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黑龙江省保险业发展的宏观因素分析

时间:2022-08-14 07:59:26

影响黑龙江省保险业发展的宏观因素分析

摘要: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四大支柱,其自身发展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利用最小二乘法、逐步回归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影响黑龙江省保险业发展的宏观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对管理监管政策的制定以及保险公司发展战略的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黑龙江省;保险业;宏观因素;逐步回归

中图分类号:F8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8-0125-02

一、黑龙江省保险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黑龙江省保险业高速发展,保费收入呈逐年递增趋势。2008年,黑龙江省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51.2亿元,同比增长61.52%;规模保费全国排名第15位,增速排名全国第2位。其中: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47.95亿元,同比增长40.16%;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03.24亿元,同比增长67.53%。截至2008年底,全省共有省级以上保险公司25家,其中:财产险公司13家,人身险公司12家,保险中介法人公司64家,保险兼业机构3 979家。

黑龙江省保险业发展质量稳步提高。财产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重由2007的21.99%降低到19.08%,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的比重相对合理,还有待改善。寿险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单期缴业务实现较大程度的增长,抵御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保障能力不断提高。2008年赔付支出103.4亿元,同比增长25.35%,较好发挥了保险的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

二、模型方法与计量结果分析

(一)计量模型及数据说明

1.幂函数模型

本研究采用幂函数模型,设定模型如下:

Y=a0X1a1X2a2X3a3X4a4X5a5eu

为方便计算,将模型化为线形模型,对两边取对数,得:

1nY=1na0+a11inX1+a21inX2+a31inX3+a41inX4+a51inX5+u

式中:Y为保费收入,X1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X2①为每万人高中毕业人数,X3为人口总抚养比率,X4为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X5为地区生产总值,u为随机扰动项,α0、α1、α2、α3、α4、α5为待定系数。

2.数据说明

本文采用的数据均为年度数据,样本期为1998―2008年,样本数据来源于《黑龙江省统计年鉴》及《黑龙江省年鉴》经简单计算得到。本文采用Eviews3.1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二)模型的参数估计及修正

1.模型的估计

对变量用OLS(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其回归结果对应的回归表达式为:lnY^=-4.366486+2.255478lnX1-0.408936lnX2-2.136454lnX3+2.971052lnX4-3.177964lnX5

(-0.994396) (9.681215) (-1.046054) (-6.655078) (4.453738) (-6.109338)R2=0.998997,R2=0.997994F=996.0556

从回归结果上看,lnX2未通过t检验,可理解为每万人高中毕业生人数对保费收入影响不明显,但lnX5 的系数为负,与经济意义不符,即地区生产总值(GDP)和保费收入呈现负相关,故认为解释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问题。

2.模型的修正

基于上述分析,去除变量lnX2,并对lnX1、lnX3 、lnX4、lnX5进行相关系数检验,得出lnX1、lnX4、lnX5存在高度相关性。分别做lnY与lnX1、lnX3 、lnX4、lnX5间的回归,找出最简单的回归形式。回归方程如下:

lnY~=-12.06718+2.050596lnX1①

(-11.47679) (15.74729) F=247.9770,R2=0.964977

lnY~=30.39553-7.599863lnX3②

(10.35594) (-8.833525) F=78.03117,R2=0.896589

lnY~=-15.33913+2.159695lnX4③

(-7.281766) (9.411949)F=88.58478,R2=0.907773

lnY~=-10.56600+1.793072lnX5④

(-5.882850)(8.382937) F=70.27364,R2=0.886469

从四个模型的检验结果比较,选模型①为初始模型。采取逐步回归的方法寻找最优回归方程。

在初始模型中作如下操作:(1)加入lnX3(2)lnX4(3)去除lnX4加入lnX5,其回归结果如下表:

