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乐学氛围 提高学习效率

时间:2022-08-14 04:23:03

创设乐学氛围 提高学习效率

摘要:学生的“情绪生活”在学习中十分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孩子一个开放的课堂;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创设乐学氛围;创设情感氛围,激发学生乐学;并巧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创设;乐学;学习兴趣;氛围;学习效率

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创设乐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二、创设情感氛围,激发学生乐学

“情”并非是凭空产生的,它根植于教材和生活中,它常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手段,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

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宽阔的知识背景,这一独特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可利用教材本身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乐学。如《再见了,亲人》一课,这篇课文感情真挚强烈,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不但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在理解第二段课文时学生在理解小金花失去妈妈的心情过程中,总倾向于小金花对敌人的恨,而忽略了她失去妈妈的悲痛。因此,朗读这段课文时要先让学生通过自由找出最能表现刚强的词语“脚一跺”、“抽动两下”,再引导理解这些词语中流露出的情感。通过分析,学生体会到小金花是把失去妈妈的悲痛深埋在心底,更把满腔的仇恨对准了敌人,化悲痛为力量,发誓要为妈妈报仇。学生理解了课文,也就把握了朗读的情感基调,进一步体会情感。

三、巧用幽默语言,激发乐学情绪

教学中,幽默能给人以亲切、轻松平和等的感觉。它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妙趣横生又鞭辟入理、寓教于乐又乐而不嬉。教师语言的幽默感,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成轻松愉快的学习心态起到重要作用。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适时恰当的说些富有哲理性、知识性和情趣性的笑话。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说服人、开启人、给人以智慧和力量的育人过程,不一定非要在那么庄严、典雅的气氛中进行,也可以在双方谈笑风声中进行,以笑移情、生情,在笑声中说服人、开启人,给人以智慧和力量。在教学中教师正确地巧妙地穿插笑话,不仅可以起到弦外有音、启人深思的作用,而且有利于育人品德,沟通师生情感。也可以巧引典故。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典故,这些典故事实上都是一种劝人方式,同样也都包含了诙谐的笑话和知识。要古为今用,引用这些典故,不仅使学生加深理解传授的知识,同时也能向学生暗示事理、传递情感、创造愉快的情感。还可以联系实际渗透一些名人趣事或歇后语。这种方式既可以引起学生发出会心的笑,又不失教学的神圣和典雅;既能使学生开启心智,又能使学生在思想深处留下深刻的教育印痕,有的还能使学生终身难忘。

四、运用电教媒体,创设乐学氛围

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抓住小兴安龄一年四季景色变化特点,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诱人与物产丰富。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情与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小兴安岭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这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小兴安岭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同学们兴致盎然。然后我又用语言描述:请大家上飞机,闭上睛睛。然后,我按下录音机键,教室里响起隆隆的飞机声,逼真的声音仿佛真让学生感到乘上了飞机,来到了小兴安岭。同学们一睁开眼睛,又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小兴安岭的树真多啊,小兴安岭真美啊……学生们置身于小兴安岭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这里运用电教媒体,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

五、给孩子一个“开放”的课堂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们的一切!要让他们尽情地去体验、探索、感悟,去展示自己。在课堂上,孩子们往往期望老师让自己展示收集的资料,如果我们帮他们实现了这一愿望,那么无论课内或课外,他们都会有极大的热情去学习。

另外,还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生活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源泉,是课室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因为生活中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所以,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让学生观察生活,再现生活,体验生活,生活中孕育语文教学,应让学生联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来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觉得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很好地证明了这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应该眼里有资源,心中有教育。

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导游业务》课程任务型教学模式探讨 下一篇: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