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多媒体技术建构小学数学“先学后教”模式初探

时间:2022-08-13 08:45:37

结合多媒体技术建构小学数学“先学后教”模式初探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更应该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激发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质疑、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我校积极推行“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填鸭式”教学形式。尝试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新型课堂,将教学中心转向了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前、课中、课后探索性自主学习,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逐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先学后教”模式后,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改精神。

【关键词】小学数学;先学后教;多媒体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行业也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学校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降低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教学效率低下。我校数学教学科研小组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研讨并在教学中进行实践,逐步积累探索出利用现代信息多媒体技术进行“先学后教”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们先自学,学生之间互教,而后再由教师进行重点讲授的形式进行教学。相信这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的学习形式,将让他们终身受益。

一、注重“先学”,推动学生高效自主学习

1.课前自学

学生课前预习非常重要,它将课堂教学的重心前移。学生通过课前自学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并提出疑惑,学生带着收获和疑惑走进课堂,从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这样不但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提高了学习效率。为了让学生的课前“先学”达到最佳的效果,我校数学教研组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并根据我校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编写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前预习卡,通过让学生课前对预习卡中相关内容的自主学习,与此同时,还利用翻转课堂的先进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家中进行有效的点播学习,尽可能地完成课前的预习计划。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在课前结合教学的内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而后再让学生通过观看相关的视频进行自主的学习。进而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给出相关的解决答案,同时引导学生把自学本节课的内容中所遇到的困惑带入课堂。教师将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归纳,围绕着教学目标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最终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2.课堂自学

(1)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学习方法、经验、水平上存在很大差异。所以课堂上,教师应该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教师将自学内容及要求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呈现,引导学生自行观察、实验、推理、计算,进而在答题卡上完成解题方案。教师将学生的答题卡内容以手机拍摄的形式直接传送到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其他同学的解答思路。从而优化学习方法,推动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这种教学模式形式新颖,方便快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针对某些复杂的数学问题,老师应采取有效的方式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分组,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促使学生们能够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讨论,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地解决问题,小组活动形式与实践要灵活多样。活动形式可以采用“兵教兵”的优生辅导后进生形式,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教师随时查看小组活动情况,给与活动形式与时间安排上的指导,对活动规范有效的小组及时表扬,保证小组活动效果。

(3)课堂练习检测。课堂练习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本课的疑难问题,教师应把控好这一重要环节。利用课堂15至20分钟的宝贵时间,教师把精心设计的习题,以练习卡或小测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独立、快速的完成。接着教师将学生的练习结果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当堂讲评、反馈。通过这种高强度的训练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课后自学

课堂不仅要有厚度,更要有宽度,把有限的四十分针向课堂外拓展,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在课后自学可以不断地巩固已学的知识,更可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布置的课外作业要有拓宽性,尤其要有延伸性的指标。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以问题导入新课:小明参加寻宝活动接到这样一张纸条:宝物距离你左脚3米,学生通过画图等推导出宝物所在的位置是个圆,从而引出本课“圆的认识”的学习。而课尾教师又提出:“宝物所在的位置真的只能是个圆吗?”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既有吸引力又有深度。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课后继续探讨,将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堂外,把平面图形引向立体图形,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系统,向更高层次延伸。

二、把握后教,提高整体实效

1.学生互教

(1)小组内互教,学生带着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互教互学,重点发挥先进生的帮、扶、带的作用,同时小组内互教学生间也可以分享观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真正调动起小组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发挥教学相长的效应。在学生互助学习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与关注和引导,从而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

(2)个别学生充当教师角色讲解题目,教师观察学生的解题情况,可以请解法简便、思路清晰的同学利用平板电脑或手机充当教师的角色进行讲解,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例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课时,教师出示问题:“大盒子与小盒子共有100个球,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大盒与小盒各装多少个球?”小组讨论后,学生想出多种解答方法,教师请学生代表用手机移动终端功能,连接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们根据各组的解决问题方案展开讨论相互学习。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思维,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争当学习的小主人。

2.教师的教学

学生在自学及互教之后,丰富了内心的体验,得到了更多的知识,同时也埋下了疑惑。此时,教师再进行“后教”,就更加有针对性。在“后教”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对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帮助学生理清整个知识的脉络,达到整体把握。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指导、纠正,特别是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在此基础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后教”是有目的的教学行为,是建立在学生已经了解知识的基础上开展的。如果离开了前面的自学,“后教”也就无的放矢。在“教”的这一环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后教”的要点:

(1)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补充。教师的补充、评定是这个环节的主要教学行为,通过教师的点拨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及解决在合作中所遇到的有争议或疑难的问题。

(2)精讲重难点。“先学后教”,并不是所有的授课内容都进行自学。教师要把握好度,少讲精讲,不重复学生讲过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开展中,老师应结合各种信息化技术的优势,结合移动终端及丰富的教学资源库,通过多媒体设备及计算机网络,对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点拨性地引导,补充更多的课外知识,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立体式发展。

三、结束语

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介绍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构建“先学后教”的新型教学模式。例如,采用翻转课堂有效的引导学生“先学”,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主动质疑的习惯、自主创造性学习能力;把握后教,利用多媒体提高整体教学实效和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完善等,为更好构建有效课堂,为小学数学整体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

参考文献:

[1]李芬.小学数学中“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尝试[J].中国培训,2015,08:142.

上一篇:精雕细琢 有效提升 下一篇:怎样抓住外观特点写一座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