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图书深层次编校整理的探讨

时间:2022-08-14 04:18:11

基于专业图书深层次编校整理的探讨

摘要 出版技术的变革和出版行业的转型,使图书出版进入空前的繁荣时期。无论是纸质书、电子书,还是网络出版,都离不开编校整理。特别是由于近年来编校工作的社会化,更凸显了编校整理的重要。专业图书公式多、图表多、体例复杂,因而在做好统一体例,统一格式的基础上,对专业图书进行深层次地整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编校面临的问题及深层次整理的敏感点、呼应点、排版点和人员的素质要求,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图书质量;数字出版;专业图书;编校深层次整理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1-0011-02 2013年12月4日各大媒体纷纷刊登“教材出错,人教社致歉”,报道称人教社承认由于时间仓促,出现了一些编校问题,给广大师生教学带来了困扰。无独有尔百道网联合中国电信天翼阅读在2012年“315”日曾发起数字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读者满意度仅为三成。认为数字阅读内容不完整、错别字多、图片显示错误、排版不美观、格式混乱的读者比例接近七成。这虽然是针对电子书所做的调查,但是对于纸质书同样不容乐观。这无疑给我们从事出版工作的人敲了警钟。而作为专职的编辑、校对人员,对提高图书质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书稿整理是出版流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编校工作的延续。原指从体例、格式、统一等方面对全书进行整体审视,使版面安排合理,脉络清晰;既方便读者阅读,又能给人以美感。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数字出版的普以及编辑、校对工作的社会化,专业图书的整理工作也随之深化和扩展,赋予其新的内涵,因此编校整理的深层次就成为保证图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1  编校 工作面临的问题 数字出版虽然减少了原稿与校样之间的差异,却集中了作者、编辑、录入、排版及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各种差错,还具有模糊、隐蔽、复杂和广泛的特点。 1)磁盘的数字化转换技术使作者能够轻松地参与排版。但专业类书稿对排版要求极高,作者在处理图表、公式及符号和结构式时会产生各种差错; 2)数字化出版使版面设计更加多样化,改版也更加容易。但在改版过程中极易产生各种隐形差错; 3)编辑在处理书稿时往往注重把握书稿的思想内容、基本观点和整体结构,而对排版软件不熟悉,对改版和改换系统版本引起的差错不敏感; 4)出版周期的缩短、新入职人员不断增加,以及对业余加工编辑的过度依赖,使发稿质量难于达到齐、清、定的标准; 5)目前出版社编辑、校对工作日益社会化,特别是专职校对严重缺少,书稿的校对很大一部分靠外校人员完成,而外校人员流动性较大,整体素质偏低,并一味地追求数量,很难担当得起“校是非”的重任。所以在现阶段无论是责任编辑,还是责任校对在传统整理的基础上,都应对书稿进行深层次地整理,以保证图书质量。 总之,数字化技术虽然减少了出版社的排版环节,却增加了编辑、校对整理的难度。怎样利用专职编校人员特有的优势,通过深层次整理去发现书稿中的隐性错误,延伸“校是非”的功能,摆在了我们出版者的面前。 2 深层次整理的探索 深层次整理就是要求在做好统一体例,统一格式的基础上,关注数字出版条件下各类图书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要有高度的职业敏感性,知道书稿中什么地方最容易隐藏是非。就专业图书而言,由于图表多、公式多、符号多,内容类型繁多,排版复杂,其差错更为隐蔽、模糊和广泛。在整理时就是要抓住书稿中的这些敏感点、呼应点、排版点,以点带面,通览全书。本着善疑、多思、勤查、慎改的原则,对全书进行细致、全面、深层次地整理。 2.1敏感点指那些校样中经常出现的错误。 1)专业类图书中的一些名词术语、图表、单位、公式、结构式、符号较易出现错误,因此是整理中需要关注的敏感点。 【例】 双偶氮染料的分子量一般要高于单偶氮结构染料……  分析:根据《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的规定,“分子量”是已经废弃使用的物理量名称,规范应用“相对分子质量”。 【例】 分析:上式属于量值表达不规范。这是一个量的方程式,第二个等号左边是物理量(速度),而等号右边是数值,显然不相等。量值是数值与单位的乘积。正确的表示方法应为: 在数字出版条件下,标准法规是编校工作判断正误的依据。编校人员在整理书稿时,要着意培养直觉的敏感性,积累一些专业知识和名词术语,了解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在出版物中的常见错误。经过长期的积累,对容易出错的地方就会形成敏感点。 2)插图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其最大特点是形象、直观。但图中的差错极隐蔽,并且最易被忽视。曾有媒体曝光某教科书的插图中,屈原、祖冲之的衣服被穿反。所以插图是整理时的又一个敏感点,整理时要特别关注。 【例】 (a)(b) 钉胸袋 分析:这幅服装款式图上标明的是“左前片(正)”,而图片显示的却是右前片(正),显然图上文字说明与图显示的方向不符,属于图片镜像错误,应改为: (a)(b) 钉胸袋 深层次整理是“校是非”的延伸,也就是说在整理时不能仅仅简单地梳理图号,而是要检查图片是否和图注及图上文字相符,细查明辨其中的点滴不同。 