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儒家的孝文化

时间:2022-08-13 10:10:13

浅析儒家的孝文化

摘要:当前社会,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我们立足世界的必要步骤,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的民族瑰宝。儒家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积极倡导孝道,孝文化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一种文化。提倡孝道,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一部分,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特征,在当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郭店楚简 孝 儒家 尊重 关怀

孝文化是中国特有的,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孝”字,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孝道是没有文字之分,没有民族之别,没有信仰之异,没有国界之区,没有时空之限的,它是人类精神的核心,是做人的根本,是社会道德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重视孝道,从孔子、孟子、荀子等大思想家的著作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对于孝的理解,孝道作为道德伦理规范的一部分是儒家思想文化中的重要成分。

一.儒家孝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内涵

儒家的道德规范是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源头,他的核心思想是“仁”,而孝文化是“仁”的根本思想,它不仅传承了中华文明的传统,更深入到“仁”学的理论体系之中,从自然血缘的概念提升到了社会道德的高度,形成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孝”的涵义有多种,最基本的“孝”是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养亲、敬亲、祭亲等,也是传统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一)郭店楚简中《六德》篇的孝道观

郭店楚简中的《六德》篇,论述了人在社会中的各种人际关系,是一篇重要的早期儒家佚籍,其中有些思想多不见于传世文献,应为楚地特有的先儒思想。

《六德》的中心内容强调了夫妇别、父子亲、君臣义,要求做到夫夫、妇妇、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此六者各行其职。“为父绝君,不为君绝父。为昆弟绝妻,不为妻绝昆弟。为宗族杀朋友,不为朋友杀宗族。人有六德,三亲不断。”这与晚期儒家思想不同,晚期儒家思想主张忠君高于尊亲,君的地位被绝对化了。而简文所言“为父绝君,不为君绝父”反映了早期儒家学说最本质、最基础的伦理内容。

(二)孔子论孝

孔子的思想主要集中在《论语》中,下面节选一些来说明孔子的孝道思想。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认为,儿女的言行是对父母教导的直接反应,父子一去世,儿女就改变自己的言行,这说明父亲在世时的教导是失败,视为不孝。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两则说明了孝的两个层次,基本的是对父母疾病的忧虑,最难能可贵的是敬父母。敬不仅仅是尊敬的意思,敬表明了一种态度,一种把父母置于与我们平等的地位的一种态度,这才是孔子所提倡的孝道的根本。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在这里,孔子指出了儿女的孝要做到能对父母和颜悦色。

《论语》里仁篇。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孔子认为父母也有犯错的时候,对于父母的过失我们应该劝谏,父母不听也要敬重他们,不能违背他们。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在世时不要离家去远方游历,如果不得已要去,也要告知父母自己的去处,不要让他们担心。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对于父母的年纪,我们一方面因为他们年纪大而高兴,另一方面也要为他们的年纪而担忧。

上述的一些可以说明孔子的孝道思想。孔子为传统孝道的存在的哲学前提是仁,这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不仅是孝的人性根源,而且是孝要努力实现的终极目标。孔子多次强调“孝”要建立在“敬”的基础上,要敬亲。孔子认为孝敬父母不能只是单纯在物质上满足父母,这尚不足以为孝,更重要的是要“敬”,要真心实意的孝敬父母,让父母得到人格的尊重和精神的慰籍。当然,孔子也强调了孝的行为要符合礼,不能乱了秩序。

(三)孟子论孝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孟子·离娄上》)。“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上》)。事亲、尊亲成了人的最高的道德表现。正因为孝成了人生最高的道德规范,所以孟子接下来就有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孟子·告子下》)。“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离娄上》)。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孟子把孝悌作为了德性的最高表现。孟子将孝悌作为伦理道德的中心,仁的根本,是对孔子孝悌合一的思想的直接继承与发展。

(四)《孝经》

《孝经》是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以孝为中心,集中阐述了儒家的伦理学思想,“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天定的规范,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也是立国之本。《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广,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孝经》中强调孝要贯穿于人的日常行为中。《孝经》对于中国古代影响很大,历代王朝无不“以孝治天下”。

二.儒家孝文化的现代价值

不可否认地,儒家孝文化既有其历史局限性,又有很多可借鉴之处。在今天,我们应该结合中国的国情对儒家孝观念为核心的封建孝道的精华和糟粕进行分析,进而合理的继承和发展。

儒家孝文化中提倡孝敬父母、赡养父母的思想,在今天不但没有过时,从各方面说,都有其合理成分和存在的必要性,对于家庭美德的建设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解决父母与子女的矛盾问题上,儒家的孝文化可以是我们借鉴的首选。

参考文献:

[1]韦利英,杨伯峻今,译.论语[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2]朱熹,注.孟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郭居敬,李毓秀,著.顾丹柯,译.孝经[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

[4]王国轩.四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7.

上一篇:浅析三颂与九歌之不同 下一篇:论巴门尼德“存在”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