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范文

时间:2023-09-26 19:00:57

pdca循环

pdca循环篇1

(一)计划阶段

这个阶段是PDCA循环法管理程序的起点和依据。应在新年度来临之前,时间上应与上一年度最后一期期刊共同进行。依据上年度的总结和提出的意见建议,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本年度期刊的栏目策划、选题、组稿等工作。具体到栏目名称、实施负责人及完成时限等。以《财经理论研究》为例,我们除加强宣传外,还组织每位编辑学习同类优秀期刊,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特点,创建特色栏目“区域经济”与“丝路经济”。拟定组稿计划,一方面约请知名专家撰稿,稿酬从优,另一方面不拘泥于高职称、高学历,以稿件质量为选稿标准,多方吸引优秀稿件。通过PDCA循环管理法策划、选题、组织优秀稿件,办出刊物特色。根据《财经理论研究》期刊的特点,我们努力办好财经理论方面的研究,突出刊物的理论性与专业性特色。我们除了向专家约稿外还在网页上刊登《征稿启事》,不但扩大了期刊的影响力,还保障了一定数量的稿源。通过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程序在每一次循环组稿过程中有效地提高了来稿的质量及数量。

(二)实施阶段

这个阶段是建立PDCA循环法管理程序的实质和核心阶段。需要将计划阶段的目标具体化,责任化。建立质量管理负责人及质量保证体系,把完成目标任务的时间、要求及改进目标等落实到责任人身上。指定专职编辑、责任编辑和执行编辑等负责刊物的具体实施。首先依据计划阶段的组稿情况选择稿件,再依据统一编排规范编排稿件,并设立审读制度,严把稿件编排质量关,建立健全期刊全面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无论是科技期刊还是一般期刊,都存在出版工作环节多,工序复杂等特点,这些特点又无形中就增加了全面质量管理的难度。因此我们从人员质量、工作质量、产品质量几个方面入手细分全面质量管理工作,降低难度[5]。人员质量:重视对编辑人员质量管理的教育,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定期召开编辑业务学习会,加强每位编辑人员的主人翁意识,从自身做起,积极主动参加相关业务培训,要求规范编校标准,不断提高编辑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质量:主要从编辑编校工作与工作方法方面入手,狠抓关键环节和工序。定期召开编委会议,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专门设立审读室,强调加强文章的审阅工作,多层次把关,将期刊质量做到最好。产品质量:主要从设计质量、纸张质量及印装质量等方面着手,把好形成成品的重要环节。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科期刊,几乎每篇论文中均有图和表,还有很多公式,因此狠抓图表质量是把好产品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财经理论研究》每期内页图表近100项,每张图表的处理都要求精益求精,一些作者提供的图表经过排版,放大以后像素会降低,缺乏清晰度难以达到满意效果,无法使用,这就需要编辑人员对其进行再加工工作,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积极探索解决方案,对编辑人员进行培训,掌握图表的排版业务,最终实现了适合本刊特色的,较为完善的图表纠错、排版工作流程,既提高了图表质量,又节省了时间和排版费用。

(三)检查阶段

这个阶段是建立PDCA循环法管理程序的关键和保障阶段,即检查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为保证期刊的质量,就必须对刊物整个出版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不仅要检查组稿、选稿的恰当与否,还要检查编辑工作中的编校全过程,并将检查制度化、规范化。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做人如此,更何况一个编辑出版部门,一定要将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必须严格坚持《期刊出版管理规定》、“三审制”等相关规章制度。

(四)处理阶段

pdca循环篇2

PDCA循环法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有效方法,在企业生产经营全面质量管理中,它将质量管理控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Plan(计划)阶段,即根据要求分析现状,制定审计计划,提出审计目标;Do(实施)阶段,即把制定的计划认真执行的过程;Check(检查)阶段,即对计划实施的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确定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Action(处理)阶段,即实施的效果总结,把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并整理成标准,同时把本工作循环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出现的新问题,提交下一个工作循环去解决。这四个阶段始终不间断地进行,循环往复,故简称PDCA循环。PDCA循环法具有对质量全面管理、全部过程管理、由全员参加和全社会推动等特点。PDCA循环法同样也适用于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质量管理,全过程审计质量PDCA循环管理由审计计划制定、审计执行、审计检查和审计后评价处理四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共同组成全过程审计质量管理完整的PDCA循环系统。

二、我国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质量管理现状

虽然在审计质量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质量管理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二是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三是审计过程的检查、监督不到位;四是审计项目的质量评价体系缺失。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质量。

三、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

企业产品全面质量管理主要包括市场调查、产品设计、采购、制造、检查、销售、服务等主要环节。与此类似,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全面质量管理主要包括:立项调查,审计计划;勘察、设计、监理、采购、招标、施工、财务管理等实施过程审计;审计质量控制、监督检查;审计成果跟踪,审计后评价等环节。与企业质量管理的各环节具有对应性。比如: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的市场调查主要是了解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的审前调查主要是了解项目情况,制定审计质量控制计划,工程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全面质量管理按照PDCA循环,审计立项调查、审计计划属于P阶段,审前准备、现场实施、审计报告属于D阶段,审计质量检查属于C阶段,审计成果跟踪处理属于A阶段。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质量PDCA管理的四个阶段如下:

(一)P阶段即审计计划阶段,包括审计立项调查、审计计划和影响审计质量因素分析,是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质量管理的中心环节。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计划阶段是对全过程审计工作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总体设计,是全过程审计质量工作的行动指南。因此,在制定全过程审计计划时,应遵循统一性与灵活性、预见性与现实性、科学性与重要性相结合原则,拟定措施计划,使审计计划工作对全过程审计工作真正地起到指导作用。1、审计立项调查审计立项调查的内容包括被审项目所处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被审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效益性、建设规模、投资总额、资金来源及建设条件等。通过审计立项调查掌握项目的基本情况,为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实施审计打下基础。2、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和审计目标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根据审计调查结果制定年度审计计划、确定审计目标。年度审计计划是对年度的审计任务所作的事先规划,审计目标是指完成审计项目所应达到的预期效果。制定好年度审计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定期对年度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可以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有利于年度审计任务的完成和审计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合理利用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年度审计计划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内部审计年度工作目标。(2)需要执行的具体审计项目及其先后顺序。(3)各审计项目所分配的审计资源。(4)后续审计的必要安排。3、影响审计质量因素分析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自愿审计需求不足。(2)审计需求者的错位。(3)审计监管体制的缺陷。(4)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和执业水平。(5)审计人员的政治与职业道德意识。(6)审计方法和手段的应用。(7)审计收费。

