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导学案中的“导\学\练”

时间:2022-04-25 07:13:19

摘 要: 导学案体现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等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理解“学、导、练”的含义并使之在导学案中贯彻是非常重要的。导学案中的“导”是目标、知识问题化、方法指导;“学”是自主、独立、小组合作的学;“练” 是问题的归类、综合、提炼、改造之后所提出的新的问题。

关键词: 导学案 “导学练” 贯彻

“导学案”这一策略,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导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导学案”,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为实现导学案这一策略目的,理解 “学、导、练”这一含义并使之在导学案中贯彻是非常重要的。

一、导学案中的“导”

1.学习目标指导。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操作、可检测性。教师需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很难实现高效学习。学习目标要用 “记住”、“说出”、“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因此,学习目标的设置:(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3)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做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2.知识问题化指导。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启发学生思维,问题陈述用叙述语。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3.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方法指导常见的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生物教材的各个章节都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有观察法、分类法、建立理想模型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类比法等研究生物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逐步地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科学方法,达到促进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采用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等。第三种为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些个人学习的方法,如识记类的形象记忆法,口诀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分类比较法,等等。

以上的方法应在导学案中明确提出,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会理解应用。

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导学案上最后一个问题一定设计为本节知识的体系建构。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出空由学生来填。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形成面,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改进。

二、教学案中的“学”

“学”是以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和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自学不是在漫无边际的内容中和任其自由的状态下学习的,必须是在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情况编制的导学案的引领下进行的自主学习。而这个导学案规定着学生学习的内容、学习的目标、学习过程、学习的方式、学习的时间,等等。

学生独立学习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独立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所以,导学案设计的学习任务,既要考虑全体学生的基本情况,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情况,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各尽所能。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的独立学习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学习小组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组员交流独立学习的收获,以达到互助和共享的目的;提出并探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各抒己见,生生相帮,共同提高。以达到群学互利,养成合作探讨的精神。组员对于本组仍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要做好记录,以便及时请教老师。在学生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探讨的过程中,老师要深入到各学习小组巡视,对各组遇到的疑难问题及时进行点拨和解答。这个阶段是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尽量把思考时间留给学生,把探讨的机会留给学生,把展示的舞台留给学生。

三、教学案中的 “练”

“练”是“学、教、练”教学流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反馈、校正、巩固的教学环节。 “练”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的具体进程来确定。这里所说的练,其内容和形式不是导学案上所设计的问题的简单重复,而是指教师对导学案中所设计的问题进行归类、综合、提炼、改造之后所提出的新的问题。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注意难度适宜,而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拓展性。练的方式要体现多样性,独立练习、集体练习、多层次练习等,只要有效即可,练习批改可采用教师抽查、学生互改、集体订正等方式。练,可以采用课内练习与课外练习相结合的方式,但主要是在课内完成,以便及时反馈纠正。因此,练要:(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3)难度适中,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反馈矫正不仅仅是书面练习、检测,也可以采用提问、展示、练习等多种形式。

参考文献:

[1]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李伯黍,燕国材主编.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初中美术课“欣赏.评述”教学的几点探索 下一篇:让每一朵美丽的“花儿”和谐地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