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研

时间:2022-08-13 08:30:39

【前言】导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研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 课前预习案的有效运用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把导学案发放到每一位同学的手中,然后要求同学们利用课前自主学习的时间,对照教师发放的导学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之前,教师必须要同学们对导学案上标注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以...

导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研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通常会把教案的设计作为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志,往往会认为教案的设计越详细越好。但是,传统教案忽略了学生的存在,只是一相情愿地对课堂教学进行预设,背离了新课程标准,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非常不利。本文中所说的导学案既不同于传统的教案,又与纯粹的学案有很大的不同。导学案的最大特点就是尽可能地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笔者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导学案,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教学体验。

一、导学案的内涵

何谓导学案呢?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笔者认为,导学案就是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学习的预案。导学案的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完成的,是依据特定的学习目标而设计的。导学案的设计一般由教师完成,也可以由学生参与完成。导学案的设计目的主要是为了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基本学习技能,最终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导学案的有效实施,可以在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和教学合一,最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导学案的具体运用

导学案主要包括课前学生自学自研的预习案,课堂上学生学习教师导的互动案以及课后学生巩固拓展的作业案。针对导学案的具体构成,笔者对导学案的三个主要构成部分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进行具体阐述。

1 课前预习案的有效运用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把导学案发放到每一位同学的手中,然后要求同学们利用课前自主学习的时间,对照教师发放的导学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之前,教师必须要同学们对导学案上标注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以及学法指导进行细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就可以少走弯路,有效提高课前预习案运用的有效性。

例如,在执教《背影》一课的时候,在课前笔者就发放了预习案,在预习案中我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文章中父亲的四次“背影”。于此同时,还要求学生把不认识的字词以及不理解的句子标注出来,并通过查阅字典、词典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有效解决。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还要求他们可以主动提出或者是发现新的问题,并且通过各种办法自行进行解决。

对于课前预习案的实施,其效果究竟如何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监督和检查。因此,在正式上课之前,学生必须要把自己的导学案进行上交,然后由教师及时有效地进行检查。通过对课前预习案的检查,可以发现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是否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对于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这样的做法与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致的。

2 课中互动案的有效运用

课中互动案是导学案的重点所在,是学生在预习案中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的问题。在课中互动案的实施过程中必须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还是以《背影》一课为例,学生在经过预习案阶段的自主学习之后。笔者把学生的预习案都收了上来。在阅读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于文章中所提及父亲的四次“背影”都没有很好的理解。因此,笔者又经过了二次备课,有效地解决了课中互动案中所存在的问题。具体上课时,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的。

【生字新词】

师:同学们在预习的过程中已经预习过本文中的生字新词。接下来的时间,老师就做一个小小的检查。请几位同学上黑板给这些生字新词注音,看你们标注是否正确。其他的同学也可以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尝试标注一下。

具体的生字词是:交卸、奔丧、踌躇、迂腐、蹒跚、颓唐、琐屑、晶莹、差使、狼藉、簌簌、拭。

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对新字词进行了有效的掌握。笔者还邀请几名学生对新字词的意思进行了讲解,课堂氛围非常好。

【重点把握】

首先是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整体感知文章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其次是提出预习案中的问题:文章中一共四次说道父亲的“背影”,那么具体是在哪里所提及的呢?问题抛出之后,同学们沉默了几分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究时间之后,笔者要求同学们回答这些问题。李刚同学说:“第一次提及父亲的背影是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对于李刚的回答,笔者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于此同时笔者又提出了几个问题:“开篇就提及父亲的背影有什么作用呢?这句话引起了我们什么样的思考?两年多没有和父亲相见,为什么朱自清无法忘记父亲的背影呢?”学生思考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笔者要求李刚继续回答。李刚接着回答说:“第二次提及父亲的背影是在文章的第6自然段,是写父亲给自己买橘子时候所留下的背影。”笔者补充说道:“没错,在这一自然段作者对父亲的背影刻画得非常详细。也充分体现出了父亲的爱子之情。那么第三次提及父亲的背影又在哪里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道:“还是这一段。”“是啊,在这一段的最后是这样说的: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这一次提及背影点明了父子分手,惜别‘背影’。那么,最后一次提及父亲的背影又是在哪里呢?”学生回答道:“文章的结尾。”笔者说:“对,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也就是别后思念,再现‘背影’。”通过对文章中所提及的四次关于父亲背影的解读,让学生有效地掌握了文章的写作脉络,这样一来就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

3 课后巩固拓展案的有效运用

课后巩固拓展案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后巩固拓展案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并让学生在巩固拓展案的完成过程中有效加深对课本知识的掌握。

还是以《背影》一课为例。在课堂教学快要结束的时候,要求学生课后对上课时候不懂的问题进一步的进行归纳和整理,并通过自主学习或者是合作探究进行有效的解决。于此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想一下自己从小到大,在父母身上有没有让自己感动的事情,然后写一篇作文。

事实上,课后巩固案对于学生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导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这一点也是我们所喜闻乐见的。希望本文的写作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导更多的一线教师参与到导学案的研究当中,不断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上一篇:引领学生在阅读中亲近文学 下一篇:以学定教寻找教与学的契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