(二)D阶段即审计实施阶段,包括审前准备、审计实施、编写审计报告和审计资料管理,是审计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1、审前准备根据年度审计计划,对需要开展全过程审计的工程项目成立审计组、进行审前调查、制定审计方案、下发审计通知书、召开审计进点会。2、审计实施审计组人员根据审计方案按分工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工作,包括:项目前期及可行性研究审计、勘察与设计审计、招投标审计、项目合同签订与执行审计、项目实施过程造价审计、项目竣工结算审计、项目财务决算审计等。其中项目实施过程造价审计包括:对施工现场进行测量、拍照和记录,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查或抽查,对主材价格进行询价定价,对合同及文件进行审签,对工程进度款进行审核,对工程变更、现场签证、施工索赔进行确认,并收集各类审计资料(包括会议纪要、工作联系单、变更通知、隐蔽工程签证、材料签价、索赔资料等),编制审计工作日志、审计周报和阶段性总结,召开工程审计例会等,该阶段审计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3、编写审计报告和审计资料管理审计组人员在实施现场审计的同时,汇总审计资料、撰写审计工作底稿、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审核意见、竣工结算审计报告、财务决算审计报告和全过程审计报告等)、并签发审计文书、整理审计资料并档案等。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由于工程审计所涵盖的专业有工程、经济、管理、审计、法律、计算机等方面,在确定审计组人员时,要根据项目情况挑选具备专业技术知识、胜任工程审计工作的人员。2、要根据全过程审计的投资立项、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管理、竣工结、决算等不同阶段,针对各阶段进行审计任务分工和人员调配,并在每个阶段审计实施前确定具体的审计事项、责任人、审计方法、需要收集各种资料和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等。3、在签发审计文书环节,审计组在出具招标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审核结果报告、项目阶段性总结报告、竣工结算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报告等成果文件时,应向派出审计组的审计主管部门报送。为充分利用审计成果,审计部门可与建设单位或其相关单位建立协调机制,扩展审计成果利用渠道,将报告以抄送等形式分发至各单位。审计项目执行阶段是影响审计质量好坏的实质性阶段。主要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开展审计工作:一是遵循既定目标。必须全面按审计计划规定的数量、质量要求和时间节点完成审计任务。二是严格审计程序。要按照《审计法》和国家审计准则的各项程序性规定实施必须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并对所有已完成的工作都以审计日记、周报、现场经济签证、材料价格签证和工作底稿记录备案。三是谨慎原则。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依靠审计经验作出专业的判断并进行认真核实,因此,审计人员应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不能重程序轻实际,不能让存在的问题在眼皮底下“溜”走,防止“执行”走过场。

(三)C阶段即审计检查阶段,包括制定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定时检查、及时修正,是审计质量管理的保障环节。1、制定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在建设项目实施审计前,内部审计机构要熟悉并严格把握国家、行业协会等对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和从业人员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各项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形成完整、规范、操作性强的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程序、流程,明确审计质量检点,特别要加强对委托审计合同签订、审计过程监督、审计报告审核、审计质量检查评价等重点环节的制度建设,以明确职责、规范管理、确保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工作质量。如建立项目审计小组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确定项目重点审计环节的工作流程、建立项目审计小组向委托部门(审计处)工作报告制度(周报、阶段报告、审计结果报告)、审计交叉复核制度、审计质量考评制度等。使质量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确保审计质量的有效追溯,提高全过程审计质量。2、定时检查。审计组长应随时检查审计小组成员的审计日志、审计周报、各种签证、会议纪要和工作底稿等;审计机构质量监督员要定时检查各关键点的质量控制:审计人员是否能胜任项目审计工作,能否严格执行国家审计准则和执业道德规范,审计程序是否符合要求,运用的审计技术方法与手段能否揭示审计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审计的处理定性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检查审计项目是否按规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完成。通过定时检查,及时发现审计中存在的质量问题。3、及时修正。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是一种事前质量控制程序,但它也是一种动态的质量控制程序,它应随审计进程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在审计过程中不断完善。要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在不合格项控制和预防措施控制上,要改变过去沿袭的老思想、老方法、老传统,采用符合国际质量标准要求的管理程序,使审计工作程序规范、合理、可操作,真正起到控制审计质量的作用。

(四)A阶段即审计处理,包括审计质量分析总结、找出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是审计质量管理提高环节。1、审计质量分析总结。审计处理是通过实施P、D、C三个阶段后,对审计的主要过程和重点环节的质量管理方法、程序、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整理,找出计划目标与审计实际的差距,审核审计质量是否满足了要求,追踪审计建议是否可行并得到政府及被审计单位的采纳,检查是否建立后续审计、检查和评价机制。2、找出问题。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关系到审计工作的兴衰存亡,体现依法审计的能力和服务大局的效果。在审计处理阶段找出影响全过程审计质量的主要问题,并加以整改,为新一轮的审计项目提供帮助。全过程审计质量管理中一般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审计程序不合规;(2)审计调查了解不深入;(3)审计实施方案缺乏指导性;(4)审计质量管理和控制不严;(5)审计成果反映不突出;(6)对审计整改的督促与检查不到位等。3、提出整改措施。针对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反复的论证和修改,征求多方面建议,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要使全过程审计质量管理目标尽可能量化、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改善、优化下一个PDCA循环。保证审计质量的措施有:扎实做好审前调查、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制定各项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形成完整、规范的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程序和流程并严格执行;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做好各项审计记录;定时检查,发现审计中的质量问题并督促整改落实。

四、审计质量PDCA循环管理中应重点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实行审计组长招投标制度

要打破原有审计组组长用人模式,规定审计组长(或主审)任职资格,以确保其专业胜任能力,同时还要明确审计组组长的职责和权限。探索实行组长招投标制,可选择一定数量的重大工程项目试行审计项目审计组长招投标,中标者聘为审计项目组长,审计组成员则采用审计组长与组员的双向选择确定。通过招投标,优选审计组长,使审计组长更具有责任感,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

