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护理

时间:2022-08-13 08:12:48

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护理

摘要;目的 总结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间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67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给与针对性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67例患者经过精心 的护理在住院期间无死亡,康复情况良好。结论: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系统的精心护理,可提高临床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 股骨 高龄 护理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459-02

高龄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死亡的“警钟”。骨折后一年内病死率高达15%-50% [1]。其中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死率又高于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手术能满足创伤小,早期负重的要求,在治疗高龄患者上较钉板系统和髓内固定系统有明显的优势[2]。然而大多数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合并有系统内科疾病, 而骨折局部严重骨质疏松以及内侧皮质支撑缺乏,均给围手术期护理和手术操作带来相当的难度。本文回顾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67例高龄股骨转子骨折患者应用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治疗,对其围手术护理,康复情况良好,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67例,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收治65岁以上老年病人,其中男30例,女37例,年龄65-93岁,平均年龄79.1岁,按EVANS分型,Ⅲ型30例,Ⅳ型,28例,Ⅴ9例,新鲜骨折62例,成旧性骨折5例,所有患者均拍患髋X线诊断均存在股骨距骨移位,其中股骨距粉碎性骨折16例,67例中合并心血管疾病42例,慢性呼吸道疾病13例,糖尿病26例,消化系统疾病5例,轻度老年痴呆11例,同时两种疾病并存26例,同时3种疾病并存15例,住院天数10-38天,平均20天。

2、治疗方法:术前患者均给予胫骨结节牵引,请相关内科及麻醉科协助治疗,进行术前手术风险评估,完善各项检查,病人状态良好,制定技术方案,采取手术治疗。采用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方式。

3、结果:67例患者通过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均康复出院。本组围手术期发生全 身并发症,上呼吸道及肺部感染3例,泌尿感染2例,深静血栓2例,上消化道出通1例,请相关专科治疗,经过细致的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措施,在住院期间无死亡,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提高了患者满意度。67例中的65例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四件3-48个月。平均24个月,在住院期间无死亡,院外死亡6例,其中伤后1年内死亡3例,3年内52例基本恢复日常生活状态,骨折愈合良好,未见假体松动,内固定断裂,髋关节脱位。

4、护理:

4、1术前护理:

4、1、1 护理评估:高龄患者骨折后病情凶险,外科治疗风险大,入院后评估病人的健康史,生理及心理社会状况,尤其是心脏,肝脏、肾脏、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营养状况、及手术耐受程度的评估,了解患者有无隐性感染存在,对患者的基础疾病及常用药物,关节功能活动度要了解,了解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评估,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全面的护理。

4、1、2 牵引的护理:患者给与胫骨结节牵引,注意观察患者肢端血运情况,维护复位的稳定,保证牵引效果,指导和督促患者做肢体的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直。

4、1、3 术前健康教育: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是骨科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充分调动患者和家属的主观能动性,使其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控制达标[3], 1、入院宣教,入院后介绍主治医生和责任护士,介绍病区环境和规章制度,较快地适应新环境。2、入院心理干预,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老年人肌肉协调能力差,当身体失去平衡容易向侧方倾倒,加上骨质疏松,容易造成股骨转子间骨折,突然发病,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果紧张,焦虑,痛苦,怀疑,固执,急躁等。担心生活不能自理,担心经济问题成为家庭的负担,甚至放弃治疗,护理人员通过评估,全面了解患者的个人情况,做好医患沟通工作,根据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点,鼓励家属积极配合,共同帮助战胜疾病。3、术前指导,请相关内科及麻醉科会诊协助治疗,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140-160/80-100,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8.0mol/l以下,对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如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术前给予高敏感的抗生素,脑血管病人确诊病情稳定,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于术前7天停用待出血和凝血时间恢复正常安排手术, 有研究表明, 贫血是老年患者的共病,死亡率增加及生活质量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导致老年患者疲劳,肌肉力量及认知功能下降[4],所以要纠正病人的贫血,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肌体抵抗力,提高手术耐受力,应摄取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及有利于钙吸收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虾皮、芝麻、菠菜及新鲜水果,必要时根据机体需要补充血制品。确认手术,术前3天,行手术区域皮肤准备,每天消毒手术部位皮肤,并用无菌碘酒棉垫包扎,术前一天进行药物过敏实验,交叉配血,术前12小时开始禁食,4小时禁饮,术前留置尿管,术前30分钟应用抗生素。充分的术前准备完毕,接入手术室。

4、2 术后护理

4、2、1基础护理,术后持续心电监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与手术室护士,麻醉师,详细交接生命体征,了解术后出血,尿量,用药情况,同时给予间断吸氧,术后6小时内注意伤口渗血情况及伤口引流管是不是通畅,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伤口疼痛时遵医嘱给予杜冷丁50mg肌肉注射,带有自控镇痛泵的患者,术后向患者及家属讲解PCA的治疗目的,使用方法;注意妥善固定导管,保持给药途径通畅, 经常巡视,观察用药反应,定期评定镇痛效果,用药量不可过大, 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4、2、2 营养支持, 患者经历了手术创伤后,更需要营养支持治疗, 如果术后早期未及时提供外源性热量,就会使机体增加自身蛋白分解而加重营养不良[5]。手术前对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继续进行有针对性的营养支持,根据患者营养不良存在的不同程度进行个性化护理,血红蛋白HB

上一篇:移动音频媒体发展的几个转变:对播客的再界定 下一篇:“生命为本,向生而生”