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散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8-14 01:01:16

浅谈幼儿散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目前,幼儿散文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着幼儿难学、教师难教的状况;散文教学中也出现了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实质的现象。如何改进这种现象呢?本文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通过观察幼儿学习散文的兴趣点,分析幼儿学习散文的特点,形象生动的总结了幼儿散文学习几步曲。

【关键词】幼儿散文学习方法教学

新《纲要》理念指导我们要从研究教师的教转向幼儿如何来学,我们从观察幼儿学习散文的兴趣点、分析幼儿学习散文的特点出发,进行了系列的实践与探索,形象生动的总结了幼儿散文学习几步曲。

一、从直观的经验中进入散文

散文活动会把幼儿一开始就带入到一个抽象的概括的语言环境中,而与幼儿的经验是不相符合的。幼儿的经验来自生活,而直观的生活经验更能让幼儿与散文产生共鸣,更容易让幼儿有话可讲,有兴趣来讲。因此,我们必须丰富幼儿的有关经验,让幼儿在直观的经验中进入散文,这是幼儿学习散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那么怎么来帮助幼儿从直观的经验进入散文呢,这就需要老师来观察、来了解幼儿已经具备哪些经验,还不具备哪些经验,并且能根据散文内容的需要来做细致的分析,作出对应的铺垫。主要有以下3种情况:

1、散文内容描写的对象幼儿是否有经验。在散文学习前,教师要观察了解幼儿对散文内容描写的人物或事物是否有经验,如果没有经验,那么我们就应该作好铺垫。

2、散文中新词汇的量是否适合幼儿接受。有的散文中,新词汇量很多,如果一下子要让孩子接触那么多新词汇,又要帮助幼儿理解,幼儿会产生畏难情绪,如果老师一个一个做解释,那会破坏散文的整体感受,影响幼儿的学习。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要做词汇的前期丰富,对于幼儿来说,一个活动中,能接触三~四个新词汇就已经足够,那么教师就要选择那些不一定要在集体活动中学习的新词汇在课前提前丰富。

3、散文中游戏是否是幼儿熟悉。我们常会设计不同的游戏让幼儿来反复感知、体验、跟诵散文。这些游戏如果都是幼儿不熟悉的,那么不但不能给幼儿的学习带来乐趣,相反会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尽可能选择幼儿熟悉的游戏。这样可以把重点关注到散文上,而不是游戏规则上。

二、在动态的情境中感知散文

散文有一种特殊的美,能让读者从其有限的篇幅里体味出言尽意远、耐人寻味的美丽情愫。幼儿必须通过反复感知才能与作者的情感、情绪、心灵感受、生命体验产生共鸣,产生对话,由此接受和喜爱。众所周知,幼儿的思维是形象性思维,因此直观具体的情境刺激更能吸引幼儿,把幼儿带入散文所要表达的情境之中,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因此,在动态的情境中感知散文,是幼儿进入散文后的第一感觉,也是一种直觉,是幼儿学习散文的第二步。我们知道,散文所承载的很多信息,不是靠教师直接的“告诉”幼儿或理性的讲解,而更为主要的是以情激情,以情感人,让幼儿在倾听的过程中感悟、体会。此时,教师如能创设一个有音乐、有朗诵、有画面的动感情境,把孩子带入散文的意境中,让孩子从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散文,让幼儿的原有经验和文学作品碰撞,获得自己的理解,产生自己的想法。如果教师急于走过程,而不能让幼儿反复的、充分的感知的话,往往孩子的主动学习的兴致就会被破坏,起不到相应的效果。

例如:大班散文诗《夏天》:树叶打着卷儿……风来了,雨来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了!……柳叶、小花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诗人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抒发在炎热的夏天里微生物对风、雨的渴望。

我们把优美的散文绘制成色彩鲜艳的投影片、多媒体课件、录制成配乐散文录音,这种目有所见,耳有所闻的方法,一下子就让幼儿带着愉悦、好奇之心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美妙意境之中,为幼儿感知散文提供了多方位的刺激。

三、在宽松的交流中理解散文

通过反复感知,幼儿对散文有了自己的初步感受,然而要对作品进一步理解,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因此,幼儿学习散文的第三步就是在宽松的交流中理解散文。这里的交流可以说是教师引导下的交流,在这一步中,教师可以设计几个关键问题,或者关键词抛出来让幼儿展开讨论,帮助幼儿正确的理解散文所要表达的意义。

四、在趣味的游戏中跟诵散文

语言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在言语训练中让幼儿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从而发展幼儿的言语能力。因此,散文学习要引导幼儿通过语感实践反复朗读,反复体会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文字,而不用那样的语言文字,从而懂得这样运用的“所以然”。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我们认为幼儿散文学习中在趣味的游戏中跟诵散文,是最适合幼儿语言训练的一个步骤。《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在散文跟诵方面我们尝试游戏化教学。根据每个具体的作品内容设置相应的游戏情境和游戏情节,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跟诵作品,学习词汇,达到活动目标。

五、在简单的迁移中创编散文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散文学习有创编要求,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要求,如:小班学习创编词,中班学习创编句子,大班可以学习创编段等。在幼儿欣赏、理解、熟悉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参照散文作品的框架结构,在保留个另段落的基础上,利用迁移性的原则,调动幼儿个人的经验进行扩展想象,依照散文的结构进行简单的迁移,创编出自己的散文词、句、段等,拓展原作品意境。可以说,在简单的迁移中创编散文是幼儿散文学习的第五步,是拓展、提升的环节

幼儿散文学习几步曲,它只是我们进行散文教学实践的一些经验和思考,它并不是一种模式,我们觉得教师更需要灵活的取舍,灵活的运用。在幼儿学习散文的几步曲中,我们更强调的是重视幼儿的生活经验,重视文学作品的本身魅力,重视幼儿的感知学习,重视幼儿的体验行为,重视幼儿的审美情趣等。如果你把握好了这些,我想,也就解决了散文教学中的“幼儿难学、教师难教”的难题。

参考文献

[1]黄云生.儿童文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莉娅.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幼儿园指导纲要

上一篇:什么样的课堂才高效 下一篇:谈幼儿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