加入lnX3时,拟合度有所增加,且方程通过t检验,F检验,当分别加入lnX4、lnX5时, lnX4、lnX5的参数未通过t检验。因此,最优回归方程是:

lnY=2.482181+1410879lnX1-2.752794lnX3

(0.688103)(8.073689)(-4.097023) F=349.8516,R2=0.988696,R2=0.985870

改进后的模型,经过White检验,回归结果不存在异方差;经过LM检验回归结果不存在自相关,且多重共线性已消除。而且样本的可决系数R2=0.988696,调整后的样本可决系数R2=0.985870,估计的样本方程很好地拟合了样本观测值。F通过了α=0.01的显著性水平 ,lnX1、lnX3在α=0.05下显著,表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与保费收入正相关,人口总抚养比率和保费收入负相关。

3.实证分析结果及评价

由回归方程可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和抚养比率对当期的保费收入均有显著影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与黑龙江省保费收入正相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对保费收入影响很大,即城乡居民个人财富的累积,对保险需求有所增加。人口总抚养比率与保费收入负相关,且抚养比率每年呈现递减趋势,保险需求随抚养比率的下降而上升。

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我们对黑龙江省保险业的影响因素作如下评价:

(1)城乡储蓄存款额的积累促进了人们对保险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个人财富、社会财富迅速积累,城乡储蓄存款余额在2008年末已达到5 545.1亿元,是1978年的602倍。人们将钱存到银行的目的主要是为防将来意外时所需,可见储蓄的个人保障性非常明显。回归结果显示,城乡储蓄存款余额同保费收入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可见储蓄对于保险的需求作用大于替代作用。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单一靠内部保障个人储蓄已经不能承担个人因意外而发生的支付了,此时,对于外部保障的需求增加。因此,储蓄对于黑龙江省的保费收入有促进作用。

(2)人口结构对保险消费有重要影响

从保险的构成来看,保险在广义上分为寿险和非寿险。寿险收入在保费收入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尤其在发达国家寿险保费收入能占到总保费收入的80%。由此可见,寿险业务直接影响保险业发展。而在非寿险中,40%左右的保险业务都与机动车辆有关。一般而言,机动车辆车主以成年人为主,因此,人口结构对于保险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人口总抚养比由少儿抚养率和老年抚养率组成,刘易斯(Levis,1989)认为,保险需求取决于收益人、配偶及子女的效用函数最大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鉴于死亡的不确定性,而又希望在死亡之前留给被抚养者足够资产,此时,寿险产品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少儿抚养率高会提高人们对死亡保险的需求,而人到中老年时,往往需要储蓄投资型保险,以免后顾之忧。所以,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少儿抚养率高将增加死亡保险的需求,同时削弱储蓄保险的需求,而老年抚养率高则相反。因此,少儿抚养率和老年抚养率对于保险产品需求存在一增一减、相互抵消的情况。所以回归结果只能说明人口总抚养率对于保费收入有重要影响。

三、建议

首先,推动黑龙江省保险业发展的动力是经济发展。黑龙江省近几年来经济保持高速发展,人均收入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储蓄额持续增加,这使得黑龙江省保险业在最近几年来迅猛发展。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黑龙江省保险业仍然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全年保费收入251.2亿元,创历史新高。因此,大力推进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提高人民收入,重视金融业、保险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为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创造基础。

其次,重视人口结构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黑龙江省老年抚养率逐年上升,少年抚养率逐年下降,意味着社会正在迈向老龄化。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意味着将来年轻人平均负担的老人数量正在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养老问题。对于城镇人口来说,养老负担加重。对于农村人口来说,养老问题就更为棘手一些,因为农村养老保险尚未普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养老问题更无从说起。如果仅靠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和政府补贴,根本不可能保障老龄人口的生活质量。在城镇市场中企业年金等储蓄型保险的补充,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而对于广阔的农村市场来说,保险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保险公司可以结合黑龙江省农村实际情况以小额保险的形式推出一些寿险产品,如中国人寿在2008年推出“国寿农村小额定期寿险”。这就需要保险公司适时地依照人口结构变化和社会需求推陈出新,创造出新的保险产品,满足人们的保险需求,以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保费收入,促进保险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祥佑. 我国省域保险业发展不平衡的实证研究: 1997-2007年[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6).

[2] 张晓峒.计量经济学基础:第3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3] 孙祁祥,朱俊生. 我国保险业发展评价指标探析[J].保险研究,2008,(2).

上一篇:中国外汇市场压力测度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石化权证在GARCH模型下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