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背景下的现代物流产业及升级方式

时间:2022-08-14 07:23:11

产业融合背景下的现代物流产业及升级方式

一、引言

现代物流产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增长的“加速器”。这种融合必然要求对传统物流提供的服务进行创新,以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现代物流产业现状

现代物流业除了提供原有的仓储和运输业务外,还向企业或个人提供更多的包括商品的包装、分拣、加工、分配和货款的代收及物品的限时送达等服务,它们可以体现在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和快递等现代物流业的创新服务中去。

(一)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二)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本身实际上并不承担具体的物流运作活动,它也不是物流的利益方,而是通过拥有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以及其他资源提供一套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此获取一定的利润。

(三)快递业的快速发展。虽然快递业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长,但发展的速度和产业规模都很惊人。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完成的业务量为18.6亿件,同比增长22.8%,业务收入完成479亿元,同比增长173%。目前,中国快递市场规模达640亿元,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仍然增长20%以上,是全球快递业增长最快的黄金市场。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兴起,现代物流业的市场范围已经完全渗透到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社会物流总额和总费用逐年得到不断地提高。社会物流总额从1991年的3029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966500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从1991年的518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60800亿元,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图1)。

三、物流业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与产业融合影响物流产业的路径

(一)物流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1、物流需求的发展是物流业融合的根本驱动力

规模化生产、全球化生产使得经济运行中的物流规模日趋庞大,传统的、分散进行的物流活动己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消费者还对物流服务的快捷性、精确性和多样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2、信息技术与传统物流技术相互融合,形成物流信息技术

由于物流信息技术的运用,传统物流企业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包括各种方式的运输、大规模仓储、物流信息服务,以及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服务。物流信息技术逐渐消除了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之间的技术性进入壁垒,成为这几个产业的技术基础。

3、规制的放松是物流业融合的重要制度条件

自20世纪7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对运输业放松经济性规制,随后进行邮政改革,为物流业的产业融合奠定了制度性基础,推动了现代物流业的形成与发展。

4、物流企业间的相互并购进一步促进了物流产业的融合

运输企业、仓储企业、速递企业以及邮政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开始相互并购,互相进入对方的领域,并形成了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企业,为消费者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物流服务。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之间的传统边界开始消失,出现产业融合趋势,形成现代物流产业。

(二)产业融合影响物流产业的路径

当前产业融合趋势方兴未艾,其对物流产业市场结构的影响还只是初露端倪,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提高物流产业的范围经济性

物流产业的互补型融合特点是增强其范围经济性的主要推动力量,传统产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服务等产业相融合而成的物流产业,赋予该产业以新的服务内涵。范围经济性的增强为培育全能型的大规模企业创造了条件,推动企业间的横向或混合购并,导致竞争性的企业数量减少,从而将提高物流产业的市场集中度。

2、要求产生整合型企业,促进分市场的竞争性

物流产业的整合性决定了市场上具有影响力的企业一定是整合型企业,来整合物流产业链条上的各环节和企业,发挥整合的协同效应。另外,在物流产业这个大市场上,会细分为几个小市场,在这些分市场上,存在数量众多的企业,且多数企业会横跨两个以上的分市场,因此每个分市场的竞争较之融合前要激烈得多。一定程度上,作为寡头垄断者的整合型企业成为竞争性分市场上企业竞争力的评价者,因为整合型企业可以通过甄选战略合作伙伴来评价竞争性市场上的企业竞争力状况甚至决定其命运。少数知识、技术密集的,或是掌握资源优势的富有行业领导力的支配型企业与数量众多的专业化服务企业并存,寡头型市场结构与竞争型市场结构并存。

3、增强物流基础设施及生产经营联接性与网络性

产业融合使得从前不具有竞争关系的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购并等互相进入对方的经营领域,企业间资源的重新整合为多个网络的联结创造了条件。产业融合增强了物流产业的网络性和联结性,也因此赋予有形和无形网络资源的掌握者以一定的垄断力量。这些企业凭借其网络资源优势通过选择合作伙伴的形式激起其他企业间的竞争,使物流市场不同层面的竞争体现出差异性。

四、产业融合背景下物流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

(一)提高服务产品的附加值和知识技术含量

在物流业不断融合的背景下,提高物流服务竞争力的关键是提高服务产品的附加值和知识技术含量,提供包括运输、仓储、配送、供应链管理、物流方案设计等全方位、多功能的服务,乃至优质的个性化服务等。

(二)构建战略联盟

物流产业的融合要求物流企业构建战略联盟。通过在竞争型市场上甄选战略联盟伙伴,将自身不擅长或是不经济的业务环节外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供应链管理、物流方案设计以及个性化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

(三)培育自身的整合能力,通过外延式扩张扩充自身的服务内容

物流产业的融合促进了细分市场的竞争性,多数企业会横跨两个以上的分市场,因此,每个分市场的竞争较之融合前要激烈得多。因此,物流企业应该加强专业化,继续强化某一专门技术和知识的垄断优势。

(四)推进物流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

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结盟,加强物流业与金融产业、信息产业的融合,实现更大范围物流资源的协调和共享。在此基础上,依靠物流产业特有“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位一体的模式,打造自己的信息优势、网络优势、渠道优势,通过虚拟企业或动态联盟的方式协调和管理供应链上其他相关企业,从而推动物流产业升级。

(五)构建现代物流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

现代物流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区域内,以运输枢纽设施、科研开发组织、管理部门为依托,各类物流活动主体及其相关制造、流通、教育培训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现象。它既具备一般性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又与现代物流相适应,顺应物流一体化的内在要求,是当前我国解决供应链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有效方式。

五、结论

物流产业的融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物流企业只有顺应这种大趋势,更新服务理念和提供全新的物流服务,才能在未来物流业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的物流企业必须在发挥本土化优势的基础上,积极为满足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进行创新,不断走向物流产业升级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于刃刚,李玉红.产业融合对产业组织政策的影响[J].财贸经济.2004(10).

[2]马健.信息产业融合与产业结构升级[J].产业经济研究.2003(02).

[3]白雪洁.产业融合影响物流产业市场结构的路径及企业的应对策略[J].物流技术.2005(10).

[4]周振华.产业融合中的市场结构及其行为方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4(02).

[5]王玲、曹宏蕊.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物流产业组织的影响[J].经济问题,2004,(9).

上一篇:论中国现代陶艺及其发展状况 下一篇:试论当前廉租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