(二)建立审计方案论证制度

首先要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审计方案评估论证制度,对重大工程项目审计组编制的审计实施方案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评估论证,讨论审计方案的可行性,解决好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内容、审计手段和方法等问题。通过审计方案论证,可以达到以下目的:一是论证审计风险是否属于可接受的范围,要根据审计目标、重点,选择最小风险方案予以实施;二是论证选择的审计技术方法是否恰当。三是论证审计的内容是否完整,重点是否突出;四是论证审计组人员与工作内容是否匹配。

(三)建立审计项目质量审查制度

目前审计方案制定、执行、处理等环节集中于同一个审计业务部门,甚至同一个审计组。为降低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应建立审计项目审查制度,成立审计质量审查组,将建设工程项目审计的执行与检查分开。审计质量审查组主要负责对各审计业务部门的审计计划、执行及提交的资料和结论性文件进行检查,并督促审计结论的整改和落实。同时,审查组有权对认为有必要的有关事项交由业务部门进行补充审计或者直接进行补充审计。

(四)建立项目后评估制度

已完成审计的工程项目,应对审计成果、审计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发现审计结果与目标有较大差距,或者审计质量存在较严重问题等情况,要及时上报,并采取补救措施。后评估过程是一次总结提高的过程,要将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并整理成标准,同时把本工作循环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出现的新问题,提交下一个工作循环去解决,按照PDCA过程循环往复,逐步提高审计质量。

pdca循环篇3

Abstract: The paper constructs a human resource training model based on PDCA cycle, and expounds the role of PDCA cycle in human resource training.

关键词:PDCA循环法;人力资源;培训

Key words: PDCA cycle;human resources;training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9-0051-02

0引言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企业能拥有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一流人才,就可以开发一流的技术与产品,创造一流的业绩,而培训是培养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一项关键性工作。人力资源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开展人力资源培训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但是,如何促使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真正发挥作用,切实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更需要深入的摸索与探讨。本文基于PDCA循环法研究人力资源培训的新模式。

1PDCA循环

PDCA循环是由出生于美国而成名于日本的耶鲁大学博士、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兹・戴明(Edwards Deming)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出的,又称为戴明循环或戴明环。它实质是指在管理活动中,为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益,所进行的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工作的循环过程。其循环过程的四个阶段必须环环相扣,不得中断;且每一个循环都紧密衔接,周而复始,从而形成大环套小环、不断循环、不断上升、持续改进的特点。PDCA循环作为一种质量管理工具在生产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企业在全面质量管理中通过应用PDCA循环都达到了提升产品质量与企业形象的目的。 同样,应用PDCA循环,对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人力资源培训的质量与效果,也将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2基于PDCA循环的人力资源培训模式

PDCA循环不仅是质量管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总结,是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科学程序,也是一种科学管理的工作方法,它同样可以在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促使人力资源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得到不断提高。PDCA循环过程环环相扣的四个阶段包含八个步骤在人力资源培训模式中体现为。

2.1 计划阶段(Plan)计划阶段包括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确定要因和制定培训计划四个步骤。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是要有系统性的,要根据企业发展目标、企业的资源状况及员工的工作性质、职业发展需求来作出短期、中期、长期计划,并通过将长期的培训目标分解到中、短期培训计划中。结合组织分析、工作分析、个体分析,在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效果的反馈等方面做好充分调研,设计出具有指导性的培训计划程序(图1)。

2.2 实施阶段(Do)实施阶段是计划阶段各要素所规定的内容的具体执行过程,即执行计划步骤。它是人力资源培训质量管理的关键,要保证培训计划的顺利实现,培训管理人员必须按拟订好的人力资源培训的指导性计划程序去实施,对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以保证培训目标的实现。

2.3 检查阶段(Check)检查阶段是对计划执行过程之中或执行之后,检查执行情况,看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测结果,即效果检查步骤。就是把培训计划执行的结果与计划进行比较,检查是否完成计划,是否达到培训目标。例如,从企业角度来看培训项目的效果和培训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是否达到要求,企业内外培训资源是否得到优化,企业内部无有形成持续学习气氛等;从员工角度要看员工自身对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及其掌握程度,员工的思考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员工的创造思维有无充分发挥,对培训方式、师资、环境等指标的满意度等。一般情况,计划执行的结果与计划存在一定的偏差,管理人员必须分析偏差的原因,找到引起偏差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改进提高培训质量的有效措施。

2.4 处理阶段(Action)处理阶段包括巩固措施和作出下一步计划两个步骤,一方面对培训过程中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出相应的标准化的培训规则并加以推广,作为下一轮培训循环借鉴之用;另一方面找出该轮培训循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而且把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新出现的问题转移到下一轮PDCA培训循环中去解决。

总之,通过构建PDCA循环的培训模式,可以进一步了解PDCA循环在人力资源培训中的应用,更加明确PDCA循环在人力资源培训中的特点与作用(图2)。

3基于PDCA循环的人力资源培训特点

3.1 周而复始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的。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或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依此类推,在人力资源培训中PDCA循环按照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计划、检查培训计划执行情况、总结处理及制定下一轮培训计划的顺序不断循环,不断改进,从而不断提升人力资源培训的质量(图3)。

3.2 大环套小环在整个循环过程中,类似行星轮系,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相互联系,不断促进,每次培训质量的改进与创新由多个小型的PDCA循环来保证(图4),使得企业的整体培训运行体系与其各部门或各业务项目培训体系之间形成一个大环套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

3.3阶梯式上升培训不断循环,质量不断上升。每次PDCA循环都是在上次循环的基础上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相对上次循环而言,每次PDCA循环都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在新的平台开始新的PDCA循环,实现新的目标。因此每次PDCA循环都有利于提高培训的质量(图5)。

4基于PDCA循环的人力资源培训作用

基于PDCA循环的培训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培训的设计、实施、评估、整改整个过程的科学化,有利于提高员工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培训满足企业各项工作要求和企业持续发展需求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于启武著.质量管理学.首都贸易经济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2]德斯勒著.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杜聚会武.PDCA循环――螺旋上升的管理模式.质量春秋.2008.10.