2.2呼应点 依据书稿内在的联系,通过检查图文呼应,图表呼应、公式呼应、注释呼应等,发现问题,订正讹误。它不仅起到消除编校中的疏漏,达到提高编校质量的目的,还为编辑加工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例】 (1)纬平针织物单位面积重量G (g/m2): G=4×10-4L・PA・PB・Tt (2)添纱衬垫织物单位面积重量G(g/ m2): G=4×10-4PA・PB(Lp1・Tt1+Lp2・Tt2+Lp0・Tt0) 分析:(1)和(2)同样是计算单位面积重量,但前后对照发现,(1)中是“4×10-4”,(2)中是“4×10-4”,显然二者必有一误,后经确认,实际(1)中“-4” 应为“10”的上角。 编辑加工和校对整理的侧重点不同,编辑更加注重书稿内容和对整体结构的把握,对作者在处理图表、公式和符号中产生的差错以及改版和改换系统版本引发的差错不敏感。 【例】 制作时要求左右袖口的褶裥对称,袖克夫圆顺,形状一致,止口均匀,里不反吐。绱袖头 分析:“袖克夫”即接出来的袖头,由于作者知识老化,在文稿中没有正确使用名词术语。而编辑在加工时又只是改正了文中的错误,却忽略了图的修改,因而造成了文与图不一致的情况出现。图和图注中的“袖头”均应改为“袖克夫”。 注重前后、左右互证,图内、文中呼应,是进行深层次整理的主要手段。 2.3排版点 无论编辑、校对在整理时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表号及表的位置是否正确,往往忽略了表是否排得合理,以及表中是否有明显错误。【例】 表5-1-22010年东部沿海五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 单位:亿元项目 地区 全省 国有 企业 集体 企业 股份制 企业 外商及澳台商投资企业 私营企业 浙江 51394.20 3331.26 123.12 237.91 13104.16 22792.11 江苏 92056.48 4451.71 1289.82 4632.18 36592.50 32644.65 山东 83851.40 5486.12 2632.62 22896.10 14365.94 30480.87 广东 85824.64 4595.82 767.03 30802.53 45519.23 16201.08 福建 21901.23 1478.99 551.15 2929.96 10657.57 6205.94 上海 30114.41 1752.99 244.53 2877.23 18407.67 3483.32资料来源:2011年相关各省统计年鉴 分析: 1)此表表线多且表题与表中内容有不符之处,表题为“五省”,表中却是“五省一市”。 2)表头的“项目”表达不准确,建议改为“企业性质”。 3)“全省”改为“总计”,移至表的右端。 修正: 表5-1-22010年东部沿海五省一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 单位:亿元地区 企业性质 总计 国有 企业 集体 企业 股份制 企业 外商及澳台商投资企业 私营企业 浙江 3331.26 123.12 237.91 13104.16 22792.11 51394.20 江苏 4451.71 1289.82 4632.18 36592.50 32644.65 92056.48 山东 5486.12 2632.62 22896.10 14365.94 30480.87 83851.40 广东 4595.82 767.03 30802.53 45519.23 16201.08 85824.64 福建 1478.99 551.15 2929.96 10657.57 6205.94 21901.23 上海 1752.99 244.53 2877.23 18407.67 3483.32 30114.41资料来源:2011年相关各省统计年鉴 修正后的表既简洁清晰,栏目编排也更为合理,便于读者获取信息。表格选用得合适,设计得合理,文章才能论述清楚、明白。表格排版复杂,极易产生各种隐性错误,所以是编校进行深层次整理的关注点。 3 深层次整理对编校人员的素质要求 对书稿进行深层次整理是一项复杂的劳动,是经验、技能、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其是否能对书稿提出适宜的、操作性很强的修改意见,以此来保证图书的质量。 从事专业图书整理的编校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 2)较深的文化功底和一定的专业知识; 3)丰富的编校实践经验和扎实的业务基础,熟知专业图书出错的规律; 4)熟练掌握和规范使用有关图书出版的各种国家标准。 4结论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在编校工作日益社会化的今天,深层次整理已成为保证出版物的内容质量、技术质量和排版质量的重要手段。敏感点、呼应点、排版点是编校人员在整理中的关注点,并非编校整理的全部职责,但编校人员如将这些关注点谨记于心,就能在整理时快速发现书稿中的可疑点,不仅能消除校对的疏漏,还能为编辑加工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参考文献 [1]宋玉平.构建图书编校质量的多重防线.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08-08. [2]宋瑛.图书编校质量滑坡的根源探析.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9(1).[3]张卓冉.图书编校质量浅谈.中国出版,2011(23).

上一篇:浅谈当前我公司存在的一些问题 下一篇:分析我国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方案建设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