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护理模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作用

时间:2022-08-14 04:57:42

PDCA护理模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作用

【摘要】 目的 探讨PDCA护理模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观察组采用PDCA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评分、住院天数、医疗费用、临床表现和体征消失时间、两种护理方法的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①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00%, 显著小于观察组的96.00%(P

【关键词】 PDCA护理模式;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效果;临床依从性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5.177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1], 由于小儿神经系统特殊的解剖特点, 免疫功能低下, 又因肺炎支原体属于细胞内微生物, 一旦受到感染, 难以清除, 临床表现个体差异很大, 容易伴发其他肺部并发症, 严重者则会累及全身多个脏器, 导致功能衰竭, 甚至会引起患儿的死亡[2, 3]。在加强对患儿进行治疗的同时, 应给予科学的护理干预。本研究主要将PDCA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护理之中,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入住本院的1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 女21例;年龄7个月~10岁, 平均年龄(4.55±2.92)岁;临床表现:发热23例, 咳嗽咳痰16例, 听诊肺部音11例。观察组男28例, 女22例;年龄8个月~11岁, 平均年龄(4.96±2.85)岁;临床表现:发热22例, 咳嗽咳痰18例, 听诊肺部音1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对照组 本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即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知识宣教, 同时给予患儿症状体征的临床护理、基础生活方面的护理指导等, 且对患儿的临床治疗措施进行一定的护理。

1. 2. 2 观察组 本组患儿采用PDCA护理模式, 即先制定好预期的护理目标, 再根据每个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的护理方法, 严格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 然后再对实施后的结果进行评估, 并将评估的结果进行综合的分析, 对于存在不足的地方应注意进行及时纠正和改进, 便于进入下一轮的“PDCA”循环过程。任何一项护理措施都采取此种循环模式, 进一步开展好护理工作。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评分、住院天数、医疗费用、临床表现与体征消失时间、两种护理方法的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4 评价标准

1. 4. 1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儿临床表现和体征均达到正常水平, 住院2周之内血白细胞及血沉均达到正常水平;显效:患儿临床表现和体征均达到正常水平, 血白细胞及血沉均未能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 体温基本恢复到正常范围;好转:患儿临床表现和体征均明显好转, 且体温呈逐步下降趋势, 但是没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无效: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未见显著变化, 病情有加剧的趋势等。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1. 4. 2 护理满意度评分标准 向家长发放护理满意度评价问卷, 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即对护理效果满意度与护理态度满意度进行评分, 问卷分值共计100分。分值越高, 则表明患儿对护理满意度越佳。

1. 4. 3 临床依从性评价标准 临床依从性主要由患儿家属及分管医护人员共同进行评价, 设定患儿对诊断治疗及护理干预等出现显著性的抗拒情绪与行为为临床依从性差;设定患儿对诊断治疗及护理干预等均存在一定的抗拒情绪, 但经干预后能够顺利完成上述措施为临床依从性一般;设定患儿对诊断治疗及护理干预均未有显著抗拒现象, 且上述各项措施均可顺利实施或者开展为临床依从性佳。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临床效果分析比较 对照组治愈、显效、好转例数分别为14例、17例及5例, 本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36/50);观察组治愈、显效、好转例数分别为18例、27例及3例, 本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两组临床疗效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91, P=0.032

2. 2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2. 3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对比 对照组患儿发热、咳嗽以及肺部音消失时间均显著长于观察组(P

2. 4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临床依从性对比 两组护理前后依从性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5 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儿住院治疗中出现局部疼痛、皮疹、胃肠道反应的例数分别为3例、2例及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观察组分别为2例、2例及0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9, P=0.289>0.05)。

3 讨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小儿肺炎的主要类型, 主要表现为发热、气促、咳嗽咳痰以及听诊肺部音等症状。小儿支气管肺炎对患儿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损伤, 因此, 应对患儿及时进行治疗。本病治疗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 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均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前者主要作用于支原体核糖体亚单位, 阻止蛋白质合成, 从而抑制支原体生长, 其血药半衰期长, 血清浓度高, 持续时间也长, 可很好的控制发热症状。但对肝功能有损害, 不宜长期应用。阿奇霉素属于一种新型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 对肺炎患儿治疗的临床疗效已有大量的文献资料报道。

为了能够使患儿病情及早康复, 除了给予有效的药物治疗以外, 还应给予科学的临床护理干预, 因为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儿病情, 且还能够大大缩短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临表现状和体征的消失时间等。国内外很多文献资料报道称, 临床护理干预在支气管肺炎患儿康复及临床疗效等方面均有促进性作用。但也有护理文献报道提示, 不同的护理模式, 其效果差异也很大。所以, 在对患儿进行护理之前, 针对不同的个体, 选择相对理想的护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运用PDCA护理模式对患儿进行护理主要是按照Plan、Do、Check及Action四个方面的步骤依次运行并逐步完善的, 该护理模式针对个体护理干预措施的制定与实施细节更加重视。此外, 对于护理的效果也进行了重点性评估, 而且这四个步骤为循环进行, 这样能够使得上述四个步骤具有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等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所以, 护理实施的过程是循环进行的, 也是不断改善的, 综合护理效果也是处在动态变化、持续改进的状态。本研究观察组主要将PDCA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护理之中, 并与常规护理模式之间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各种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显著小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护理前后临床依从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PDCA护理模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患儿经过护理后依从性明显增加, 值得临床上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逯霞, 王光敏. 雾化吸人布地奈德对小儿肺炎炎性状态的影响及护理研究.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10):2386-2387.

[2] 张旭波.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效果观察.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35):198-199.

[3] 邵建英.临床护理路径在哮喘患儿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生命质量的影响研究.实用预防医学, 2011, 18(4):757-758.

[收稿日期:2015-03-01]

上一篇:睡眠障碍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下一篇: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