pdca循环篇4

理念PDCA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具有循环的特性,促使煤矿管理的整个过程,都可通过PDCA循环法表示。PDCA循环法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运行,不仅体现逻辑优势,更是提升了安全管理的经济效果,充分调动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分析煤矿安全管理中PDCA循环法的运用理念,如:

(1)P:其在理念方面偏向于数据统计,针对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规划相关的管理标准,结合标准内容确定管理的目标,满足煤矿安全管理的需求;

(2)D:其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运行理念具有过程性的特点,致力于高效完成管理目标,避免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出现风险,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实施水平;

(3)C:根据PDCA循环法的管理效益,检测过程及已完成环节的安全效益,有效分析各项管理措施的价值;(4)A:该阶段具有汇总的理念思想,通过PDCA循环法中的衡量标准,评价安全管理的整个过程,优化煤矿的安全管理,与此同时,控制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风险,执行循环管理。

二、PDCA循环法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实际运用

结合PDCA循环法的应用理念,规划其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框架,分析PDCA的实际应用,如下:

1.策划(P)阶段的应用。策划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首要阶段,主要用于分析煤矿生产中的安全项目,规划未来可能发生的安全威胁,提前做出预防性的安排。策划阶段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发挥预测、统筹的作用,反馈安全管理的活动信息,便于规划煤矿生产的管理活动,利用实践性的手段达到管控目的。例如:某大型煤矿生产企业,充分利用PDCA循环法,该企业在策划(P)阶段,制定出安全管理的方案,严谨规划了安全管理的目标、途径,利用策划方案调动该企业的管理,以免遗漏安全管理的项目,该企业根据策划内容,指导并决策企业工作人员的行为,而且PDCA中的策划,规范了安全管理的标准,为该企业提供科学的管理方向。策划是PDCA循环法的起始部分,其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主动找出安全管理的主体内容,同时根据内容再衍生与其相关的其他管理项目,确保煤矿安全管理计划具有实践的价值意义。

2.实施(D)阶段的应用。PDCA循环法中的实施阶段,即是干预煤矿的安全管理,确保各项管理符合标准的策划。实施阶段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较为复杂,负责多项工作内容,如:分工、监督等,拉近管理目标与实际管理的距离。实施在PDCA中占据核心地位,其对煤矿的安全管理存在很大的影响,成为安全管理最重要的环节。部分煤矿生产企业不仅利用PDCA完成决策实施,更是利用其完成管理监督,监察管理实施是否具备可行性,一旦发现不良因素,立即进行调控,确保安全管理的顺利实施。例如:某煤矿企业在执行安全管理时,策划方案与实际管理发生脱节,增加安全管理的风险系数,此时该企业直接利用PDCA循环法,通过实施阶段约束管理的过程,以策划方案为目标,不断对实际管理进行协调,促使两者逐渐一致,由此规避了该企业在安全管理上的潜在风险,进而提高该企业管理的安全度。

3.检查(C)阶段的应用。PDCA中的检测阶段,运用在策划与实施之后,规避前两个阶段中遗漏的风险,排除风险隐患。煤矿安全管理本身属于系统性的项目,而且风险系数比较高,较容易遗漏管理项目,所以通过PDCA循环法中的检查阶段,完善煤矿的安全管理。例如:某大型煤矿企业,生产运行设备种类多,运行过程中存在较高的风险隐患,该企业通过策划和实施已经对安全管理做出了规划,但是仍旧无法规避细节隐患,如运行设备的潜在问题、新老设备的交替问题等,还需利用检查阶段,找出细节性的管理内容,加强安全制约的力度,该企业在检查阶段的控制下,全面检测煤矿生产的设备,深度做好安全工作,针对设备运行进行考察、考核,及时更换低于标准运行的设备,科学管控该煤矿企业的设备运行,降低事故发生率。

4.处置(A)阶段的应用。PDCA循环法中的处理阶段比较特殊,不仅参与到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而且更倾向于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提出正确的解决措施,控制安全事故的影响范围,最大程度的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效益。处置阶段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起到整改的作用,消除安全事故引发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利用组织的方式改善事故现场。除此以外,PDCA循环法处置阶段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还可准确找出引发安全事故的源头,提前启动管控措施,维持煤矿安全生产的环境,发挥PDCA循环法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解决煤矿管理中的安全问题,保障处置阶段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效率。

三、PDCA循环法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评价

PDCA循环法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具有一定的评价意义,指导并约束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分析PDCA循环法的评价,如:

(1)强化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风险预测,制定多项风险预测计划,弥补煤矿安全管理的不足之处,基于PDCA循环法的煤矿安全管理,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2)推进煤矿安全管理的改革,摒弃原有不合适的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的积极性,评价管理的整体过程,提升管理的实际标准;

(3)为煤矿生产构建安全的管理环境,利用PDCA循环法,管控煤矿生产,体现安全管理的价值,拓宽了煤矿安全管理的效益。

四、结语

PDCA循环法比较贴近煤矿安全管理的实际发展,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效益和效率,促使煤矿事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得到很大的改进,满足煤矿发展对安全的需要。PDCA循环法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运用,表现出创新与改善的效果,有利于构建完整的管理体系,约束煤矿安全管理的进行,由此加强PDCA在煤矿安全中的管理力度。

pdca循环篇5

关键词:PDCA循环;农村水污染;绩效

一、引言

一直以来,农村地区的环境整治处于边缘化和被忽视的状态,水污染形势不容小觑,目前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对农村水污染的关注度逐步增加。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同时再次强调了要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而根据农村水污染情况采用环境绩效评价逐渐成为业界内提升治理水平重要工具之一,在整治农村环境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基于此,本文借鉴经典的PDCA循环控制思想构建了基于PDCA的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评价控制流程,并针对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评价方案的实施及绩效提升策略等关键管理控制环节进行简要阐述。

二、PDCA循环管理理论

(一)概述PDCA循环又称为“质量环”“戴明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这一循环的全过程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及处理(action)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构成了一个循环不止的管理闭环。PDCA循环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绩效管理思维方式,每一个绩效管理周期是完成一次PDCA循环,因此,基于PD-CA循环下的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应该包含四个首尾相接的环节,整体循环上升,逐步促成绩效的不断提升。PDCA循环的优势主要在于程序严谨、管理层次多样、管理方法便捷、管理效果显著,因此可被多种管理活动应用。针对具体情况对该方式进行调整优化后,能够很好地应用到绩效管理活动中,提高绩效管理水平,从而更适合农村水污染治理这一工作。

