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时间:2022-08-13 09:29:51

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是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较弱. 主要是因为有些老师数学教学时存在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但忽视“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经常提出问题的学生往往是思维活跃、勤于思考、成绩较好的学生. 而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提问题”能力的培养. 接下来我就教师如何“设计问题”,才能有利于学生“问题提出”谈谈自己多年以来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合理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想问与乐问,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形成良好的愉悦的课堂气氛,为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激疑设问创造有利的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问题情境并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师问,学生答”,而是指教师创设学生能够质疑的情境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观察验证、实验操作、归纳类比、分析讨论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具体有以下方法:利用媒体来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教学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现实生活来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我在上不等式课时从一开始给学生设计一个问题:初一(1)班学生中最高的有1.7米,最矮的有1.3米,我们大家帮老师设计一个方案,用更快更准确的方法找出班里所有的1.5米以上的学生. 学生自由组成组纷纷讨论起来,有的学生提出后四排的学生,有的说按上操的个子差不多1.5米的向后数,其中有一名学习成绩一直不好的学生举手问我“老师我可以讲一句话吗?”我鼓励他说:“没关系,说吧!”“请1.5米以上的同学站起来.”一句话把全班学生全逗笑了. 同时他们发现这也是一个好的方法. 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起来. 在恰当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们创新的火花互相碰撞,放射出美丽的光芒. 教师问题平台的搭建为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创造了可能. 因此,我们通过不断“营造氛围”、“设计问题情境”,引导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渴求和欲望,进而使他们在面临某一数学问题情境时,会自发地产生“为什么”、“其中蕴涵什么问题”、“怎样设法解决”、“有没有新的问题”等一连串的自我发问,进行自我监控,最终使学生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变成一种需要.

二、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敢问

中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的种子. 然而,这棵种子能否萌芽,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升华,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存在无疑可问,即使有疑也不敢问,或者根本就没机会问的现象.这种现象是我们的教育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老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排除功利主义陋习的影响,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尊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其次,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要认真聆听他们的见解,并挖掘其可贵之处,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立异. 如:有学生提问时,立刻为他大声喝彩:“问得好!”或者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当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要笑容满面地向全体学生说:“这么好的问题,哪名同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同学们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 当学生充分发表了看法后,教师再做适当的评价. 但要注意由于每名学生的认知特点,思想观念,生活经历和个体特征不同,不要因为它们不符合自己预计的答案或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轻易否决,一定要宽容学生的个种想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于这种敢问问题的精神要小心翼翼地加以保护. 再次,教师要适当增设开放性教学,增加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让学生大胆质疑和求异.

三、教会学生方法,使学生善问

当学生有了敢于问的勇气时,教师要把握好时机,培养学生提出实质性的问题,克服学生提问题的盲目性、随意性,打破思维定式,引导学生有深度的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学习方式和经验,让学生知道他们如何勤奋好学,如何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如何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最后形成自己的理论和发明创造. 如可以向学生介绍牛顿是如何通过对苹果落地这一平常的事情,通过思考而发现并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学说等事例. 通过这些事例的熏陶,学生会慢慢地崇拜这些专家、学者,甚至效仿他们.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在大脑里就会越来越多地闪现“为什么?”“可以这样吗?”……对于数学中定义概念是如何得来的,定理、公式的产生过程又如何;条件、结论各是什么及其有哪些应用,能改变吗等,这些问题被学生发现并提出而得到解决时,学生就会有很大的成就感,从而有兴趣和信心去再思考、发现、提出下一个问题. 因此,我们不但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更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热情解答、积极引导,日久天长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敢于提问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总之,教师工作的真正意义,不单纯是传授知识,而且体现在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最终使学生自己解决面临的问题,并且获取知识或为继续发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起点和手段,形成新的问题情境和学习过程的循环. 可以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和老师来说,是一个双赢的原则,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上一篇:灵活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下一篇:中考数学复习中如何突破高分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