上一篇:9月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月度报告 下一篇:基金定投需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