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好一节数学课的再认识

时间:2022-08-14 01:06:24

对上好一节数学课的再认识

摘要:笔者在近几年参加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听过许多数学老师的课堂教学观摩课,感受颇多,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能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和欣悦的心情从事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就如何上好一节高中数学课谈谈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上好 数学课 再认识

1、创设情境,导语自然。每堂课的导语一定要自然。最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生活中引出问题,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提出如何解决问题、进入课题,这样学生思维自然随着问题迁移,将新旧知识连成一片。导语一定要具有概括性、启发性、严密性、准确性、实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自己动手得到答案走出课堂。因此,每节课的导语是组织好一堂课,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

2、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由于数学课是一门严谨的学科,特别要求教师语言准确,因此就有很多教师认为数学课的语言呆板、没有生气,无法象其它科目的教学语言那样丰富多变。笔者认为数学课上的语言同样可以是幽默、诙谐、生动、形象的。授课时的口语可以从音量的高低、大小、长短,来进行抑扬顿挫的变化。重点部分,就可以提高音量,放慢节奏,引起学生们的注意。需要学生思考的地方,可以略作停顿,让学生们展开丰富的想象。除口语外,教师们还可以采用许多体态语言,如采用表情、手势等来辅助教学。如目光扫视教室,可以使学生们聚精会神,微笑关爱的表情可以给学生以信心,疑惑的表情可引起学生们的思考。

3、难度恰当,符合实际。每一节课都应当是有针对性的,没有一个适合任何学生的教材和教案。教师设计一节具体的课时,都应当把它当做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只有根据学生实际和充分考虑当时当地的教学条件,确定恰当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什么是重点,难点如何突破,要渗透哪一类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是探索和发现,是采用直观教学,还是组织学生讨论,都要设计好,并在课堂教学中予以兑现。不考虑学生实际,不分析和利用现有条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4、学习环境,宽松和谐。好的课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讲课首先得让学生想起来,也就是要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在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以后,促使学生进行信息加工。就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进一块石子,在水面上形成波纹,能够与学生的思维产生共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幽默的语言,和蔼的态度、手势和表情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师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为了让学生进入角色,教师首先得进入角色,在问题的情境中,师生之间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思维的交流。上板着面孔的课,教师在说“单口相声”,学生可能会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但他们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的探索热情,更谈不上能力培养了。

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有游戏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

5、关注过程,体验数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学习,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会数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讲授所要学习的概念和原理,而后再让学生去做一定的练习,尝试去解答有关的习题,其潜在的假设是:学和做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只有先学会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而现在倡导的教学理念,正好用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先鼓励学生去做,在做中学。因为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甚至可能还要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

6、思考反思,留有时间。学习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监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课堂教学的进展与目标的差距,采取各种增进和帮助思考的策略,而且引导学生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培养反省认知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我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今天学的这些知识(或研究的这些问题)之间有何联系?”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有人甚至将一个人是否具有反思习惯作为一个人是否聪慧的指标。由此可见,在评课时教师对学生进行自我监控与反思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

7、设疑结尾,意犹未尽。一堂好课也应设“矛盾”而终,使学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在一堂课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国章回小说就常用这种妙趣夺人的心理设计。每当故事发展到高潮,事物的矛盾冲突激化到顶点的时候,当读者急切地盼望故事的结局时,作者便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尾,迫使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课堂何尝不是如此,一堂好课不是讲完了就完了,而是词已尽意无穷。这样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节课的教学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当然,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转化为学生自己思维的矛盾。只有把客观矛盾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思维矛盾,才能产生激疑效应。

8、借用教具,联系实际。在教学中,为了将数学课讲得形象、具体、生动,教师们不应局限于一张黑板、一支粉笔,而应该借助于现代教育手段,如多媒体、几何模型、简笔画等,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联系到具体事物上。同时,在课堂上一定要联系实际生活,要善于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或者在课余布置些实践活动课,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获得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例如在上《立体几何》课时可以联系实际生活的数学模型,面积、体积的测量和计算,让学生们认识到数学就在他们的身边,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学好数学,能够更好的认识客观世界、服务于生活,实现美好的人生价值。

上面几点是从教学活动的整体上考查上好一节数学课应当提倡的活动方式和设计标准。评价一节课还可以从另外一些角度入手,如从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入手,即学生的参与程度(特别是在操作、小组活动、讨论等环节中学生的表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情感和自信心方面的表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交流情况(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学生在思维水平上的表现(创造性、灵活性)等等。

以上几个方面,仅是我本人的浅显之见,我相信同仁们一定还有其它更好的、更妙的经验和方法让每一位中学生对数学课都有浓厚的兴趣,从而轻松愉快地完成他们的数学学习任务。

上一篇: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一篇:如何学好高中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