(二)PDCA循环在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将PDCA循环应用于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管理中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PDCA循环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使得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考核目标更加明确。PDCA循环将复杂的绩效考核工作分解为有序的四个步骤,从开始便推动各被管理对象制定清晰的绩效目标,并确定产出及评价标准,由此能够使绩效考核有目的的进行,进而起到避免绩效管理过程形式化的作用。二是PDCA循环的周期性和可控性使得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考核方法更加匹配。PDCA循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四个步骤循环,这一循环在实施过程中涉及了事前、事中、事后全方面控制,这样便于各村镇灵活对农村水污染进行防治。另外针对不同类别的村镇和不同情况的水污染选择恰当的方法,从而保证绩效管理结果不会偏离目标。三是PDCA循环的持续改进性使得农村水污染治理绩效管理过程更科学。PDCA循环是一个螺旋式前进且逐步上升的过程,每一次循环结束都能够总结该次循环所取得的成效并改进存在的问题,同时将仍无法解决的问题和任务放在下一循环中作为目标处理,这一特质有效地保证了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管理的质量。

三、PDCA循环在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评价框架中的应用

PDCA循环可贯穿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评价的整个过程,由内而外,由上至下。在绩效评价的整体控制流程中,其流程可划分为绩效评价指标的控制(P)、绩效评价方案实施控制(D)、环境绩效评价结果检查控制(C)、绩效评价改进控制(A);而在绩效评价的指标选取过程中,其指标框架可包含环保计划(P)、环保措施(D)、环保考评(C)和环保整改(A)四个基本环节;针对绩效管理的结果;在对农村水污染提出改进意见时,可从提高环保计划调整能力(P)、加强环保措施实施力度(D)、完善环保考评方法(C)、优化环保改进手段(A)四个方面下手。

(一)基于PDCA循环的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指标框架1.环保计划环保计划(P)是指标框架中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涉及目标的确定、管理规章制定等基础性工作。该环节的重点是农村水污染防治方面的相关政策、计划是否健全,是否按照上级推送的核心任务确定环保目标任务等,以便为后续奠定基础。从内容上来设计,农村水污染防治制定环境计划至少应该包含农村治污责任具体分配、治污信息披露情况、环境培训及交流情况三大部分。2.环保措施环保措施(D)是在环保计划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方案、对策,并据此进行具体运作,重在对任务进行监控和关键节点管理,是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作为确保水污染防治绩效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核心基础,环保措施的设计可从污染物控制、资源利用、水安全保障三方面考虑。3.环保考评环保考评(C)是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该阶段的总体目标是评估各村镇在防污治水方面减轻环境负荷的实际行动落实情况。对于环保考评阶段的主要参考为污染控制情况、政策执行情况、水污染治理效益实现情况。4.环保整改环保整改(A)是根据上一环节的结果进行再调整的过程,重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管理的调整和改进,这是绩效管理目标取得成效的关键。对优秀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规范化,对漏洞部分进行修正并在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完善。这一环节的关键可分为研发改进、生态改进、机制改进。

(二)基于PDCA农村水污染治理绩效评价控制流程1.农村水污染绩效评价指标的控制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管理应该在新的绩效考核周期开始前便进行事前控制和事前计划,对应PDCA循环中的P环节。在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前文中制定的基于PDCA农村水污染治理绩效评价指标框架,结合被调査对象所在地区的相关政策以及政府出台的法律规章制度共同作为具体评价标准的选择依据。2.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评价方案实施控制在构建了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评价指标并对该指标进行处理后,接下来就要开始实施评价方案,对应于PDCA循环中的D环节。根据需要评价的对象,评价小组应着手收集被调查对象的相关文件资料,资料涉及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等多方面,评价小组可以通过实地观察、询问、检查等方式收集信息。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做到全方位、多角度,遵从一手资料优于二手的原则,从而使评估证据完整和可靠。3.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评价结果检查控制在PDCA循环中的C环节便是对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管理的实施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估,主要是检查设计的农村水污染治理绩效评价方案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能真实反映农村水污染防治成效。在得出实际结果后,可以将实际值同预期值比较,对于差异较大者,应重点关注,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在查找原因时可通过头脑风暴法,实地走访农村,倾听村民的意见,寻求乡镇环保所的意见等渠道,找到指标构建及方案实施环节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反复进行修改完善,达到最佳效果。4.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评价改进控制PDCA循环中的A环节,是在农村水污染治理绩效评价结果检查的基础上,根据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评价结果情况,给出相应的激励或处罚措施,提出水污染防治的进一步改进措施,对于不可控且暂时无法进行改进的因素,可以在新一轮PDCA循环中的Plan环节对构建的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调整。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的改进应该按照标杆管理的方法进行调整,即在表现优秀村镇中寻找匹配的水污染防治绩效标杆,通过对比找出自身不足并改进。如此,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过后,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就可以实现新的改进与提高,从而达到改善环农村境质量的目的。

四、基于PDCA循环的农村水污染绩效水平提升建议

结合PDCA循环可知环保计划、环保措施、环保考评、环保整改,影响着农村水污染防治的绩效水平,因此要想提高农村水污染治理绩效水平,同样可从PDCA四个方面对各村镇提出具体建议。

(一)提高环保计划调整能力各村镇应完善自身的水环境管理制度,加强信息披露程度和频率,保证环境信息公开及交流,同时更要明晰分配治污责任。制度体系不完善,涉及人员的责任划分不清晰,导致搭便车和形式主义时有发生。因此建立相应的水污染治理专项制度,有利于责任的划分,以便村民互相监督,共同完成任务。其次,应进一步完善环境信息披露情况和内容,通过多方式进行环境信息披露。例如,可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村镇宣传告示栏等公布水污染治理具体情况及相关数据。

