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课堂”数字化发展的实践与前瞻思考

时间:2022-08-13 11:02:12

“合作课堂”数字化发展的实践与前瞻思考

【摘要】 “合作课堂”是教学改革一个有效途径,要实现“合作课堂”持续有效推进,就需要与之匹配新的措施与手段,形成一个新的教学生态体系。“合作课堂”数字化发展是学习新模式与新技术的共生组合,在教学中实现了几个方面的功能:1.更为便捷的教师控制;2.更为便捷的学生小组展示;3.更为便捷的教学任务管理;4.更为丰富的终端软件体验;5.更为开放强大的互联网搜索功能;6.更能激励创新的互动平台。

【关键词】 合作课堂 数字化 实践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3-001-02

全面深化改革,教育改革何处去?

我们认为,就基础教育而言,首要实现突破的是课堂教学的变革。我们在寻求一个有效的突破口。在南宁市五一中路学校开始引入“合作课堂”,“合作课堂”通过让学生由被动学习、个体学习、机械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转变,从知识建构的角度来说,“合作课堂”对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进行了重大的变革,我们认为“合作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有效突破途径。

一、“合作课堂”的实现与发展

“合作课堂”实验一年多来,我们已经从中得到了一些启发,并根据这些启发进行了新的设计,探索“合作课堂”的数字化发展,以期望能更好的实践“合作课堂”。我们提出了以下两个观点:

观点1:课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教学生态体

我们认为,教学是始于学生对生命成长的本能渴望和对知识的自身追求,并由此出发,以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经过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课堂学习行为,对知识和能力进行个性的拆分和重组,利用个体的特质和个性的特征最终使得学生完成生命成长中一个完整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每一个教室,每一节课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成长的生态体系,成为一个活生生的生态体。因此,我们对于“合作课堂”,一个理想化的目标是:构建一个新的教学生态体,在这个生态体里充满着新鲜的空气、阳光、花香,充满学生的欢声笑语、生命的活力;我们的老师也能够在这个新的生态体里有全新的职业生涯体验,激活教育的乐趣和能量,与学生与课堂共同成长,书写自己绚丽多彩的生命传奇。

观点2:任何一个改革与创新,都不应该是孤立的

实现“合作课堂”持续有效推进,就需要与之匹配新的措施与手段,不仅要给予保障,更要解决过程中的棘手问题。长远的看,要形成一个新的教学生态体系,我们要做的远远不止是推进课堂革新一项。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搭建这样一个改革系统呢。经过一年来的跟进观察分析,我们认为,推进“合作课堂”教学改革,现阶段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意识观念,二是技术手段。问题一指向教师的意识形态根本和利益制度设计;问题二首先是技术本身,“合作课堂”需要更为现代的教学手段使其更易操作、更为有效;其次是“合作课堂”实现知识建构的需要;再则是“合作课堂”长远发展的需要。

二、数字教室实验项目的实施推动“合作课堂”的发展

1. 数字化教室的定义

目前对数字教室广泛上有两个定义:定义一,数字化教室指的是远程双向互动教室,其核心功能是远程接收,通过互联网或卫星同步接收课堂授课,教师与学生通过视频实现异地交流互动,从而实现现场教学的效果。数字化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供学生在课后随时点播学习,在课上交流互动,创造出突破时空限制的学习条件。定义二:数字化教室,指数字化革命逐渐深入到教室中,从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到师生关系都发生了变化。众多新型的教学工具更多地融入教室,使教学更轻松、直观。

两个定义各有倾向和侧重,但我们可以不约而同地中发现两个关键词在两种定义里若隐若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不正是“合作课堂”的核心要义吗?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百年修得共枕眠”,“合作课堂”与“数字化”联姻,如此天作之合,怎能不成人之美?可以断言,未来将是数字化的天下,包括我们的课堂。

2. 数字教室实践在教学中要解决的三个矛盾

一是教与学的矛盾。我们往往所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新设备与技术它究竟能够产生多大意义的替代作用,尤其是我们观点和教学习惯上的替代。能够实现多大意义上教与学关系的重新定位和改善,是许多厂家和学校思考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新的产品做推广之前肯定有一个课改项目作支撑,意图也是改善或者改进教与学的关系。

二是上与下的矛盾。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观念的推行到底是从上至下还是至下而上,哪样更为合理更便于执行,争议一直不断。其中,最为激烈的是产品的设计者和生产者与产品的使用者之间的矛盾。使用者一直在抱怨这些东西不好用,难以去适应,甚至还有些极端的想法是还不如原来的黑板和粉笔;另一面则是产品的生产者和推广者强调教师一定要先行适应厂家的产品,唯有适应了新教学设备之后才会有使用效果。却极少主动反思产品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此极易把老师和教学服务方推到对立面。

三是技术与用的矛盾。我们真正的技术能够转化成为我们的教学内力的成分到底有多少?以现在主流的实物投影和交互式教学一体机为例,再加上互联网,整个系统的功能强大,加上海量的信息和教学资源,在教学技术上已经具备全面应用的能力。但事实是有些老师在新鲜劲过后还是会厌倦,造成教学资源上的重复投资和浪费投资。

3. 解决三个矛盾的两条思路

三个矛盾其实都指向同一个期望:形成真正的习惯替代,融入新的教学技术,形成新的教学力量。我们的思路是:

