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自主探究的课堂,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时间:2022-08-14 10:21:58

还自主探究的课堂,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摘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能为学生今后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做到明算理、会算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自主探究;计算能力;算理;算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2002802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点,而计算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平时检测和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可以看出,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下降,这无疑给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巨大的阻碍。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这就需要教师还给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做到明算理、会算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自主探究算理,构建算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真正理解“为什么这样算”的道理,而不是强硬灌输给学生计算的方法。如果课堂上学生没有进行自主探究,那么学生只会“依葫芦画瓢”,不仅无法理解算理,更严重的是不会进行知识迁移。而迁移是再学习的一种重要能力,失去了这种能力,造成的后果就是使学生处于“老师教了我不一定会,老师没教我一定不会”的可悲局面。另外,算理是对算法的解释,是理解算法的前提,只有“理”通了,“法”才会顺。因此,抓住了神秘的算理,便握住了克敌制胜的法宝,否则充其量只是一种模仿的技能,而这种技能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必须把自主探究的自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明白其中的算理,掌握其中的算法。

例如,教学“9加几”一课时,我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出算式 “9+4”。接着,我鼓钛生运用以往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可以拿出准备好的学具,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途径来探究算法,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

生1:我是按顺序数的,1、2、3、4……12、13,所以一共有13盒。

生2:箱子里有9盒,然后接着数10、11、12、13,所以一共有13盒。

生3:我先把外面的1盒放入箱子里凑成10盒,再将10盒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生4:我把9看成10,10加4等于14,14再减1等于13。

……

接下来,我请小组成员汇报,其他学生倾听、质疑,再进行全班交流。同时,我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9加几,体现算法多样化,使学生通过比较感受到在多种算法中“凑十法”最简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明白了计算9+4中“凑十法”的算理,即“把4里面的一个1拿给9凑成十,10再加剩下的3,得13”,这又为后续“8加几”“7加几”“6加几”“5加几”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凑十法”的算理,我再次借助实物让学生一边操作演示一边叙述:“先把外面的1盒放进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这样教学,使学生在直观的操作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算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先通过动手操作,从直观上感悟“凑十法”的算理,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叙述计算过程,构建属于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自主探究算法,形成技能

在新的计算方法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师必须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完成针对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的算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完成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能够及时掌握和巩固算法,进一步深入理解本节课所学的算理。这样也便于教师从反馈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在计算方法上出现的错误予以纠正,将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及时解决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学生通过针对性的巩固练习,初步形成属于自身的计算技能,构建属于自己的计算方法,有效地提高计算的技能和技巧。当然,练习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难点进行设计,尤其要针对学生理解上的疑点和计算中的难点进行设计,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又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同时,教师要凸显练习设计的层次性。练习设计应坚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会到熟、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拾级而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逐步悟出计算的规律和法则,达到“做一题会一类、通一片”的境界。

例如,教学“9加几”时,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算理,形成“凑十法”。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凑十法”,实现人人过关的目标,我留足15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然后让学生通过“试一试”和“想想做做”几个层次的练习,完成9加几的进位加法所有题目的运算,如9+2、9+3、9+4、9+5、9+6、9+7、9+8、9+9、9+1等。我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通过操作小棒和圈一圈的方法,再一次从直观上感悟“凑十法”,在学生汇报时也让他们再次说明其中的算理。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凑十法”,为后面“8加几”“7加几”“6加几”“5加几”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三、自主归纳算理,揭示规律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弄清算理,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这样计算教学才会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低年级学生处于直观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而且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因此,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就要在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数学的抽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自主归纳和总结算理。

例如,教学“9加几”时,我先让学生拿出小棒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得出“凑十法”,为后面学习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他们理解新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对新的知识结构的认同。如想加算减、口诀求商等,都是学生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来进行学习的。特别是在整理“9加几”的算法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现和归纳,出示更具结构化的算式(如“9+=1”等),让学生进行推算。这样设计,既体现9加几的计算规律,又在引导学生寻找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发现数学内在的简洁之美。在课堂的最后,我引导学生采用游戏的形式自主进行混合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设计的课堂作业要让学生在本课学习的结束阶段,自主整理9加几的所有算式。看上去,这样的结尾似乎并不热闹,但此时正是学生内化新知、形成技能的重要阶段。这样的课堂作业,使每个学生在整理中再次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印象,为下一次学习进位加法奠定基础。

总之,教师要还给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做到明算理、会算法,并归纳出计算的法则。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责编杜华)

上一篇:提升小学语文合作化学习 下一篇:例谈教师在学生知识建构中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