(二)加强环保措施实施力度提高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水平的重点在于环保措施的实施,对于污染物控制措施,可建立并完善污染物管理制度,实行特殊污染物专人专管制度;充分结合农村地区的特点,将生态平衡施肥技术及生态防治技术落实到位,从源头上避免化肥和农药流入水区;另外,提倡农村污水处理的资源化,充分利用政府投资,加快废水处理设施的布建,将污水处理生态工程同农业生产需要结合起来,尽量做到水的循环利用。

(三)完善环保考评方法各村镇应对上年度制定的环保目标及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说明,并将本年度的水污染治理绩效结果同往年比较,以此作为依据合理科学制定下年度水污染治理目标;村镇也可向政府申请要求专业机构对水区进行检测并提出相应建议,为污染物控制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供可靠地数据支持;在资金的落实方面,对资金进行专项核算,严格实行财政报账制度,确保专款专用,避免发生截留、挤占和挪用环保专项资金的现象。

pdca循环篇6

关键词: PDCA循环;营销策划

一、PDCA循环的概念及其步骤和方法

PDCA循环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来的,所以又称为“戴明环”。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运转,离不开管理循环的转动。也就是说,改进与解决质量问题的各项工作都要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

PDCA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行动) 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的应用以QC七种工具和工业工程中工作研究的方法作为进行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P(Plan)——计划:确定方针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这一阶段的目的是回答“5W1H”为什么制定该措施(Why)?要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何处执行(Where)?什么时间完成(When)?以及如何完成(How)?所采用的步骤有,(1)分析现状,找出原因;(2)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或原因;(3)找出主要影响因素;(4)针对主要原因,制定措施计划。可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排列图、直方图、因果图、控制图、关联图。

·D(Do)——执行:实施计划中的内容。

·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注意效果,找出问题。方法主要有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等。

·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要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失败的教训要进行总结,以免重现;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

PDC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在质量管理中,PDCA循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有人称PDCA循环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之所以称其为PDCA循环,是因为这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要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其它问题尚未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则需要进行下一次循环。然而每一个PDCA循环都不是在原地运转,而是像爬楼梯那样,每一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这意味着质量管理每经过一次循环,都能够解决一批问题,质量水平也会有新的提高。

二、将PDCA循环应用于营销策划

PDCA循环不仅在提升质量水平方面非常有效,而且这种管理理念同样可用于解决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其他问题。下文将举例说明PDCA循环在营销策划中的应用。

所谓策划,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预期的目标,借助科学思维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对策划对象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对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以及围绕这些活动所进行的调查分析、创意设计并制定行动方案的行为。其实营销策划活动也包含“质量”的概念。笔者认为这里的“质量”可以理解为营销活动效果的好坏程度。高质量的营销活动自然可以达到大量销售产品和提升企业知名度的理想效果,这也是每个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但营销策划绝不是盲目的,不能人云亦云,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为自己的产品制定最恰当的销售方案。让我们以曾经风靡一时的“野马”轿车为例,看怎样套用PDCA循环理论来制作一个成功的营销策划方案。

1964年,福特汽车公司生产了一种名为“野马”的轿车。产品一经推出,购买人数就创出美国记录。各地纷纷成立“野马”车协会,甚至很多商店出售的墨镜、帽子、玩具等都贴上了“野马”的商标。是谁成功地驾驭了这匹“野马”?是谁塑造了野马轿车的成功营销?

著名的营销专家亚柯卡担任福特汽车公司副总裁兼福特部总经理后,便计划生产一种受顾客欢迎的新型汽车,这一想法是对消费市场进行了充分调查分析后产生的。

首先,亚柯卡在欧洲了解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红雀”牌汽车销售情况时,发现 “红雀”汽车太小了,又没有行李箱,尽管省油,但外形不漂亮,不实用。如不尽快推出一种新型畅销车,公司将有被竞争对手击败的危险。

其次,20世纪60年代,20岁左右的年轻人增长了50%,根据这一统计,公司预计今后10年,整个汽车销售量将大幅度增加。目标市场主要是年轻人。

再次,随着时代的变化,年纪较大的买主,已从满足于经济实惠的车,转向追求样式新颖的豪华车。

我们看亚柯卡是否在不知不觉中应用了PDCA循环的步骤来解决问题了呢?

1.分析现状,找出原因

现状是“红雀”牌汽车销售状况不佳,如不尽快推出一种新型畅销车,公司将有被竞争对手击败的危险。

2.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或原因

除去上文所述,造成“红雀”牌汽车销售业绩不佳的原因可能还有很多。案例中没有详细列举,需要调查人员在具体的环境下具体分析。

3.找出主要影响因素

依据本案例,主要影响因素有三条。(1)“红雀”汽车太小,又没有行李箱,既不漂亮也不实用。(2)20岁的年轻人大幅度增长,他们追求新型时髦轿车。(3)人们已从满足于经济实惠的车,转向追求样式新颖的豪华车。

4.针对主要原因,制定措施计划

综合以上信息,公司初步形成了一个新产品轮廓,福特公司要推出一部适合“饥饿市场”的新产品,其特点是式样新,性能好,可载4人,不太重,价格便宜(不超过2500美元)。

5.执行、实施计划

(1)产品。车型独树一帜,车身容易辨认,更容易操作。具备行李箱,外形像跑车。它比一般经济型车多了圆背座椅、装饰、车轮罩及地毡。外表也非常有特色:车身白色,车轮红色,后保险杠向后弯曲形成一个活泼的尾部,简直就是一匹野马。

(2)品牌。取什么名字来吸引顾客?广告策划人认为美国人对二战中 “野马战斗机”的名字如雷贯耳,用“野马”做新型车的名字,将极有吸引力,不仅能显示车的性能和速度,而且适合美国人尤其是年轻人那种放荡不羁的个性。随后,策划人又为新车设计了一个标志,一个奔驰中的野马模型。

(3)定价。为了确保车的价值和认可程度,在新车推出之前,公司邀请了52对夫妇,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带进样品陈列室参观,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感想。一部分收入较高的人对新车的样式感兴趣,另一部分则认为车过于豪华而不敢问津。亚柯卡请他们估计一下车价,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要1万美金,并表示不会购买。当亚柯卡宣布车价在2500美元上下时,大家惊呆了,纷纷欢呼道,“我们要买这部车。”摸透消费者心理后,亚柯卡把车价定位于2368美元,同时拟定了一系列促销方案。

