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注射室的采血工作体会

时间:2022-08-14 09:10:58

【前言】门诊注射室的采血工作体会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⒈⒈ 原因:双向采血针短针头胶套出质量不过关,针刺后无法自动回缩。在采集第二管血时,使血液流到持针器中(多发生在采集多管血标本时);另一种是采血针短针头处的针头胶套未封闭(少见)。 ⒈⒉ 措施:采集多管血标本更换下采血管时,应平行插入采血针(有利于胶...

门诊注射室的采血工作体会

文章编号:1008-6919(2006)08-0094-02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B

我院取血室担负全院除急诊之外的所有门诊血标本的采集任务,工作量大。自从采用真空采血的操作后,病人等候的时间大大缩短了,减轻了护士的劳动强度。由于真空采血的操作准确可靠,所以被各医院普遍应用。但采集血标本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在临床操作中,有几种问题影响血标本的准确性。现将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阐述如下:

⒈ 漏血

⒈⒈ 原因:双向采血针短针头胶套出质量不过关,针刺后无法自动回缩。在采集第二管血时,使血液流到持针器中(多发生在采集多管血标本时);另一种是采血针短针头处的针头胶套未封闭(少见)。

⒈⒉ 措施:采集多管血标本更换下采血管时,应平行插入采血针(有利于胶套回缩);不可倾斜插入(因采血管前端的胶帽的中央内面是凹槽,而四周是约0.5CM长的边沿)。操作前要做好三查七对,在连接持针器时仔细查看。

⒉ 溶血

⒉⒈ 原因:

⒉⒈⒈ 血液通过细针压力过大,粗针速度过快,红细胞膨胀破裂造成溶血。

⒉⒈⒉ 运输过程中剧烈震荡或颠倒混匀次数过多及剧烈震荡。

⒉⒈⒊ 血管较细时取血时间较长或人为挤压。

⒉⒈⒋ 病人体质差(遗传性酶异常、血管壁异常、人工肺、人工瓣膜、心脏病、肾脏病、恶性高血压)。

⒉⒈⒌ 离心过度,高温可使血细胞破坏,冰冻后溶解易溶血。

⒉⒈⒍ 带针头往采血管内注入血液时由于压力的作用,易溶血。

⒉⒈⒎ 患者未空腹或近日吃油腻食物过多或剧烈运动后。

⒉⒉ 措施

⒉⒉⒈ 尽量选择与血管相适应的针头,并将采血管处针头尽量靠近血管壁流下,避免红细胞因直接撞击而破裂。

⒉⒉⒉ 标本运输过程中及颠倒混匀时勿剧烈震荡,尽量保持平稳。

⒉⒉⒊ 尽量选择较粗且固定的血管穿刺;减少采血时间;减少或避免人为挤压。

⒉⒉⒋ 对体质差的病人要耐心细致的选取适宜的血管,减轻病人的痛苦。

⒉⒉⒌ 离心适度;尽量保持室温在26―28℃;切忌冰冻;采血后立即化验。

⒉⒉⒍ 用注射器采集血标本后,应将针头及采血帽拔下,缓慢将血液沿采血管注入,气泡不要注入。

⒉⒉⒎ 告之患者应在晨起空腹采血;三日内吃素食;剧烈运动后宜休息片刻后再采血。

⒊ 采血量不足

⒊⒈ 原因

⒊⒈⒈ 采血管内负压不足,因厂家的质量问题造成血量不足,从而影响检验结果。

⒊⒉ 措施

⒊⒉⒈ 在不影响血标本检验结果前提下,用另一普通不加抗凝剂的采血管采集适量血液后,拔开胶帽后加入因负压不足造成血量不足的采血管内。如为抗凝管血量不足,应在血液倒入后尽快轻轻上下摇动数次,以免血凝固。

⒊⒉⒉ 将注射器针头自采血管胶帽处刺入,抽吸采血管内空气使之形成负压至采足血标本。原有血容量减少时也可直接更换采血管。

⒋ 血流不畅

⒋⒈ 原因

⒋⒈⒈ 采血针未刺入血管,没采集到血标本;采血针穿透血管,固定不当;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或采血管内无负压。