一是为教师创设更为人性和友好的应用环境。关注教师的用户体验和情感尊重,让教学设备主动适应教师需求,为教师提供更为便利的使用条件。

二是要为新装备、新技术的推广做平台设计。在我们创设的应用环境中,新的装备和技术都有合适的位置和角色。重点是好的平台设计,可以包容兼并、纳旧迎新、承前启后、多方共赢。

例如,2012年,在考察实验项目学校五一中路学校的“合作课堂”时,我们发现小黑板是“合作课堂”小组展示的主要工具,在随后的课堂跟踪观察中,我们发现,作为“合作课堂”一个标志的小黑板其实大有文章,许多原始的应用在功能上有广阔的升级空间。由其启发,我们在以下三个方面找到了“合作课堂”与数字化结合的契合点:一是课堂的容量与效率,我们追求的是课堂更大的容量与更高的效率;二是课堂的跨度与延伸,要解决的关键不仅仅是空间,还有时间和参与个体;三是课堂的管理与优化,回归到课堂核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平台解决方案――“合作课堂”数字化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是基于五一中路学校“合作课堂”课改实验的实际,由我们的技术团队和合作企业合作完成,这是一次真正意义的自下而上的设计开发。在开发过程中,我们对数字化“合作课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做了填充,对数字化“合作课堂”初步定义是:利用教学一体机、平板电脑等现代教学终端,通过搭建服务器、局域网,在教室内架设新一层级的教学互动环境,并应用于“合作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容量及效率、优化课堂效果为目的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

三、数字化“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典型流程

教师根据学习的需要将学习目标分解成若干个任务并通过教师平板机分配到各小组的学生平板机上,一般要求每组都有一项具体的任务,学生根据平板机上的任务要求进行组内合作学习、交流互动,各小组根据组内合作学习的情况,对本组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写在学生平板机上,并通过相关软件程序发送到教师平板机上,教师根据学生上传的学习成果有选择性地面对全班用教学一体机进行展示。

1. 我们已经实现了几个方面的功能

①更为便捷的教师控制。教师利用教师端的鼠标控制功能,可以实现在教室区域对教学一体机实施控制,把教师从讲台解放出来,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组织。

②更为便捷的学生小组展示。学生可以利用平板机进行学习,完成合作学习任务后,可以在组内展示,也可以上传到教学一体机向全班展示,还可以将学习的过程进行录像,学习成果作展示或存档。便捷的展示,无论是效率还是效果都较传统手段大幅提高。

③更为便捷的教学任务管理。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端发送学习任务,小组作业回收等功能,将课堂小组的学习过程进行统筹管理,实时点拔,实时评估。使得师生、生生互动更为广泛和生动。

④更为丰富的终端软件体验。三板中的任何一个平板,本身就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电脑终端,教师、学生都可以通过加载各种应用软件,无限扩展其终端应用,尤其在多媒体体验、绘图、编辑、计算等方面,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

⑤更为开放强大的互联网搜索功能。数字化教室实现课堂实时联网检索,这意味着课堂信息和资源空间真正实现几何级放大,其意义深远。在后期的开发中,网上学习空间、课堂社交工具等新型学习方式的加入,一个全新的小组合作学习体验将完美呈现,那将是一件令人兴奋和期待的事情。

⑥更能激励创新的互动平台。“易课数字教室教学平台”是自下而上的生成,先天就具有更为开放、自由的使用空间,教师在使用上可以有很大的定制权限。而且,开放的平台使得多种应用软件可以自由组合,更能激发师生的创新热情,在前期实验中,有不少应用就是学生自创的,这将让学习活动变得更为有趣和充满想象。

2. 与其他同代的数字化教学应用比较

①“合作课堂”数字化发展,是学习新模式与新技术的共生组合。这将改变以往新装备新技术应用推广时孤军作战、仅是教学的附属品的格局。不言而喻,这种1+1>2的模式对未来教学改革的意义重大。

②更为合乎教育科学的优化组合。大家或许会问,我们的学生平板会不会考虑人手一台?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实验前期,我们已经对电子书包等同类项目进行了近一年的跟踪观察,评估后发现,学生人手一台的方式弊大于利,一是成本高,维护不易;二是宽带负荷大,极易造成课堂教学系统的不稳定;三是容易产生机器依赖,过度使用会出现类似现在的手机强迫症,对学生的生理健康成长存在很大隐患;四是对优秀的传统学习方法破坏极大,例如纸质书本阅读、书写,人与人的交流等;五是不利于课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实现。

四、实验学校“合作课堂”数字化发展实践带来的启示

五一中路学校的“合作课堂”数字化发展实践,就目前来说,整个平台的开发还处在初期阶段,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困难和挑战都是空前巨大的。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教师对新设备新技术的掌握和内化还需要时间磨合;二是教学设计,尤其是备课环节,需要实现从附加式备课向结构化备课转变;三是软件平台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提升;四是终端设备的成本还需要控制,以达到批量装备的基本门槛要求。今后,我们将主要针对这四个方面做改良提升。

随着全息投影、云计算平台、桌面电脑等高级终端的投入使用,技术进步的量变聚集将会到达临界并产生质变。在教育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直接推动下,学生的学习行为、知识的建构、教师的地位与作用都会被重新定义,更重要的是,教与学的关系将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重构。一个新的教育时代终将到来!

上一篇:加强中学环保教学 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下一篇:坚持“五抓”,提高中学德育管理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