6.检查计划执行结果

经过一系列铺天盖地的营销活动,“野马”风靡全美。新车上市的第一天,就有4万人涌到福特店购买,一年之内销出118118辆,创下福特最高销售记录。

7.总结成功经验,制定相应标准

野马汽车成功的经验显而易见,那就是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准确的市场定位,极具诱惑力的产品和价格,以及卓有成效的促销方案。这些经验将为今后福特汽车公司推出新款汽车起到积极的借鉴和引导作用。

8.把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汽车还会产生不断变化的期望,福特公司将再接再厉满足这些新需求;也许今后福特公司还可能着手生产汽车系列的各种产品;甚至将进入与汽车市场完全不同的市场……总之,问题会层出不穷,PDCA循环也会滚动不息,企业的质量正是在这一次次的循环中不断进步,逐渐提升。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在运用PDCA循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只凭借主管臆测,而需要用上文提供的一些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使我们对问题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和把握,对症下药才能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三、总结

PDCA循环是为质量管理而生,但它的发展和应用却能够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上文仅就一个案例讲解了PDCA循环的实际应用,管理者可以灵活地应用这一思路解决企业日常管理的许多问题。希望我们的企业能够在一次次的PDCA循环中不断提升自己,最终造福整个社会。

参考文献:

[1]黄 怡:质量—生存与价值的起点[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pdca循环篇7

一、水利工程施工的危险点分析

水利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危险点,这些因素为施工安全带来巨大的挑战,通过对危险因素进行整理、分析,可以为施工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环境因素。大型水利工程的许多项目受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的影响,选址多数远离城镇,像三峡大坝工程、小浪底水电站工程等,大多地处深山峡谷,交通不便,并且自然环境复杂,潜在的危险性大。许多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受气象条件影响而引发自然灾害的可能性大,经常遇到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事故的威胁,现场安全控制难度很大。

(2)技术因素。水利工程的建筑物构造形式多样、施工工艺复杂,如大坝、桥梁、隧道等主体建筑,在施工生产过程中需要多工种作业、多类型设备同时运行,在同一施工现场发生水平、立体交叉作业,这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员、设备危险因素,需要采取不同的技术对策予以消除或加以控制。

(3)人员因素。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分布地域广泛,总承包单位将部分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进行施工已是一种普遍的现场,分包单位的能力良莠不齐和用工的多元化,人员流动频繁,安全管理资源不足,加大了管理到位的难度。

二、PDCA循环的过程

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关于管理过程运行的模型,又称为“戴明环”,它是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方法。PDCA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英文的首字母的缩写,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闭环管理体系,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要经历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将PDCA循环应用到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中,为整个企业、各部门以及各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科学化、条理化和系统化的管理工具。PDCA循环可以适用于整个水利工程项目,也可以适用于各分项工程和各施工工序,基层班组施工工序的PDCA循环包含于各部门分项工程的PDCA循环中,各部门分项工程的PDCA循环包含于整个企业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的PDCA循环中。每层分别循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但是不管小环还是大环,目标是一致的,都是绕着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展开,通过大环套小环把企业部门以及工程各工序联系在一起,形成统一的整体。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管理PDCA循环的四个过程基本原理是:制定某段时间安全生产管理的计划;针对制定的计划进行具体的实施;根据实施的结果进行效果检查;对总结检查结果进行处理,好的经验进行推广,失败的经验进行总结,发现的问题和出现的新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进行解决。

P阶段:计划(Plan)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水利工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通过分析找出危险源存在的根本原因,然后根据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具体步骤如下:(1)针对现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安全生产与管理的现状,通过现场安全检查找出不安全因素,应用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对某一具体施工工序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具体的分类,确定危险源,这样的分类辨识方法便于危险源的动态管理。(2)对辨识出来的危险源进行具体分析,找出施工过程中产生危险源的原因。(3)从找出的的原因中分析出主要影响安全的因素。将危险因素作为主要控制对象,根据现有施工情况,制定整改方案和计划。(4)根据制定的整改方案和计划,具体落实到与危险源相关的人员,严格按照5W1H进行贯彻执行。

D阶段:执行(Do)阶段(5)管理人员按照制定的安全计划和措施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实施。

C阶段:检查(Check)阶段(6)在安全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及时进行实际执行的效果的检查,与安全措施计划中的预期目的进行比较,如果出现偏差及时制定纠正措施,保证安全措施的执行的效果达到计划要求。

A阶段:处理(Action)阶段(7)总结经验,根据检查的结果对安全管理的过程进行归纳总结,这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经验纳入有关的规章制度,作为进一步的工作标准;失败的教训作为前车之鉴,防止以后再次发生。(8)一个循环的结束,只是解决了部分问题,PDCA循环的四个过程是连续不间断进行的,对于仍然存在的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成为下一个循环需要解决的问题,使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PDCA循环的分析

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PDCA循环以实现“持续改进”和“预防为主”为目的,以风险管理的过程为核心,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及时发现工作中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补充或者改进现有的安全措施。水利工程单位的各部门和班组都应根据各自的安全责任,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细化,制定管理和保障措施,确保上级安全风险可控、能控、在控。在PDCA循环运行过程中,不论大环还是小环,都随着施工条件、现场环境和施工人员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这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都会随着改变,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PDCA循环。尤其体现在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环境、技术、人员因素复杂多变,使安全事故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目前虽然许多施工现场开展了安全性评价,但是缺乏事故发生的预见性,只是针对施工现场的状态分析,不能预测和判断下阶段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情况,这就需要通过PDCA循环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方案,使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结束语

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PDCA循环不是同一个水平上的循环,是类似于爬楼梯不断提升的一个过程。PDCA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一次结束就完结了事,不论大环还是小环,在上一个循环的基础上,针对上个循环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下一个循环,使安全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pdca循环篇8

关键词:PDCA循环 内部控制 综合评价

一、PDCA循环理论的具体含义及特点

(一)PDCA 循环理论

最初由休哈特在1930年构想出,由美国戴明博士最先提出并运用于全面质量管理中,所以又被称为“戴明环”或“戴明循环”。P、D、C、A 四个字的含义如下:

(P) 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执行。

(D) Do-执行。指具体运作,将计划中的内容付诸于行动。

(C) Check-检查。指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并对执行过程进行分析,找出问题。