⒋⒈⒉ 血黏度较高,红细胞堵塞血管引起血流缓慢。

⒋⒈⒊ 持针器内侧的采血针未穿透胶帽。

⒋⒈⒋ 止血带扎得过松或过紧。

⒋⒈⒌ 血管条件差(如硬化静脉、脆性静脉、塌陷静脉及水肿患者)。

⒋⒉ 措施

⒋⒉⒈ 避免盲目进针,选择弹性好,易暴露,较直且清晰的表浅静脉,妥善固定。选用可见回血采血针,提高穿刺技术;调整针头与皮肤间角度或稍微转动针头斜面。

⒋⒉⒉ 选择较粗血管,并选用较粗针头。

⒋⒉⒊ 将采血管适度垂直推入持针器,并固定且穿透胶帽。

⒋⒉⒋ 止血带过松或离穿刺点较远,血管充盈度和压力不够;止血带过紧或离穿刺点过近,压迫动脉,影响血流。止血带应在穿刺部位上方6CM为宜。

⒋⒉⒌ 耐心寻找,掌握技巧

硬化静脉:穿刺时应压迫静脉上下端,固定后在静脉上方30℃斜角直接针,避免用力过猛。

脆性静脉:选择直且浅最好无肌肉附着的血管,必要时选斜面小的针头穿刺。原则是宁慢勿快,持针平稳。

塌陷静脉:采用挑起进针法,针刺入血管肌层后将针放平,针头稍挑起,使针头与斜面滑入血管由浅入深进行穿刺。

水肿患者:先按压穿刺部,使组织内的渗液暂时消退,待静脉显示清楚后再穿刺。

⒌ 穿刺针脱出

⒌⒈ 原因

⒌⒈⒈ 机械牵拉所致,尤其在采集多管血标本时。

⒌⒉ 措施

⒌⒉⒈ 一次采集多管血标本更换采血管时,固定持针器,动作幅度要小,以防针头脱出,给病人带来痛苦。

⒍ 凝血

⒍⒈ 原因

⒍⒈⒈ 血管过细、血流不畅、管内负压不足、管内抗凝剂不足。

⒍⒉ 措施

⒍⒉⒈ 选择较粗且固定血管;血流不畅时调整针头位置;抽取后反复颠倒混匀5―6次;负压不足:血量不足时,用普通管抽取血液后将胶帽拔除沿采血管壁慢慢注入,但注入血量不应超刻度;抗凝剂不足及时更换。

总结:

⒈ 正确使用真空采血管:因真空采血管胶帽的颜色不同所添加的抗凝剂不同。我们要根据所检查项目选择合适的采血管。采取多管血标本时的顺序是先用不加抗凝剂的黄管,接着是加抗凝剂的蓝管、紫管、绿管、黑管。

⒉ 技术熟练,一针见血,防止组织损伤,外渗。

⒊ 采血时病人应松弛,环境、温度适宜,防止静脉挛缩,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长,穿刺成功后立即松开。

⒋ 采血时宜在清晨、空腹,避免在输液同时采血,运动后应休息15分钟后采血。

⒌ 选择正确的采集部位:习惯为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且固定明显的静脉,避开血肿、冻疮、炎症等破溃处。

⒍ 避免医务人员感染,防止针刺伤。

⒎ 真空采血具有采血量准确、安全性能好、快速简便的特点。因此使传统采血时间缩短了,便于大量采血。

⒏ 门诊取血室平时病人较多,由于采用了真空采血法,方便并缩短了病人等候时间。

⒐ 掌握无痛拔针法:拔针前先用无菌贴贴于穿刺处,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两个针眼。由于进针角度及针的走行方向不同,针尖刺入血管针眼要比皮肤肉眼所见针眼高0.2―1.5CM为了止血,血管针眼与皮肤针眼一样需要得到有效按压,切忌边按压边揉,以免针眼重新出血。一般按压5分钟,凝雪机制差、用抗凝药者压15分钟以上。

⒑ 并发症

⒑⒈ 皮下出血

⒑⒈⒈ 原因:按压时间小于5分钟;按压方法不对;衣袖过紧,影响静脉回流;技术不过关。

⒑⒈⒉ 临床表现:穿刺部位疼痛、肿胀,肉眼皮下淤斑。

⒑⒈⒊ 预防与处理:采血完毕按压大于5分钟;方法正确:如直接进血管,拔针后按压方法是棉签与血管走行垂直,如穿刺针在皮下行走一段后进血管,拔针后按压方法是棉签与血管走行平行;衣袖较紧应脱去衣袖,注意保暖;提高抽血技术,掌握入针方法;如出现皮下出血,早期冷敷,三天后热敷。

⒑⒉晕针或晕血

⒑⒉⒈原因:心理因素;体质因素;患者;疼痛刺激;个体差异

⒑⒉⒉临床表现:时间短、恢复快。历经2―4分钟,分先兆期、发作期、恢复期。

⒑⒉⒊预防与处理:消除焦虑紧张情绪,害怕心理,给予心理安慰,嘱其放松,减轻疼痛与不适;与患者交谈,分散注意力;取适当;技术熟练,轻柔、准确、一针见血;密观病情,及时处理;晕针、晕血时立即将患者抬至空气流通处,并吸氧,指压人中、合谷穴,口服热糖水,保暖。

参考文献

1 马如娅,主编.护理技术.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0

2 殷磊,主编.护理学基础.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80

3 吴惠平,罗伟香,主编.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处理.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8

4 韩军,杨薇.真空采血技术临床应用的体会.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5(6):949.

5 雄立凡,李数人.临床检验基础,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

上一篇:小议企业品牌保护 下一篇: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