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研读教材,与时俱进教学

时间:2022-08-14 12:07:16

深度研读教材,与时俱进教学

摘 要: 要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关键是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趋势,深度研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才能使教学更具严谨性、科学性;教师只有发挥特长,注重个性化教学,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教师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俱进,关注社会热点,才能使教学富有深刻性、启发性、趣味性。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 教学实效性 教材 个性化教学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作为主干课程,承担着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的重要任务。因此,要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关键是要不断提高“原理”课教学的实效性。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与时俱进,深刻领会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趋势,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教会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国际、国内大事,解剖日常生活小事,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教学更具深刻性、启发性和趣味性。

一、深度研读教材

教材是对教学内容的一个最准确的表述和规范,因此,深刻理解和把握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新编教材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整合,因此,教师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把握其整体性,对整本教材进行认真解读。

为了能够突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充分、细致、科学地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教师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以下三点。

(一)抓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概念是理论大厦的基石和逻辑起点,实践、物质、思维、矛盾、异化等基本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没有对这些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和灵活掌握就不可能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原理是理论大厦的骨架,对原理认不清、抓不牢,就像大厦的骨架不够坚硬一样。正确运用原理解剖一个个具体历史事件,分析一个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评价身边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新闻事件,才能使得抽象的理论显现出生命力。教师应善于运用基本概念和原理,从国际国内大事中看到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从我们身边发生的小事中以小见大。只有这样,才能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和评价社会事件,指导学生的行为。例如,在讲到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时,笔者以江苏高校大学生服务之星——我校2008级思政班王景光同学打工资助8个宁夏山区贫困家庭孩子的感人事迹为例,说明普通个人也可以做出伟大的事情来,离开了每一个个人的作用也就不可能有群众的作用。这样贴近生活的案例让学生倍感亲切,增强了理论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二)突出重点和难点。每一门课程的学习都有重点和难点。重点内容是构建完整知识结构的必备知识,难点内容是影响学生学习进一步深入的屏障。因此,教师应在对教材内容整体把握的前提下特别关注重点和难点,平时搜集大量辅资料,力争在课堂上讲到这些内容时能深入浅出,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笔者平时注意阅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读者》等报纸杂志,同时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对教学大有裨益。例如,在讲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时, 我以2004年11月7日上午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美籍华人、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在南航面对学生的提问时一问“三不知”的故事为例,说明我们如何在实践中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丁教授作为一名世界著名大科学家,敢于当众表示“不知道”。这也正应了那句流传千古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坦言不知道并无损于他的科学家形象,反倒凸显了他实事求是的态度。另外,在教案的编制上要注意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对于重点、难点,适当增加分析的力度和时间,增加多维度的案例解剖。

(三)关注最新科研成果。在国际、国内局势复杂多变的今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显得尤为紧迫。这一研究本身就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和原理,结合中国现代化和全球化实际,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个发展也包括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某些个别的不合时宜的结论的超越。深度研读教材也包括同时谨慎地吸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果,灵活地处理理论难题。当然,本科生公共课教学应当避免艰深的理论问题,但是教师应当有所准备,因为在互动式教学中,学生有可能提出一些棘手的问题。如果教师对这些问题没有思考,没有准备,那么就会削弱应变能力。

二、注重个性化教学

深度研读教材是为了确保教学大纲共性内容得以全面贯彻实施。但因为教材本身比较枯燥,对学生来说可读性不差,很难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因此,在深度研读教材的前提下,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编制个性教案,实施个性化教学,发挥自己的特长,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个性化教学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

(一)教师方面。教师的知识背景、专业特长、性格阅历等都存在差异。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有他特有的禀赋和优势,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个性教案。笔者对中国哲学比较感兴趣,经常精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中国哲学思想,使之融入教学,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在讲到唯心主义时对朱熹的“理在事先”和陆九渊的“宇宙便是兴趣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等观点一一剖析,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从而清晰地把握唯物主义的本质。另外,因为笔者同时还教授逻辑学,所以在讲到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即概念、判断和推理时,引用著名的“半费之讼”、“上帝能不能创造一块连他自己都举不起来的石头”等经典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性认识在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学生方面。学生的专业、年级、地域、信仰等都有很大不同。因此,每学期的教案都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调整。例如,笔者给音、体、美的学生授课时特别注意搜集一些艺术家和运动员的案例以增强亲切感和趣味性,让学生觉得原来抽象的理论就蕴含在具体的生活中。

三、紧跟时代步伐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我们的教学本身就应该是对这种理论品质的生动诠释,所以尽管“原理”课教材内容变化不大,但教师不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不断发展这一事实视而不见,在课堂上应该紧跟时代步伐,让学生适当了解一些理论前沿知识和马克思主义在国外的动态,这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也有助于引导部分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尝试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论探索。例如,世纪之交马克思被西方媒体评为千年伟人,但教材上仅举了BBC一例,为增强说服力和时代感,笔者分别向学生介绍了近年来在国外召开的马克思主义研讨会、新世纪以来好几次思想家排名马克思都名列前茅,以及美国经济学家海尔布罗纳和法国哲学家德里达等人对马克思的学说的充分肯定,这样立体呈现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另外,党的大政方针也应及时向学生介绍,让学生了解我们党是如何在实践中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精神的。例如,在党的十胜利召开以后,笔者在认真学习领会报告精神的基础上,将党的十精神的贯彻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加深对十报告的认识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原理”课鲜明的时代性和前瞻性,才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持久的生命力,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

课堂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象牙塔,而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小社会。紧跟时代步伐还应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观点分析和探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针对近年来我国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笔者以美国著名作家厄普顿·辛克莱发表于1905年的小说《屠场》为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现在欧美那套较为稳固的食品安全体系虽然让人羡慕,但历史上他们的“黑心食品事件”也曾层出不穷,由乱到治,经过了许多艰难和曲折。2012年下半年,针对曾经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湖南黄金大米事件”,笔者以专题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然后笔者紧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的放矢地对讨论进行总结,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知识的同时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总之,“原理”课教师只有全身心投入,积极探索,与时俱进,深刻领会原理,关注最新研究成果,不断自我完善,才能切实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科学和理性的基础上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教育部官方网站.

[2]逄锦聚,李毅.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解读.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

[3]吴恒.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综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3).

[4]赵卯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调查与建议——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视角.北京教育(德育)2012.Z1.

上一篇:皖北方言区普通话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从《鸳鸯谱》代婚的新奇性看三言二拍故事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