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高效课堂改革之导学案

时间:2022-09-14 09:26:49

“1121”高效课堂改革之导学案

摘 要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量身打造”的一套学习方案,对于教师而言,是其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从教师备课的角度来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对于学生而言,它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载体,通过导学案学生明确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所以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是“1121”高效课堂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课时化 问题化 方法化 层次化

在本文中我想就“1121”高效课堂改革中的“1”――1个导学案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导学案就好比学生的另一位“老师”,指引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对于导学案来讲,“编”的质量决定着“用”的效率,所以导学案的编制在高效课堂改革的浪潮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导学案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课时化

按课时量编写导学案,即几个课时就编写几个导学案,这样有利于调控课时学习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计划性、针对性、时效性,构建高效课堂。就拿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中的3.2信息的编程加工这节来说吧,这节内容我们计划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初始VB编程语言,绘制简单函数图象;第二课时运用VB编程语言,编制实用小程序。从“初识”、“运用”这样的字眼很明显能看出来两个课时的学习目标截然不同,如果编写一个导学案,囊括的内容太多,不能很好的做到有的放矢。所以设计导学案应以课时为单位,针对某一课时的知识点制定学习目标,细化学习任务。

(二)问题化

目前导学案的设计普遍存在“抠空”现象,即把教材上的原话做成填空题的形式将关键字眼儿扣掉由学生去填写,这种做法会使学生把注意力仅集中在被扣掉的关键字眼儿上,而忽略了对于整句话的解读,造成理解的偏差性。导学案的问题化是说将教材中的知识点隐入创设的一个个具体的材料情境或课堂活动中,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地学习探究之中,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践、总结的能力。问题的设置也应当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认知规律,学科信息要准确,问题的针对性要强。设计的问题既要有利于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要有利于加强知识的拓展,强化与生活的联系,具有较强的思考性,从而有效地把学生引入课本,把生活纳入课堂,激发自主学习,引导交流讨论。

(三)方法化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都要站到学生的角度去揣摩学生在看书、思考、解答问题等环节中会用到哪些学习方法,以便能够及时适时地点拨学生如何去做。学习方法的采用也应由简到难,特别是对于疑难问题的设计教师可给予一定的友情提示:如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启发。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合理的内容安排才能驱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所以导学案的方法化是否能体现出来归根结底是由学习目标、学习任务来决定的。

(四)层次化

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创设疑问首先应考虑其知识的层次性和个体的差异性,无论是导学案上的思考题还是练习题都要有适当的梯度。比如:在讲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中的2.2搜索引擎这一节时,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更甚至对于计算机的普通用户来讲只需要做到会利用搜索引擎在因特网上查找所需信息即可,所以对于一般学生的要求也仅限于此:能够根据信息需求选择恰当的搜索引擎查找信息。但对于优等生要满足其挑战欲望:处于这个层次的学生一方面他们在搜索信息的过程中会自觉地去总结搜索技巧,这个时候需要教师的画龙点睛之笔――介绍几条搜索技巧,如:选择官方网站、使用不同的搜索引擎、提炼搜索关键词、挑选专业网站……另一方面他们会继续深思:搜索引擎之所以具有这么强大的搜索功能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教师不失时机地介绍全文搜索引擎、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和元搜索引擎的工作过程,使优等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知识状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准确的定位。

随着“1121”高效课堂改革的推进与发展,我校取得了显著的改革成效。对于老师们而言也积累了丰富的导学案编写经验。希望经过老师们“精雕细琢”后的导学案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炳亭,张海晨.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8

上一篇:中学历史有效课堂教学新理解 下一篇:浅析网络社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