(A) Act-行动或处理。指处理总结检查的结果,总结经验。成功处便于以后的运用和参考;失败处引以为戒。

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实现阶梯式螺旋上升。PCD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对绩效管理尤其适用。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其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本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他们应该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获益。

过程方法:将相关的活动和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管理的系统方法:识别、理解和管理作为体系的相互关联的过程,有助于组织实现其目标的效率和有效性。

持续改进:组织总体业绩的持续改进应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

互利的供方关系:组织与其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二)PDCA循环的特点:

(1)周而复始。PDCA循环的任一环节都是下一环节的开始,是周而复始地进行。这样可以全面的解决问题,而且当新的问题出现时,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依此类推。

(2)大环带小环。类似行星轮系,一个公司或组织与构成它的各部门、各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大环带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的关系。

(3)阶梯式上升。PDCA循环并非只停留于一个水平上,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提升、水平逐步提高的过程。

(4)统计的工具。PDCA循环将科学的统计观念和处理方法融入其中。

(三)内部审核策划的内容与要求

组织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应对审核方案进行策划。应规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内审的时机选择应有利于迎接管理体系外审或监审;当管理体系运行中出现不稳定状况,全员质量意识不够、领导重视不够或出现懈怠情绪,组织发生变化、质量人员有变动,组织的质量趋势下滑或不稳定,顾客满意度下降或不稳定等情形下将进行内审。审核的频次依据企业规模、场所状况、产品的种类、质量和服务的状况、环境和法律的要求进行策划,可以一次也可多次审核,要求做到覆盖整个标准和所有部门。审核的方法采用部门审核、过程审核的方式通过查阅资料、捕获证据、现场考核、随机调查、询问的方法进行。遵循正向取证,逆向溯源的原则,在取得符合的证据的同时重点寻找不符合、有效性差的证据。

二、可行性分析

一方面, PDCA 循环理论中, 每个循环都是大环套小环, 环环相扣,彼此互相制约又互为补充的,上一级是下一级的依据和基础, 下一级是上一级的落实和具体化, 每一循环都涵盖了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这三大环节。而内部控制体系在企业的应用过程完全符合这一特征。

另一方面, PDCA 循环理论认为, 只有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中, 研究对象才有可能得到不断提升。而这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完全吻合, 内部控制体系适应企业并非一日之功,它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在执行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逐步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因此, 这一过程符合PDCA循环理论的原理。

综上所述, 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是完全可行的。

三、内部控制体系的PDCA循环

从宏观上看,PDCA 循环框架包涵了所有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执行、更新调试等内容,整个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都在依照PDCA循环管理的方式运行。

计划阶段(P)

该阶段是人们对研究对象的发展所作的宏观布置和总体规划。计划的得当与否,对管理职能的发挥和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有直接影响。而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管理职能的高效率。

执行阶段(D)

在内控体系循环中,该阶段是企业内控制度和标准的具体执行,是内部控制工作循环管理的中心环节。即指按照内控标准的要求,基于内控基本原则,通过对风险评估、内部环境、内部监督、控制活动和信息与沟通等五大要素的宏观分析, 将企业主要业务流程等的风险识别与控制落实为具体的企业行为。该阶段将直接体现出企业内控标准是否适当、目标能否达到等内容。

检查阶段(C)

即内控体系循环的考核检查阶段,主要与企业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工作结合起来使用。二者本质相同,差别仅停留在周期问题上,当假设内控体系循环周期是一年的前提下, 二者演变为同一个问题。随着内部控制各项措施的实施,内部控制不适应企业的地方逐步体现出来, 诸如经营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合规目标与战略目标的冲突、风险中不可抵御的系统性风险、关键控制点设置的不合理等问题都需要不断的发现并及时加以解决。因此,在该阶段企业必须开展各种日常的、阶段性的汇总检查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考核”活动,不断发现和消除存在于内控体系中的隐患因素,以保证内控的高效率运行。

改进阶段(A)

即行动阶段,是PDCA循环的关键环节,也是下一个PDCA 循环的催化剂。我国的内控体系主要从美国框架借鉴而来,这难免会导致出现与我国特有国情不适应的地方,另一方面,不同企业在引用我国内控基本规范的时候,由于理解不到位或者不加分析全盘照抄的情况,使基于企业特点建设的内控规范并不适合企业。因此,对于C阶段所暴露出来的不适应性,在A 阶段需要不停进行局部调试, 甚至企业宏观内控标准的大幅度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内控体系的高效性,不断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基于PDCA循环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综合评价指标

在内部控制体系PDCA 循环理论的分析前提下,根据PDCA循环划分为四个指标: 计划、执行、考核、改进。

计划环节在内控体系的评价主要指制度或标准的评价。根据我国《基本规范》中内控有效性的相关规定,通过风险评估、内部环境、内部监督、控制活动和信息与沟通等五要素, 对计划进行总体评价,以考察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性、灵活性、适应性,以便决定是否对内部控制标准进行更新调试。

执行。该指标的目的是为了测度在上一指标中提到的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具体执行情况。

检查。借助于《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中关于自我评价的相关内容, 检查指标主要包括考核的程序、范围、方式、频率和结果的反馈5个指标。借此达到对企业内控的自我评价工作做出较为全面的评价。

改进。改进指标选取应关注企业依据考核结果所进行的管理活动,主要包括奖惩、改进措施以及改进后的评价等方面。以此使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得到不断提高。

五、结束语

基于质量管理学中的PDCA循环内部控制体系将企业内控体系的自我评估与社会评估有效地结合起来,完成了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综合评估。借助PDCA循环理论,使内控体系不断完善,提高了企业内控制度的适应性,此外,将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拓展到自我评价和内控改进的工作中,对全面内部控制的建立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韩传模,汪士果. 基于AHP的企业内部控制模糊综合评价[J]. 会计研究, 2009,(04)

[2] 南京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课题组. 论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的现实模式――基于112个企业案例的研究[J]. 会计研究, 2010,(06)

[3] 陈汉文,张宜霞.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J]. 审计研究, 2008,(03)

[4] 骆良彬,王河流. 基于AHP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模糊评价[J]. 审计研究, 2008,(06)

上一篇:微循环范文 下一篇:循环小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