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相关问题探讨

时间:2022-08-14 06:30:27

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相关问题探讨

【摘要】在教师的日常教学过程中,精彩、有效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自主性,同时,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保证教学质量与水平。中学语文作为个人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其教学质量关系着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与兴趣。因此,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巧妙利用提问的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课堂提问 研究与探讨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学生主动思考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如果没有很好地掌握有效提问的技巧,那么学生们的思考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巧妙精彩的课堂提问,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与理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学生对教学质量的反馈,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发展求异思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本文拟从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课堂提问的方式、课堂提问的策略三方面入手,初步探讨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问的问题。

1.中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

首先,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偏重于数量,而忽视质量。随着新课改推进,中学语文教师不再固守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而是更加注重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中学语文教师们往往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然而,部分教师犯有片面化的错误,把课堂提问的数量作为衡量与学生互动程度的唯一指标,这样带来负面的影响与效果。一般来说,一节语文课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过多,往往导致学生自身思考的时间缩短,学生疲于应付教师的提问,而表面上师生之间的交流频繁,实际上学生无法通过思考、消化来获得完整、系统的知识。

其次,中学语文教师的盲目提问,让学生无从回答。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些语文教师的提问技巧不当,往往在不经过思考的情况下,问题脱口而出,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低质量问题,往往起到负面效果,使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关注与投入。同时不经思考的问题往往占据教师大量的讲授时间,无法真正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容易引发学生轻浮的态度与懒惰的思想。

最后,部分中学语文教师惯于选择某一个或某一些学生回答问题。在中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由于个人偏见或者社会关系的影响,往往过分关注某个或者某些学生的表现,倾向于提问自己喜欢的学生,而对于部分落后学生或者内向学生缺少关注。这种提问习惯的长期存在,影响了学生之间的团结与交流,导致师生隔阂。

2.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原则

2.1 民主性原则

课堂教学与学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互动,师生作为互动的双方,其相互关系应该是平等、民主的。就中学语文教师而言,教师应该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不能够依仗自身知识的储备与阅历的丰富而轻视学生,应该积极听取学生的发言与意见,不断改进自身教学方式,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中学学生而言,学生不能因为教师是长辈而害怕教师,不敢与教师进行交流,而应该积极向教师提问与请教,弄清自身的问题,从而提高自身学习的效率。

2.2 启发性原则

著名的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提出,设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可以有效地进学生潜在能力与水平的挖掘与利用,这对于中学语文课堂提问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具有指导意义,对于学生的提问应该采用启发性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意识的发展,让新旧知识发生联系,并逐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用表达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阶梯性原则

中学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知识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需要中学语文教学的循循善诱。在实际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划定不同的教学阶段,并且合理协调各个阶段之间的连接,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课文,最终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3.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种方式

3.1 纵向提问与横向提问

纵向提问可以分为顺向提问与反向提问。顺向提问指的是思维的出发点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是由易到难,由因到果的关系。反向提问指的是思维的出发点与问题之间是由难到易,由果到因的关系。一是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更加深入的引导提问,引起学生讨论,在讨论中逐步得出结论。二是从教学内容的另一方面进行提问以便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3.2 直接提问和间接提问

直接提问就是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是最常见的提问方式。间接提问就是不直奔正题,而是先提出与该问题有关的其他问题,然后再引出所要提出和解决的问题。

3.3 聚合提问与发散提问

聚合提问是指考虑问题的思路朝着一个目标努力,最终形成确定的答案,从而解决问题,发散提问与聚合提问的方向相反,是指考虑问题的思路朝着多个方向扩散,不拘泥于一种方法,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4.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策略

4.1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倡导教师构建师生互动、平等对话的课堂氛围

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是师生进行对话的基础。中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融入学生群体之中,成为其中一员,与学生平等对话,关注学生的日常与学习生活,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勇于面对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学语文教师应该适当放弃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积极聆听学生的声音,思考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并积极改进教学方式,尊重学生自己的看法勇于选择,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身上,真正唤醒学生的对话意识。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中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团结学生,共同解决学生或者教学问题,一师爱营造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氛围。

4.2 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准确把握提问的时机

一是在新旧知识衔接处提问:新知识往往是对旧知识继承、批评、或者发展,在新、旧知识过渡阶段,中学语文教师应该设计适当的铺垫性提问,来引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顺利过渡。二是在教学重点处提问;学生的活跃思维对于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防止所提的问题含糊不清,过难、过偏或过于简单,要做到问而生思,答有所得,才能开拓学生思路,达到理想的效果。

4.3 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注意把握提问问题的广泛度与实用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课标明确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也就是说中学语文课堂提问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都喜欢提问优秀生,而忽视差等生,从而导致问题的难度偏大,差等生跟不上,久而久之导致差等生的课堂参与度降低,最终导致语文全体评价成绩的下降。

第四,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掌握有效回应与评价学生回答的技巧。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学生回答之后,应该对于学生的回答做出适当的回应与评价。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从而以积极主动地心态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去。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每位语文教师必须关注和重视的问题。语文课堂的精彩就在于,语文教师能够通过精心的课堂提问,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激活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中学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提问与讨论,不断改进与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促进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与语文教学素质的提高。

上一篇:中学生语文教学情感的激发 下一篇:基于WebQuest的建构探究模式在聋校律动课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