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时间:2022-08-13 10:57:42

类比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类比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类比 类比思想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唯一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再创造”的活动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苏教版2―2中专辟类比推理这部分内容。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推演出它们在其它方面也相似或相同。其形式为A类事物有性质a,b,c,d,B类事物有性质a′,b′,c′,所以B类事物有性质d′。类比的结论是或然的,它的正确性需经过证明。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笔者经常渗透类比思想,现归纳出以下常见的类比。

一、方法类比

典型的数学方法可以解决一类问题,因此,教师应随时总结,举一反三,以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

例1:设f(x)=,利用课本中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的方法,可求得f(-5)+f(-4)+…+f(0)+…+f(5)+f(6)的值为 。

分析:本题类比课本中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即“倒序相加法”。

解:令S=f(-5)+f(-4)+…+f(0)+…+f(5)+f(6)①

则S=f(6)+f(5)+…+f(0)+…+f(-4)+f(-5)②

将①、②式相加,类似与等差数列的情形,利用f(n)+f(1-n)=,得2S=•12,所以S=3为所求值。

二、性质类比

类比转化,是一种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学习方法,解题中,若能抓住题目中已知关键信息,锁定相似性,巧妙进行类比转换,答案就会应运而生。

例2:在等差数列{a}中,若a=0,则有等式a+a+…+a=a+a+…+a(a<19,n∈N)成立,类比上述性质,在等比数列{b}中,b=1,则有等式成立。

分析:等差数列{a}中,a=0,必有a+a=a+a=…=a+a=2a=0,

a+a+…+a+a+…+a=0。

故有a+a+…+a+a+…+a=a+a+…+a类比等比数列{b},

b=1

b•b=b•b=…=b•b=b=1,

b•b…b•b…b=1,故等式bb…b=bb…bb…b成立。

三、结构类比

有些数学题目是由某些已知的公式发展变化而来,这些习题的形式与学过的公式结构相同,通过类比,可探求解题途径的有效手段。

例3:已知:x+y+z=xyz求证:++=••。

分析:由已知条件结构类比联想到命题:若α+β+γ=kπ(k∈Z)则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而求证中出现的形式类比联想到二倍角公式。

证明:设x=tanα,y=tanβ,z=tanγ,且α+β+γ=kπ(k∈Z),

++

=++

=tan2α+tan2β+tan2γ

α+β+γ=kπ(k∈Z)

2α+2β+2γ=2kπ(k∈Z)

tan2α+tan2β+tan2γ=tan2αtan2βtan2γ

即证:++=••。

四、维度类比

尽管二维平面与思维空间有诸多不同,但我们充分利用它们相似性,通过升降维,即可解决相关问题。

例4:如图1,若射线OM,ON上分别存在点M,M与点N,N,则=•。如图2,若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射线OP,OQ和OR上分别存在点P,P,点Q,Q和点R,R,则类似的结论是什么?这个结论正确吗?

分析:试题要求把二维面积关系推广到三维体积关系。

类似的结论为:=••。

证明:如图2,过若R作RM平面POQ于M,连接OM,过R在平面ORM作RM∥RM交OM于M,则RM平面POQ。

由V=S•RM=••OP•OQ•sin∠POQ•RM=OP•OQ•RM•sin∠POQ,

同理,V=OP•OQ•RM•sin∠POQ,

所以=,由平面几何知识得=,

所以=••结论正确。

本题把立体几何问题类比到平面几何中解决,正像数学家波利亚曾指出的:“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求解立体几何问题往往有赖于平面几何中的问题。”

总之,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类比思想,不仅能使学生获取新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第3页.

[2]俞素珍.高考中的数学类比思想.中学数学月刊,2007.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课堂语言与数学语言的互译 下一篇: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