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预习――主体性化学课堂教学的基础

时间:2022-06-30 11:40:27

强化预习――主体性化学课堂教学的基础

摘要:预习是主体性化学课堂教学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为克服预习一般化而开展的学期预习、实验预习、文献查阅三种预习策略。

关键词:预习 主体性 学期预习 实验预习 文献查阅

预习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可以发展自学能力,学会学习。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转化成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主体,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本文就我们为克服预习一般化所采用的三种创新方法作些讨论。

1、开展学期预习。学期预习一般在暑假、寒假内进行。放假前,我们先向学生公布下学期要完成的新教学内容,并简要提示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学习时的注意事项。学生预习的主要任务是了解要学教材的知识体系;了解一下自己在新的学期中可能遇到哪些知识障碍,在假期内做一些知识上的准备工作。这样可减轻学生开学后的学习负担,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2、提倡实验预习。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已被广大教师所认识,但由于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对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掌握不够透彻,更谈不上对实验的探索和创新了。提倡实验预习,让学生在课前对实验有较充分的认识,就能更好地发挥实验的功能。实验预习,我们常采用下列两种方法。

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实验的理解,设计实验方法、选择实验仪器,并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去发现问题、积累问题,然后在上课时进行交流、探讨。解决所出现的问题,寻求最佳的实验方案。这样做学生不仅对实验的目的明确、原理清楚,还能很好地培养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创造虚拟实验,用于实验的预习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动画技术,可以“解剖”某些复杂的实验仪器(如启普发生器,分液漏斗等)。让学生了解仪器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使用原理,使学生对常见仪器的使用有深刻的了解;虚拟实验中实验步骤可以重复并和真的一样。通过虚拟实验后,再在上课时进行实际操作,同学们反映这样做胸有成竹,省时高效。

3、指导文献查阅。学会文献查阅,并能从文献的图、表及文字叙述中得出相关的结论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方面,也是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所必备的能力。为此,我们把文献查阅也列入预习之中。

例如,在讲到炼铁、炼钢时,我们可以先指导学生去查阅我国铁矿石的主要分布地区,矿石的主要成份及储存量:我国的大型钢铁厂生产工艺及现在的年产量:我国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钢铁工业的发展情况等等。

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学会快速查阅文献的方法,培养学生能读懂一般性科普类文章。并能根据有关资料得出结论的能力:使学生有比较宽厚的知识背景,更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还有利于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如爱国主义教育)等。

总之,教师要努力增加学生预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也只有预习在先,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才能更好地发挥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上一篇:对江西高校服装设计专业产、学、研结合培养人... 下一篇:初中数学作业批改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